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刚刚结束一场时尚活动的刘依菲,也在保姆车上听着助理汇报这件事。
“……菲姐,现在各家粉丝后援会都发了公告,严禁去那个‘凉言君’的视频下面惹事,生怕被他当成下一个目标。”
刘依菲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夜景,神情恬淡。
她对粉圈的纷争一向不太关心,但“母鸡打鸣”这个词,她今天也听到了好几次。
她拿出手机,第一次点开了那个让她助理和团队如临大敌的视频。
清冷的男声,犀利的吐槽,滑稽的对比……看到一半,她那清冷的脸上,竟也忍不住泛起一丝笑意。
“他骂人……还挺好笑的。”
刘依菲轻声说。
助理愣住了:“啊?
菲姐,这人很危险的!”
“有才华的人,总归是有点脾气的。”
刘依菲关掉视频,若有所思,“他只是说了很多人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而己。”
而在某个剧组的酒店房间里,刚刚卸了妆的田曦微正抱着抱枕,缩在沙发上,用小号刷着微博。
她看着#凉言君滚出B站#话题下,那些路人“催更”的评论,偷偷地笑出了声。
“这人好厉害啊,骂人都这么有文化。”
她小声嘀咕。
经纪人敲门进来,看到她这副样子,立刻紧张起来:“我的小祖宗,你又在看那个人的消息了?
我跟你说,离他远点!
他就是个疯子,逮谁咬谁!”
“可是……我觉得他好酷哦。”
田曦微眨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
经纪人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扶着额头,感觉自己血压都高了。
她们都还没意识到,黎君凉的下一颗炸弹,己经装填完毕,并且瞄准了一个比蔡玄坤分量重得多的目标。
深夜,黎君凉的出租屋内,键盘的敲击声终于停下。
他看着屏幕上刚刚完成的视频,满意地点了点头。
视频的标题,比上一个更加狂妄,更加具有挑衅性。
《锐评<长城之上>:我用三分钟,教冯大炮怎么用镜头讲故事》没有丝毫犹豫,他点击了“发布”。
做完这一切,他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
楼下是城市的车水马龙,远处是霓虹闪烁。
他知道,从明天开始,这片繁华的娱乐圈,将会因为他而迎来一场更猛烈的地震。
他不是来适应规则的。
他是来,制定规则的。
如果说《锐评蔡玄坤》是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是饭圈和部分路人的涟漪,那么《锐评<长城之上>》就是一颗深水炸弹,引爆的是整个华夏的文娱圈。
视频发布后的第二天清晨,无数影视行业的从业者、电影学院的学生、以及资深影迷们,在睡眼惺忪中被朋友或同行一个接一个的@惊醒。
“快去看B站‘凉言君’的新视频!
卧槽,封神了!”
“我昨天还在想谁敢碰冯大炮,结果今天就来了个更狠的!”
“这哥们儿是不要命了吗?
刚怼完顶流,又来硬刚大导?”
无数人抱着好奇、质疑、甚至幸灾乐祸的心态点开了视频。
视频的开头依旧是极简的黑屏白字,黎君凉那辨识度极高的声音响起,不带任何情绪,像是在进行一场公开课的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凉言君。
上一期我们聊了音乐MV,今天,我们来聊聊电影,聊聊华语影坛的泰山北斗——冯刚导演,以及他票房三十亿的巨作《长城之上》。”
画面一转,出现了《长城之上》中最经典的一个长镜头。
主角在混乱的战场上奔跑,镜头跟随着他,摇摇晃晃,长达两分钟。
这个镜头曾被无数影评人吹捧为“临场感十足”、“技术力爆表”。
然而,黎君凉的声音却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瞬间划开了这层华丽的表皮。
“一个典型的,为了炫技而炫技的无效长镜头。”
他将画面定格,屏幕上出现了一条红色的辅助线。
“首先,我们看运镜。
这种手持跟拍,本意是模仿主角的主观视角,营造紧张感。
但请注意,镜头全程的晃动频率是固定的,这不符合人类在奔跑中观察环境的视觉习惯。
人眼有天然的防抖机制,而这个镜头,更像是一个被绑在失控无人机上的GoPro。
它带来的不是代入感,而是生理上的眩晕感。”
说着,他将这个长镜头加速播放,那滑稽的晃动轨迹配上快节奏的音乐,活像一出闹剧。
“其次,信息量。
这个长达两分钟的镜头里,除了主角在跑,我们获得了什么有效信息吗?
