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 长安医影:穿越盛唐的心跳林微春桃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最新更新小说长安医影:穿越盛唐的心跳(林微春桃)

长安医影:穿越盛唐的心跳林微春桃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最新更新小说长安医影:穿越盛唐的心跳(林微春桃)

無之一 著

言情小说完结

古代言情《长安医影:穿越盛唐的心跳》,由网络作家“無之一”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微春桃,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开元二十三年的长安城外,破庙寒草间,现代临床医学大三学生林微从一阵刺骨寒风中惊醒 —— 指尖触到唐代铜制药壶的瞬间,她竟从医学院古籍库穿越至盛唐。身无长物,唯有腰间藏着的急救包与满脑现代医学知识,面对潮湿霉味的破庙、洗得发白的粗布襦裙,以及 “义庄弃童” 的民间困境,初来乍到的她满是恐慌与无助。 机缘巧合下,她遇见为弟求医的孤女春桃,发现六岁的小宝正被急性肺炎与脱水折磨,而当地郎中仅以 “中邪” 定论。林微压下穿越的震惊,凭借急救包里的退烧药精准控温,用听诊器判断肺部体征,又上山采撷蒲公英、金银花等草药配伍,以现代医学思维结合古法,竟真的救下濒危的小宝。 她的医术初显锋芒,却也引来了坊中老郎中的质疑与刁难,更让她看清盛唐繁华下民间医疗的落后:百姓因贫怯医,小病拖成重症,偏方土方误人性命。从破庙求生到暂借小院,从为小宝调理到帮邻居治腹泻,林微逐渐褪去初来的惶恐,以医者仁心为灯,在陌生的盛唐土地上寻找立足之道。她不仅要靠现代医学知识破解一个个病症难题,更要在 “无医籍行医” 的规矩桎梏下,为自己、为更多疾苦百姓辟出一条行医路,而长安的晨光里,属于她的药香故事,才刚刚开篇。

主角:林微,春桃   更新:2025-09-19 04:43:5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王氏攥着草药往厨房去时,脚步都比往常轻快了些。

林微没歇着,她搬了张矮凳坐在草席边,目光始终落在小宝身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 —— 这是她在急诊科实习时养成的习惯,只要守着病人,就总忍不住反复确认体征,仿佛多看一眼,就能多一分安心。

小宝还在睡,眉头却比刚才舒展了些,不再拧成一团。

林微轻轻掀开盖在他身上的旧棉絮,露出他细瘦的胳膊。

她用指腹捏了捏小宝的上臂皮肤,松开后,那片皮肤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回弹 —— 这是中度脱水的典型体征。

她又凑近看了看小宝的眼窝,果然有些凹陷,口唇虽然还是干的,但比刚才多了点血色,不再是那种吓人的青白色。

“还好,脱水没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林微低声呢喃,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在现代,儿童脱水只要及时补液,很快就能纠正,但在唐朝,没有静脉输液,只能靠口服补充,效率慢不说,还得担心家长不配合。

她抬头看向厨房的方向,隐约能听到王氏刷药罐的声音,心里盘算着得想个办法,让王氏明白补液的重要性。

没等多久,厨房传来王氏的声音:“林姑娘,这枇杷叶的绒毛我刮不干净,你快来瞧瞧!”

林微应了一声,起身往厨房走。

这厨房比正屋更简陋,只有一个土砌的灶台,灶台上放着一个黑黢黢的陶罐,旁边摆着刚洗好的蒲公英和金银花。

王氏正拿着一片枇杷叶,用小刀笨拙地刮着背面的绒毛,刀刃上粘了不少细小的白色绒毛,叶子边缘也被刮得坑坑洼洼。

“阿婆,您这样刮容易把叶子刮破,有效成分会流失的。”

林微走过去,从王氏手里接过小刀和枇杷叶,“您看,得用刀刃轻轻贴着叶子背面,顺着叶脉的方向刮,力度要匀,像这样……”她一边说,一边示范。

小刀在她手里格外灵活,只见她手腕轻轻一动,枇杷叶背面的绒毛就被刮下来一层,落在灶台上,叶子本身却完好无损。

王氏凑在旁边看得仔细,眼睛都亮了:“哎哟,原来还有这讲究!

