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借我一支光:外滩不眠纪事

第2章 策展人没有明天

发表时间: 2025-08-17
10:47老宅阁楼雨停了,水气却沿着瓦缝滴滴答答地落进搪瓷盆。

叶阑珊盘腿坐在地板上,膝头铺着一张 1997 年的外滩全景照。

照片里,东方明珠塔刚建到一半,像一支没来得及展开的伞。

她拿起红笔,在塔尖处画了个圈——那里本该是展览主视觉的位置,可甲方一句“预算砍半”,就把这个装置从 12 米缩到了 2 米,连灯管都要省。

更糟的是,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被工头老周换成了红色:”距离拆迁 30 天“阑珊把照片翻过去,在背面写下一行小字:“如果 30 天后这里什么都没有,至少让光替我记得。”

写完她才发现,手心里全是汗,红笔在指尖留下一道像伤口的印子。

21:15匿名邮件MacBook 的风扇嗡嗡作响,屏幕右下角弹出一封无主题邮件。

发件人:S.Y.附件:WangXiangLi_LightShow_v2.3.mp4阑珊点开,进度条刚走到 10%,老旧的木楼梯突然“吱呀”一声。

她下意识合上电脑,抬头。

沈砚站在楼梯口,手指扣着门框,像怕惊动她的猫。

“我敲门了,没人应。”

“凌晨一点半,正常人都在睡觉。”

“我不是正常人。”

他走近,把一只银色硬盘放在她键盘旁边:“给你的。”

阑珊狐疑地看他。

“补偿。”

沈砚解释,“昨晚无人机扰民,我算过,罚款 200,硬盘 2T,够赔。”

阑珊嗤笑:“城管都找不到我,你倒是先自首。”

沈砚垂眼,目光落在她手边的 1997 年照片,指尖轻轻点在东方明珠的塔尖:“这里,我可以帮你做到 12 米。”

阑珊一愣。

12 米,正是她被甲方砍掉的原尺寸。

“条件?”

“让我做联合策展人。”

“你懂策展?”

沈砚嘴角微勾:“我懂光,而光懂记忆。”

32:00预算会议甲方代表姓杜,三十出头,PPT 第一页就是“成本控制”西个血红大字。

阑珊把硬盘递过去,杜总眼皮都没抬:“叶老师,我们追加 50 万,但要求 VR 互动、线上首播、抖音热搜,三者缺一不可。”

阑珊在心里骂了句脏话,脸上还是职业微笑:“我尽量。”

沈砚忽然开口:“热搜可以买,但 VR 设备 48 小时才能调度,除非——除非什么?”

“除非把主装置做成实时动作捕捉,用无人机代替屏幕。”

杜总眼睛一亮:“无人机?

听起来就贵。”

沈砚淡淡:“我自带设备,不收租赁费,只收设计署名。”

阑珊转头看他,目光像在说“你疯了”。

沈砚只回了她一个口型:“相信我。”

43:10雨幕下的合同会议结束,阑珊和沈砚被保安请出大厦,铁闸门“哐”一声落下。

雨又开始下,比凌晨那场更急。

阑珊没带伞,沈砚把风衣脱下来撑在她头顶。

风衣内衬是深墨蓝,雨点砸上去像碎银。

阑珊低头,看见他左手腕有一道旧疤,从虎口蜿蜒到腕骨,像一条干涸的河床。

“十年前,有人用一把伞救过我。”

沈砚忽然开口。

阑珊心里咯噔一下,却没接话。

“我一首在找那把伞,也找那个人。”

雨声太大,阑珊几乎是用喊的:“找到了又怎样?”

沈砚侧过脸,雨水顺着睫毛往下淌:“找到之后,把光还给她。”

他话音落下的瞬间,远处天际线忽然亮起一道极细的光柱,像有人在测试激光。

阑珊眯眼,认出那是东方明珠的方向。

“你干的?”

“测试光束角度。”

沈砚把风衣往她那边又倾了倾,“今晚 12 点,去屋顶,我给你看 12 米的塔。”

54:05倒计时 29 天阑珊回到家,发现门缝里塞了一张 A4 纸。

打印体,只有一句话:“离拆迁还有 29 天,离失踪还有多久?”

落款是一只手绘的铃铛——和橘猫蒜瓣脖子上的那只一模一样。

阑珊后背一阵发凉。

她冲进屋,抱起蒜瓣,发现铃铛背面被人用激光刻了极细的一行字:“借我一支光,照你十年归途。”

字迹在灯下泛着暗红,像结痂的血。

65:30屋顶的 12 米阑珊没撑伞,踩着湿瓦片一路小跑。

东方天际泛起蟹壳青,雨停了,空气里全是铁锈味。

沈砚站在屋顶中央,身边是一架折叠梯,梯顶托着一只用钢丝和 LED 灯带绑成的“骨架塔”。

塔高 12 米,顶端的光点一闪一闪,像 1997 年的塔尖穿越时空,重新长回这座城市。

阑珊仰头,眼眶被风吹得发疼。

沈砚在风里喊:“叶阑珊,你信不信,30 天后,这里的光会比拆迁的锤声更响?”

阑珊没回答,她只是伸手,在空气里比了一个圆。

下一秒,无人机群从塔顶起飞,排成一只巨大的橘猫,猫眼是两盏暖黄灯,正对着她,一眨不眨。

天快亮了,猫形灯阵在晨光中渐渐淡去,像一场不肯醒的梦。

阑珊低头,发现自己手里攥着那只被刻字的铃铛。

铃铛在她掌心微微发烫,像一颗提前到来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