没有。
背景里的爆炸、士兵的倒下,都是模糊的、无意义的元素堆砌。
一个优秀的战争长镜头,比如《1917》里的战壕穿越,它的每一次镜头调度,都在交代环境、渲染情绪、推进叙事。
而冯导的这个镜头,删掉它,对剧情毫无影响。”
弹幕疯了。
卧槽!
我当时在电影院就看吐了!
原来是这个原因!
失控的GoPro,这个比喻绝了!
太形象了!
我一个学导演的,跪着在看视频,UP主说的比我们教授还透彻!
如果说这只是开胃菜,那接下来的内容,则是真正的屠杀。
黎君凉开始逐一分析电影中的“罪状”。
“我们再来看轴线问题。”
他放出一段男女主角对话的戏。
画面在两人之间来回切换,但每一次切换,观众都会感觉非常别扭。
“电影拍摄中最基础的‘180度轴线原则’,是为了保证观众在观看两个角色对话时,能清晰地建立空间方位感。
A在左边,B就在右边。”
黎君凉在屏幕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的轴线。
“但冯导在这场戏里,至少‘越轴’了五次。”
他将每一次越轴的镜头都用红圈标出。
“大家看,前一个镜头男主在画面左边,下一个镜头,他突然跑到了右边。
这会让观众下意识地认为空间发生了变化,从而脱离剧情,开始思考‘这俩人刚刚是瞬移了吗?
’。
这是导演系大一新生都会被老师拎着耳朵骂的低级错误。”
诛心!
这简首是把冯刚的底裤都扒下来了!
更狠的还在后面。
“当然,只批评,不给解决方案,那是喷子。
我们是专业的文艺评论。”
黎君凉的语气依旧平淡。
他截取了电影里一段备受诟病的追车戏。
原片中,镜头混乱,剪辑破碎,观众根本看不清发生了什么。
“现在,我们来对这段进行一次‘精神手术’。”
只见黎君凉在屏幕上操作起来。
他没有原始素材,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了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
他将原片的某些镜头通过数码技术进行“稳定”处理,消除了那些毫无意义的抖动。
他将一些构图失衡的画面进行重新“裁剪”,让主体和视觉重点变得清晰。
他甚至调整了几个镜头的“顺序”,只是简单的调换,整个追逐的逻辑立刻就顺畅了。
最后,他将“原版”和自己“优化版”的片段并列播放。
左边,是价值数亿投资、由大导演冯刚拍出的混乱影像。
右边,是“凉言君”用几分钟时间调整过的片段,紧张刺激,脉络清晰,充满了电影的工业美感。
这种对比带来的冲击力,是毁灭性的。
我草!!!!!!!!!!
这……这是同个素材?
我瞎了?
右边这个才叫追车戏啊!
左边那个是行车记录仪吧!
冯大炮,退钱!!!
这不是打脸,这是把脸按在地上,用压路机来回碾压啊!
视频的最后,黎君-凉没有再露面,画面回到了黑屏。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又像是一种宣判。
“电影,是一门用光影讲故事的艺术,它的基本功,是构图、是运镜、是剪辑。
当一位导演,连这门艺术最基本的‘语法’都掌握不好的时候,他拍出来的东西,无论票房多高,都不能称之为‘作品’。
那只是一堆昂贵的、会动的、影像垃圾。”
视频结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