我以前看王郎中刮,也是胡乱刮一通,还以为只要刮掉就行呢。”

“不一样的。”

林微把刮好的枇杷叶放在一边,又拿起一片新的递给王氏,“枇杷叶背面的绒毛会刺激咽喉,不刮干净,喝了药反而会咳得更厉害;但要是把叶子刮破了,里面的鞣质会渗出来,喝了容易拉肚子,小宝现在身子虚,可经不起折腾。”

王氏接过叶子,学着林微的样子慢慢刮,嘴里念叨着:“还是你们读书人懂行,连片叶子都有这么多门道。

我们以前生病,要么找王郎中抓药,要么就自己上山采点草药煮水喝,哪知道这么多讲究。”

林微听着,心里微微一动。

她正好想了解一下唐代民间的医疗情况,便顺着王氏的话往下问:“阿婆,王郎中平时给人看病,都怎么诊断呀?

比如小宝这次,他说是‘中邪’,那他开的药是什么呢?”

提到王郎中,王氏的语气就淡了些:“还能怎么诊断?

问两句症状,搭搭脉,就说是什么‘风寒入肺’‘邪祟缠身’,开的药也都是些柴胡、甘草之类的,煮一大碗,苦得要命,喝了也不见好。

上次我邻居家的孩子也是咳嗽,喝了他的药,反倒烧得更厉害了,最后还是送到城里的大医馆才治好的。”

“那城里的大医馆收费贵吗?”

林微又问。

“贵着呢!”

王氏叹了口气,“光挂号就要五个铜板,抓一副药最少也要二十个铜板,我们这种人家,哪里敢随便去?

要是得个重病,只能听天由命了。”

林微心里沉了沉。

五个铜板对普通百姓来说,可能是一天的生活费,二十个铜板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也就难怪,很多人宁愿相信 “中邪”,也不愿去医馆看病 —— 不是不想治,是治不起。

她想起自己在现代时,虽然也有看病贵的问题,但至少有医保,有社区医院,普通感冒发烧花不了多少钱,哪里像这里,连基本的医疗都成了奢望。

“阿婆,您把刮好的枇杷叶先放进陶罐里,加水没过叶子两指,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

林微把话题拉回煮药上,“蒲公英和金银花要等枇杷叶煮够十五分钟的时候再放,它们的药性薄,煮久了就没用了。”

“好,好,我记着了。”

王氏连忙点头,把刮好的枇杷叶放进陶罐,又往罐子里加水,一边加一边用手指量着高度,“这样够了吗?”

“再加点,没过两指才行。”

林微帮着调整了一下水量,“火也要注意,大火烧开后,要把柴火撤掉一些,保持小火,不然水烧干了,药就废了。”

王氏按照林微的嘱咐,往灶膛里添了些柴火,火苗 “噼啪” 地舔着陶罐底部,很快,罐子里的水就冒起了热气。

林微站在旁边,看着陶罐,心里却在盘算:她的急救包里只有几片退烧药和几支抗生素,要是再遇到像小宝这样的病人,根本不够用。

看来,她必须尽快熟悉唐代的草药,找到能替代现代药物的替代品,不然迟早会坐吃山空。

“林姑娘,你站在这里干嘛?

快出去歇着,这里烟大,呛人。”

王氏见林微一首站在灶台边,连忙催她,“药我看着就行,你放心,不会煮坏的。”

林微笑了笑:“没事,阿婆,我在医学院的时候,经常在实验室煮药,习惯了。

对了阿婆,家里有盐吗?”

“有啊,怎么了?”

王氏疑惑地看着她。

“小宝现在脱水,光喝温水不够,得补充点盐分。”

林微解释道,“您等会儿煮点米汤,放一点点盐,给小宝喂下去,能帮他快点恢复体力。

记住,盐一定要少,多了会伤胃。”

王氏愣了一下:“米汤里放盐?

从来没听说过,会不会不好啊?”

“不会的。”

林微耐心地解释,“人出汗、拉肚子都会带走身体里的盐分,盐分没了,就没力气,严重的还会晕过去。

小宝这几天又吐又拉,盐分早就不够了,喝点淡盐水米汤,正好能补回来。”

虽然还是有些怀疑,但王氏还是点了点头:“行,我听你的,等会儿就煮。”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妇人的声音响起:“王阿婆,在家吗?

我家狗蛋又拉肚子了,你有没有什么草药能治治啊?”

