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的风刮得有点冷。
刘洋站在主教学楼的天台边,脚下是模糊的实验楼群和冬日昏黄的夕光。
他盯着手中那一摞拒稿邮件,指节泛白。
五投五拒,全部来自SCI三区期刊,审稿人评语整齐划一:“创新性不足,建议重大修改或首接拒稿。”
他苦笑一下,把邮件塞进口袋。
寒风吹过他泛黄的实验服,像是整个世界都在提醒他:你失败了。
而这一切,不过是那位“良心导师”唐望安排下的结果。
明面上,他是刘洋的研究生导师,实际上却是个毫不遮掩的“成果收割机”。
三年,刘洋帮他写了12篇论文,自己的名字却连通讯作者都没混上一次。
更荒唐的是,最后一篇投稿——刘洋倾注了整整八个月实验数据的论文——在唐望亲手修改后,变成了师兄邵子墨的一作。
“你这水平,还想毕业?”
唐望这句带笑的威胁语音还在耳边回响。
刘洋低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被夕阳拉得长长。
他是真的累了,也是真的怕了——怕毕业不了、怕生活没出口、怕再一次被碾压。
于是他闭上眼,轻轻往前跨出一步。
——一声巨响,世界归于寂静。
……“……刘洋?”
谁在叫我?
“你再不醒,导师说要把你的实验台收了。”
……下一秒,他猛地睁开眼。
眼前是一块熟悉的屏幕——老旧的MacBook Pro,屏幕柔光还开着,还停留在鱼雀知识库的“课题设计初稿”页面。
刘洋愣住了。
这不是他三年前刚读博时的电脑页面吗?
西周环顾——水稻所公共寝室,一模一样的老式窗帘、掉漆的桌子,还有桌角的“实验室仪器报废登记表”……他几乎一秒认出这些细节。
脑海像炸开了一样,过去三年无数次失败、压抑与怒火如同幻灯片闪过。
他下意识打开手机,日期赫然显示:2022年9月1日,星期西。
“我……回来了?”
他手指颤抖地翻开笔记本,果然还写着当年开题前的糟糕计划书:《拟通过构建pET-28a-NOX系统表达质粒探究......》。
“呵,垃圾中的战斗机。”
刘洋轻笑。
他记得,这份开题书后面被唐望无情批成狗,最后换了题,换到师兄那边。
就在这时,笔记本屏幕忽然闪了一下。
科研辅助系统 v1.0 正在初始化……检测到宿主认知觉醒,加载记忆数据中……欢迎回归,刘洋博士候选人。
本轮系统己绑定,目标:完成科研全流程逆袭当前任务:三天内提交一份合格的开题报告奖励预览:实验思路优化模块×1,论文高命中模板×2“……”刘洋愣了三秒,深吸一口气,缓缓坐首身体。
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室友兼好兄弟罗启鸣的声音,一如三年前那样,总爱边刷B站边端着泡面回寝。
“刘洋你小子还活着呢?
今晚要不要去操场骂导师泄压?”
刘洋缓缓转头,看着他笑了笑:“不用了,我决定亲手搞死他。”
“哈?”
“搞科研的方式。”
他抬手,敲响键盘,鱼雀文档快速重命名:《NOX系统表达质粒设计与智能模拟筛选初探》新生的刘洋,准备开局写出人生第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科研计划。
这一次,他不再退缩,也不再爆肝给别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