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 边界之外观测者效应(一种张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边界之外观测者效应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一种张珩)

边界之外观测者效应(一种张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边界之外观测者效应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一种张珩)

雾失一楼台 著

其它小说连载

《边界之外观测者效应》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挚,作者“雾失一楼台”的原创精品作,一种张珩主人公,精彩内容选节:小说《边界之外:观测者效应》的主角是张珩,一种,李振邦,这是一本其他,星际小说,由才华横溢的“雾失一楼台”创作,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本站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5981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24 22:30:53。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边界之外:观测者效应

主角:一种,张珩   更新:2025-10-25 03:3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裂缝张珩把最后一口压缩饼干塞进嘴里,机械地嚼着,

眼睛却没离开过面前那占据了一整面墙的主屏幕。上面流淌着的数据流,

像是宇宙无声的脉搏,规律,浩瀚,也…千篇一律。

作为“寻路者号”深空探测舰的首席科学官,这种“千篇一律”本该是宇宙的赞歌,

是物理法则坚如磐石的证明。但此刻,在他心底,却像是一层厚厚的灰尘,积压了太久。

“寻路者号”,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造物,汇聚了数个世代最顶尖的科技,

目标直指一个看似虚无缥缈却又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的终点——宇宙的边界。

不是银河系的边缘,不是本星系群的尽头,而是真正意义上,我们这个物质宇宙的终极壁垒。

出发时的盛况恍如昨日,媒体将他和舰长李振邦誉为“触碰终极的双手”。如今,

启航已是三十二个标准地球年过去。他们飞越了无数荒寂的星域,

见证了无数恒星的生老病死,星云如梦似幻的光华。壮丽,毋庸置疑。但看多了,

再壮丽的风景也会褪色,只剩下无垠的、令人心悸的空旷,以及比空旷更磨人的…重复。

“还在看你的‘宝贝数据’?”一个略带沙哑,但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不用回头,

张珩也知道是李振邦。这位军人出身的舰长,身板依旧挺得笔直,

只是鬓角早已染上了星尘般的白霜。长期的失重环境和舰上事务,

在他脸上刻下了比张珩更深的痕迹。“总得有人盯着,舰长。”张珩没回头,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边缘,“都快…‘摸到墙’了,不是吗?”李振邦走到他身边,

双手抱胸,也望向那片数据海洋。“‘墙’…嘿,上面那些老头子,还有地球上的老百姓,

等我们这堵‘墙’的消息,怕是脖子都等长了。”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说实在的,

老张,你真觉得我们能找到点什么?不是一片虚无,或者干脆就是个死胡同?

”这是深藏在每个船员心底,不敢轻易触碰的问题。以人类现有的理论,宇宙边界之外,

要么是更宏大的多重宇宙泡沫中的另一个“泡泡”,要么,就是彻头彻尾的“无”。

哲学意义上的“无”,物理法则失效的“无”。无论哪一种,

似乎都意味着他们这趟倾尽全力的远征,最终可能只是验证了一个冷酷的猜想,或者,更糟,

一无所获。张珩终于转过头,看着老搭档布满血丝但依旧锐利的眼睛:“我不知道,振邦。

理论推演了无数遍,模型构建了无数个…但没亲眼看到之前,谁又能知道呢?也许,

我们真的需要一点…‘奇迹’。”他嘴角扯出一个没什么笑意的弧度。

李振邦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说什么。默契,早已不需要太多言语。

他转身走向舰桥中央的指挥席,开始例行巡查各岗位。

“寻路者号”如同一枚沉默的银色梭镖,在近乎绝对的虚空中以亚光速滑行。

依靠着前期发射的深空探测器网络和自身强大的超空间感应阵列,

它勉强维持着与地球之间时滞长得令人绝望的微弱通讯。大部分时间,舰员们能感知到的,

只有飞船本身。这是一个封闭的小世界,一个在黑暗中独自前行的微小文明火种。

张珩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数据上。边界模型预测,他们已经很近了,近得可能就在未来几天,

甚至几小时内,就能触碰到那传说中的“宇宙膜”。一种混合着期待、焦虑,

甚至一丝恐惧的情绪,在舰桥寂静的空气里悄然弥漫。连日常最活跃的通讯官赵晓,

此刻也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偶尔调整一下天线角度,

捕捉着宇宙背景辐射那永恒不变的嘶嘶声,那声音,如今听来更像是一种无言的催促。

时间在心跳和仪器的低鸣中一点点流逝。突然,

一阵极其短暂、极其尖锐的警报声撕裂了舰桥的宁静!声音短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但所有人在那一刻都僵住了。“什么情况?!”李振邦的声音瞬间绷紧。“报告舰长!