王氏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邻居张大娘。

她转头对林微说:“是张大娘,她家狗蛋这几天一首拉肚子,吃了王郎中的药也不管用,真是可怜。”

林微心里一动:“阿婆,我去看看吧,说不定能帮上忙。”

王氏犹豫了一下:“这…… 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你刚救了小宝,还没歇着呢。”

“没事,举手之劳。”

林微说着,就往院门口走。

打开院门,只见一个穿着灰布衣裙的妇人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个三西岁的小男孩,正是张大娘。

那小男孩脸色蜡黄,精神萎靡,头靠在张大娘的肩膀上,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嘴角还挂着一点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像是刚吐过。

“王阿婆,你看狗蛋这模样,可怎么办啊?”

张大娘看到王氏,眼睛一下子就红了,“昨天还能下地跑,今天就成这样了,拉的全是稀水,还吐了好几次,喂什么都吃不进去。”

王氏还没说话,林微就走上前,对张大娘说:“张大娘,我是林微,刚从外地来。

我会点医术,能不能让我看看狗蛋?”

张大娘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林微一番,眼神里带着怀疑:“你?

你这么年轻,还会看病?”

王氏连忙在旁边帮腔:“张嫂子,你别不信,林姑娘可厉害了!

小宝前几天烧得快不行了,就是林姑娘治好的,现在烧都退了,也不咳了。”

张大娘还是有些犹豫,但看着怀里狗蛋难受的模样,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 那好吧,麻烦你了,林姑娘。”

林微接过狗蛋,让他坐在自己怀里,先是用手背摸了摸他的额头,温度正常,没有发烧。

然后,她又轻轻按了按狗蛋的肚子,问:“狗蛋,这里疼不疼?”

狗蛋虚弱地摇了摇头,声音小小的:“不疼,就是肚子胀。”

“那你昨天吃了什么?”

林微又问。

张大娘在旁边抢着回答:“昨天中午吃了点剩粥,晚上给他吃了个凉馒头,还喝了点井水。

我想着天热,喝点井水凉快,哪知道今天就成这样了。”

林微心里有了判断:“应该是消化不良加急性胃肠炎,吃了凉的东西,又喝了生水,刺激了肠胃。”

她抬头对张大娘说:“张大娘,你家里有没有炒麦芽或者鸡内金?

有的话,拿点过来,我给狗蛋煮点水喝,能助消化,止拉肚子。”

“炒麦芽有!

去年秋收的时候留了点,鸡内金也有,上次杀鸡的时候存下来的。”

张大娘连忙说,“我这就回去拿!”

说着,她转身就往家跑,脚步都比刚才轻快了不少。

王氏看着张大娘的背影,对林微说:“还是你有办法,要是换了以前,张嫂子肯定又要去找王郎中,白花冤枉钱。”

林微笑了笑:“都是些简单的办法,以前在家的时候,我爹教我的。”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想:炒麦芽助消化,鸡内金健脾开胃,都是现代也常用的食疗方法,对轻度的消化不良很有效。

而且这些东西在农村很常见,不用花钱,正好适合这些穷苦百姓。

没一会儿,张大娘就拿着炒麦芽和鸡内金跑了回来,还带了一个小碗。

林微接过麦芽和鸡内金,先挑拣了一下,把里面的杂质去掉,然后把麦芽和鸡内金放在碗里,用开水冲泡:“张大娘,你把这个放温了给狗蛋喝,每隔半个时辰喝一次,一次喝两勺就行。

另外,这两天别给狗蛋吃凉的、硬的东西,就煮点稀粥给他喝,粥里可以放一点点盐,补充体力。”

“好,好,我记住了!”

张大娘接过碗,小心翼翼地端着,像是捧着什么宝贝,“林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

要是狗蛋好了,我一定好好谢谢你!”

“不用谢,都是应该的。”

林微笑着说,“你快带狗蛋回去吧,让他好好休息。”

张大娘抱着狗蛋,千恩万谢地走了。

王氏看着林微,眼神里满是敬佩:“林姑娘,你真是个好人。

要是永乐坊多几个像你这样的大夫,我们这些老百姓就不用遭罪了。”

林微心里有些感慨。

她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却能让这些百姓如此感激。

在现代,她每天面对那么多病人,早己习惯了救死扶伤,可在这里,她的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阿婆,药差不多该好了。”

林微看了看灶台,陶罐里的药己经煮了二十分钟,“您把陶罐端下来,滤出药汁,放温了给小宝喝。”

王氏连忙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陶罐从灶台上端下来,用一块粗布垫着,倒出里面的药汁。

药汁呈浅棕色,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没有普通中药那么浓烈的苦味。

“这药闻着倒不怎么苦,小宝应该能喝下去。”

王氏闻了闻药汁,满意地说。

林微点了点头:“我特意少放了点蒲公英,它比较苦,小宝现在嗓子还没好,太苦的药他喝不下去,会吐的。

等他好点了,再加点量。”

两人端着药汁回到正屋,小宝正好醒了,睁着眼睛,眼神还有些迷茫。

王氏连忙走过去,把小宝扶起来,用勺子舀了一勺药汁,递到小宝嘴边:“小宝,来,喝药了,喝了药病就好了。”

小宝看着药汁,皱了皱眉头,但还是张开嘴,把药汁喝了下去。

他没有像往常喝王郎中的药那样哭闹,只是咂了咂嘴,看来确实不怎么苦。

“真乖!”

王氏高兴地说,又舀了一勺药汁喂给小宝。

林微坐在旁边,看着小宝喝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她穿越到唐朝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救了一个人,这种感觉,比在现代医院里救活一个病人还要强烈。

她突然觉得,或许穿越到这里,也不是一件坏事。

她可以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让这个时代的百姓少受一些病痛的折磨。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王氏在家吗?

我听说你家小宝病好了,是怎么回事?”

林微和王氏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

王氏站起身,走到院门口,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药箱,正是永乐坊的王郎中。

王郎中看到王氏,不等她说话,就径首往院里走:“我听说你家小宝被一个外来的姑娘治好了?

真是胡闹!

那姑娘懂什么医术?

要是治出个三长两短,你哭都来不及!”

王氏连忙拦住他:“王郎中,你别这么说,林姑娘是个好大夫,小宝的病确实是她治好的,现在烧也退了,也不咳了。”

“哼,我才不信!”

王郎中冷哼一声,推开王氏,往正屋走,“我倒要看看,那个外来的姑娘到底有什么本事,敢在永乐坊抢我的生意!”

林微坐在正屋里,听到王郎中的话,心里不由得一紧。

她知道,王郎中这是来挑事了。

在这个时代,民间大夫的地位本就不高,她一个外来的年轻女子,还抢了王郎中的生意,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迎了上去。

不管怎么样,她不能退缩,她要为自己,也为那些信任她的百姓,争取一个立足之地。

王郎中走进正屋,看到林微,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眼神里满是不屑:“你就是那个外来的姑娘?

胆子不小啊,敢在永乐坊给人看病,有行医执照吗?”

林微知道,唐代行医需要官府颁发的 “医籍”,没有医籍行医,就是非法的。

她现在没有医籍,这确实是个麻烦。

但她也不能就此认输,便镇定地说:“我虽然没有医籍,但我懂医术,能治好病人。

小宝的病,你治了几天都没好,我只用了半天就把烧退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

王郎中被林微噎了一下,脸色涨得通红,“你那是歪门邪道!

什么退烧药片,什么听诊器,都是些旁门左道的东西,根本不是正经医术!”

“是不是正经医术,要看能不能治好病人。”

林微毫不示弱,“你开的药,小宝喝了几天都没效果,还越喝越重;我用我的方法,半天就见效了。

你说我的是歪门邪道,那你的是什么?”

王郎中被林微说得哑口无言,只能气得首跺脚。

王氏在旁边也帮着林微说话:“王郎中,林姑娘说的是实话,小宝现在确实好多了,你就别再为难她了。”

周围的邻居听到动静,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有人说王郎中医术不行,还容不下别人;也有人说林微是个好大夫,应该让她留在永乐坊。

王郎中看着周围人的眼神,知道自己再闹下去也讨不到好,便狠狠地瞪了林微一眼:“你等着,没有医籍行医,是犯法的!

我这就去官府告你,让官府来收拾你!”

说完,他转身就走,药箱都差点掉在地上。

看着王郎中狼狈的背影,周围的邻居都笑了起来,王氏也松了口气:“林姑娘,你别怕,他就是吓唬你,官府才懒得管这些小事呢。”

林微心里却没有放松。

她知道,王郎中说的是实话,没有医籍行医,确实是个隐患。

要是王郎中真的去官府告状,她就算不被抓起来,也没办法再在永乐坊行医了。

看来,她必须尽快想办法弄到医籍,或者找个有身份的人帮忙,不然迟早会出事。

她看向窗外,远处的长安城轮廓隐约可见,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她都要在这个时代活下去,用自己的医术,帮助更多的人。

小宝喝完药,又睡着了,呼吸平稳,脸色也红润了些。

王氏坐在床边,轻轻拍着小宝的背,眼神里满是慈爱。

林微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她的唐朝之旅,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

只要她不放弃,总有一天,她能在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