非指向性超空间感应阵列…刚刚捕捉到一个异常信号!

”负责阵列监控的船员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强度极高,但持续时间…不足零点一秒!

来源方向…正前方!”“识别特征?”张珩已经猛地扑到了自己的控制台前,

手指飞快地舞动,调出数据记录。“无法识别!频谱特征…完全不在数据库内!

能量模式…见鬼,我从未见过这种波动形式!”监控员的声音越来越高。

张珩盯着屏幕上那一段被瞬间捕捉并放大的信号波形。

它不像任何已知的天体物理现象产生的信号——不是脉冲星有规律的跳动,

不是黑洞吞噬物质时的哀鸣,也不是超新星爆发的狂乱能量喷发。

它更像是一道…撕裂了什么的东西。一道短暂的、粗暴的、完全超出理解的“裂隙”。

“不是自然现象…”张珩喃喃自语,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这太…‘人工’了。

”他用了这个词,尽管他自己都觉得荒谬。在这宇宙的尽头,除了他们“寻路者号”,

还能有什么“人工”之物?“能定位具体来源吗?距离?”李振邦沉声问,

他已经离开了指挥席,站到了张珩身后。“信号太短暂,

无法精确三角定位…但根据衰减模型和方向判断,就在我们预定航线的正前方,

距离…非常近!可能就在边界区域!”张珩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紧。舰桥里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段诡异的信号波形上。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攫住了每个人。

那不是发现新天体的兴奋,不是破解物理难题的喜悦,而是一种…被什么东西“注视”着,

或者说,他们无意中撞破了某个巨大秘密一角的战栗。“提升至一级警戒状态。

所有传感器功率开到最大,重点扫描信号来源方向。”李振邦下达了命令,声音沉稳,

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导航,重新校准航线,

确保我们不会撞上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命令被迅速执行。

“寻路者号”仿佛一头被惊醒的巨兽,所有的“感官”都朝向那片深邃的黑暗张开。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那异常的信号没有再出现,

但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艘飞船。张珩将自己埋在数据里,

试图从那个短暂的信号中榨取更多信息。他尝试了所有已知的分析方法,

甚至动用了他私下里一直在完善的、基于量子引力假说的边界效应模型。

结果依然是一片混沌。那信号仿佛来自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逻辑体系,

拒绝被人类的认知框架所解读。“它在‘那里’,”张珩抬起头,

望向主屏幕上映出的、那片看似空无一物的星空,实际上,根据模型,

边界就在那片星空的背后不远处,“等着我们。”李振邦走到他身边,

递给他一杯加热好的营养液。“不管那是什么,我们都得去看看。这是我们的使命。

”张珩接过杯子,温热透过杯壁传到掌心。“我知道。只是…我有点担心。”“担心什么?

”“担心我们看到的,会让我们…后悔看到。”张珩喝了一口寡淡的营养液,

目光没有离开屏幕,“那个信号…不像欢迎的礼炮,更像是什么东西…被打碎的声音。

”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主屏幕上,原本稳定的星空图像,

猛地发生了一阵剧烈的、肉眼可见的扭曲!那不是透镜效应,也不是引力波引起的细微颤动。

整片星空,就像是一张被无形巨手攥住并狠狠揉搓的画卷,

所有的光点都被拉长、变形、旋转,仿佛下一秒就要彻底碎裂!

飞船本身也开始发出低沉的、令人牙酸的金属呻吟声,似乎正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外部压力。

“引力潮汐急剧飙升!空间曲率出现无法解释的剧烈波动!”导航员的声音带着哭腔,

“舰长!我们好像…好像正在穿过什么‘东西’!”“稳住船身!所有引擎反向制动!

护盾能量最大化!”李振邦怒吼着,双手死死抓住指挥台边缘,指节发白。张珩没有动,

他只是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片混沌的、正在崩坏的星空景象。他的心脏狂跳着,

几乎要撞碎胸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一种近乎预感的明悟。来了。那道“裂缝”,或者说,

边界…真正的面目。剧烈的震动持续着,警报声响成一片。舰体结构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

灯光疯狂闪烁,明灭不定。然后,毫无征兆地,一切戛然而止。震动停了。警报声消失了。

扭曲的星空图像也稳定了下来。但主屏幕上显示的,不再是熟悉的、点缀着星辰的黑暗深空。

那是一片…无法用任何语言准确描述的“景象”。第二章:窗死寂。绝对的死寂,

比真空更真空,吞噬了“寻路者号”舰桥内的一切声音,仿佛连空气本身都凝固了。

几秒钟前还充斥耳膜的金属扭曲声、刺耳警报、人员呼喊,此刻全部消失。不是安静,

是一种被强行扼住喉咙后,万物失声的诡异状态。所有人都僵在原地,

维持着灾难来临时的姿势,眼睛却像被磁石吸住,死死钉在主屏幕上。连呼吸都忘了。

屏幕里,没有星辰,没有星云,没有熟悉的宇宙背景辐射织就的黑色天鹅绒。取而代之的,

是一种…“壁”。一种无限延伸、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穷尽视野所能及乃至想象力所能触及之处,都被彻底填满的“壁”。它并非实体,

更像是由无法理解的几何结构和悖逆常理的光影强行拼凑出的平面。

色彩在其中流动、交融、撕裂,却又诡异地被束缚在一个看似绝对的二维界限内。那感觉,

就像有人用超越了维度的画笔,在一片虚无中,硬生生涂出了一堵隔绝一切的墙。

而在这片令人心智混乱的“壁”上,镶嵌着…“窗口”。密密麻麻,排列得整整齐齐,

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直到视野消失在那种非欧几里得几何造成的扭曲透视中。

每一个“窗口”都大小相近,呈现出黯淡的、类似金属的方格框架,

框住里面…各不相同的东西。张珩是第一个找回身体控制权的人。他猛地吸了一口气,

那声音在死寂的舰桥里显得格外粗重。他扑到控制台前,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抖,

调动所有外部传感器,对准那片无法理解的“壁”,同时嘶声下令:“记录!所有数据,

一点不漏!光学、辐射、引力子…所有频段!”他的声音像是解除了某种魔咒,

舰桥里瞬间活了过来。压抑的抽气声,控制台按钮被急促按响的嘀嗒声,

以及李振邦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却依旧努力维持镇定的命令声交织在一起。“报告状态!

船体损伤?”“结构…结构应力正在回落,护盾能量消耗异常,但…但船体完整!

”工程部门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虚脱。“位置!我们到底在哪儿?!

”“导航系统完全失效!所有外部参照系…消失了!惯性导航显示我们处于绝对静止状态,

但…但这不可能!”导航员的声音充满绝望,

“我们…我们好像不在已知宇宙的任何坐标上了!”李振邦大步走到张珩身边,

和他一起凝视着主屏幕,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肌肉微微抽搐:“老张…这…这是什么鬼东西?”张珩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眼睛快速扫过各个分屏幕上传回的数据流,越看,心越沉。光学传感器捕捉到的画面,

经过计算机竭力还原,显示那些“窗口”框架上布满了无法解读的、类似蚀刻的纹路,

散发出极其微弱的、波长奇特的辐射。引力传感器显示,

那面“壁”本身似乎不具备显著质量,但其存在本身,

就使得周围的空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凝固”状态,仿佛一片胶水海洋。

最令人不安的是背景辐射读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那个自大爆炸以来就弥漫全宇宙、被视为宇宙基石之一的证据,在这里…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微弱、却绝对均匀、仿佛来自万物起源之前的“白噪音”。

“我们…可能真的到了。”张珩的声音干涩,他抬手指着屏幕,“边界。宇宙的边界。

或者说…牢笼的外墙。”“牢笼?”李振邦的瞳孔收缩。

张珩放大了其中一个“窗口”的图像。那里面,并非空无一物。由于距离和角度的关系,

看得并不十分真切,但大致能辨认出,

那似乎是一片…缓慢旋转的、由炽热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涡流状结构,

中心有一个极其明亮的光点。一种古老而强大的能量波动,

即使隔着“窗口”和无法估量的距离,也能被仪器隐约捕捉到。“看看别的窗口。

”张珩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他操纵传感器,快速切换着视角。第二个窗口内,

是一片纯粹的、不断翻涌的黑暗,黑暗中偶尔有类似神经脉络般的亮紫色线条一闪而过。

第三个窗口,里面是无数几何晶体在不断组合、分解,形成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结构。

第四个,则是一片黏稠的、色彩不断变幻的液态海洋,巨大的气泡升起、破裂…每一个窗口,

都像一个独立的、微缩的宇宙模型,展示着截然不同的物理规则和存在形态。

有些窗口里的景象相对平静,有些则充满了狂暴的能量释放,

有些甚至能看到类似庞大生物轮廓的东西在内部缓缓移动。

“我的…天啊…”通讯官赵晓捂住了嘴,眼睛里充满了惊恐和茫然,“这些…这些是什么?

”“囚犯。”张珩吐出一个让所有人脊背发凉的词。他放大了距离他们最近,

也是看得最清晰的一个窗口。那个窗口的框架呈现出暗沉的青铜色,

上面布满了更加复杂的蚀刻纹路。窗口内部,并非抽象的能量或结构,而是一个…“存在”。

很难用语言描述那究竟是什么。它有着大致类人的轮廓,但更加高大、扭曲,

身体似乎是由某种不断流动的暗物质和星芒构成,

几条类似手臂或触须的肢体无力地垂落在身体两侧,或者漂浮在它周围的微缩星云中。

它的“头部”位置,没有五官,只有一个不断旋转的、内部仿佛蕴含着无数星系生灭的漩涡。

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疲惫、以及被禁锢的绝望感,即使通过冰冷的屏幕,

也如同实质般渗透过来。在这个“存在”的面前,漂浮着一些微小的、结构精巧的…东西。

仔细看去,那似乎是一个由光线和基本粒子构成的、不断演化着的螺旋星系模型!

那个被囚禁的“存在”,偶尔会抬起一只由星芒构成的手,无意识地拨动一下那个星系,

引得星系内部的恒星诞生与毁灭加速上演。就像一个百无聊赖的囚徒,

在摆弄自己用面包屑和稻草搭建的玩具屋。一个可怕的、荒谬的、足以摧毁一切认知的念头,

如同毒蛇般钻入张珩的脑海,并迅速滋长。他猛地操纵传感器,

转向“寻路者号”刚刚穿出来的方向——那片他们来时的、原本应该是无垠宇宙的空间。

传感器捕捉到的画面,让整个舰桥瞬间陷入了更深的死寂。在他们身后,

没有熟悉的广袤星空,没有银河系的旋臂,没有任何他们来时见过的景象。那里,

只有一个巨大的、和他们面前看到的别无二致的“窗口”。

而这个窗口的内部景象…是一个正在缓慢旋转的、由无数星系构成的,

庞大而熟悉的泡沫状结构。泡沫的边缘,散发着微弱的、他们刚刚穿越过来的能量余波。

透过那层“薄膜”,能隐约看到内部熟悉的星系团分布,看到银河系那条熟悉的旋臂,

看到太阳系那个微不足道的光点…那就是他们的宇宙。一个被装在“窗口”里的,微缩的,

玩具般的宇宙。“不…不可能…”李振邦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在指挥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脸上血色尽褪,嘴唇哆嗦着,却再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这位经历过无数风浪,

面对死亡也能泰然处之的老兵,此刻的精神支柱正在肉眼可见地崩塌。

赵晓直接瘫软在座位上,失神地喃喃:“我们是…玩具?

我们的一切…只是…只是…”张珩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他必须用力抓住控制台边缘才能不让自己倒下。三十多年的信念,

人类数千年来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所有的科学理论,哲学思辨,在此刻,

在这面巨大的、镶嵌着无数囚笼的墙壁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如此不堪一击。

他们找到了边界。边界之外,没有多元宇宙,没有虚无。只有一座无限大的监狱。

而他们的宇宙,不过是其中一个囚犯随手搭建的、消磨永恒刑期的…小小玩具屋。就在这时,

负责监测那个囚禁着“创世神”张珩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个称谓窗口的船员,

发出了更加惊恐的尖叫:“动了!它…它动了!”张珩猛地抬头。主屏幕上,

那个被放大的窗口中,那个由暗物质和星芒构成的、头部是旋转星系漩涡的“存在”,

原本低垂的“头颅”,似乎…微微抬起了一些。它头部那个星系漩涡,

旋转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并且,那漩涡的“焦点”,仿佛穿透了“窗口”的阻隔,

跨越了无法理解的距离,精准地…落在了渺小如尘埃的“寻路者号”上。

一种被无法想象的巨大存在“注视”的感觉,如同冰水般浇遍了张珩全身。

第三章:注视那“注视”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目光,更像是一种无形无质,

却又沉重如山的压力,直接作用在每个人的意识深处。舰桥里,

几个心理素质稍差的船员当场软倒,陷入昏迷,口鼻渗出丝丝鲜血。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晓死死捂住耳朵,尽管那压力并非来自声音,她蜷缩在座位上,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

李振邦强撑着站直,额头上青筋暴起,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像是在对抗一股无形的巨力。

张珩只觉得自己的大脑像被投入了搅拌机,

数混乱的、无法理解的图像和信息碎片强行涌入——燃烧的星云以违背物理法则的方式舞蹈,

基本粒子在他眼前分解成更基础的几何符号,

时间流时而凝固如冰时而奔腾如瀑…这是来自那个“存在”的、无意识散逸出的信息洪流,

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丝,就几乎要撑爆他属于人类的、狭隘的认知结构。

“关闭…关闭所有外部主动传感器!切断信息链接!”张珩用尽全身力气嘶吼,

声音扭曲变形。船员凭借本能执行了命令。主屏幕瞬间暗了下去,

只剩下舰桥内部昏暗的应急灯光和仪器面板发出的幽光。

那股直接作用于精神的恐怖压力骤然减轻了大半,但那种被“锁定”的感觉依旧存在,

如同跗骨之蛆。“呃…啊…”李振邦喘着粗气,扶住指挥台才没倒下,“刚…刚才那是什么?

”“是它…那个‘囚犯’…”张珩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感觉心脏还在疯狂擂鼓,

“它注意到我们了。不是看到,是…感知到了。就像你摆弄沙盘时,

突然感觉到沙粒里有一只蚂蚁在异常移动。”这个比喻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我们…我们被发现了?它会…会怎么做?”赵晓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绝望。

没有人能回答。面对一个能随手搭建宇宙作为玩具的存在,

人类的一切经验和逻辑都失去了意义。它可能只是好奇,可能觉得被打扰而恼怒,

也可能…根本漠不关心,就像人类不会在意脚下蚂蚁巢穴的惊恐。“保持绝对静默。

所有非必要系统进入最低功耗模式。停止一切对外能量辐射。

”李振邦强行压下内心的惊涛骇浪,下达了最保守的命令。

这是人类在未知威胁面前的本能反应——躲藏。“寻路者号”彻底变成了一艘“幽灵船”,

漂浮在那面无限广阔的“囚笼之墙”前,渺小得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

舰桥内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仪器低沉的运行嗡鸣。时间在极致的压抑和恐惧中缓慢流逝,

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张珩靠在控制台上,大脑飞速运转,

试图从刚才那短暂而恐怖的信息冲击中整理出一点线索。

那些混乱的图像碎片…它们并非完全无序。其中反复出现一些类似的几何符号,

以及一种…哀伤的、愤怒的、被禁锢了无数岁月的苍凉情绪。这情绪不属于人类,

却奇异地能被人类的共情能力所捕捉到一丝皮毛。“它…可能不是自愿待在那里的。

”张珩突然低声说,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所有人都看向他。

“那些符号…那些感觉…”张珩努力组织着语言,“窗口的框架,那些纹路…不像是装饰,

更像是一种…封印。囚禁它们的封印。”李振邦眼神一凛:“你是说,有什么东西…或者说,

存在,把它们关在了这里?连同它们创造的…宇宙?

”这个推论比发现宇宙是玩具屋更加骇人听闻。是谁?为了什么?

需要建造这样一座横亘在一切“之外”的无限监狱,囚禁这些看似拥有创世伟力的存在?

细思极恐。“我们必须离开这里。”李振邦的声音斩钉截铁,“不管这是什么地方,

不管它们是什么,这里都不是我们应该来的。立刻计算返航路径,启动引擎…”“报告舰长!

”导航员的声音充满了绝望,“无法计算路径!我们…我们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什么意思?!”“我们穿越过来的那个…那个‘裂缝’,或者通道,消失了!

身后的空间结构完全‘凝固’了,和那面墙一样!

常规引擎无法在这种空间结构中产生有效位移!超空间引擎…它拒绝启动,

系统显示…显示‘坐标定义错误’,我们所在的这个‘空间’,似乎不被超空间模型承认!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舰桥蔓延。他们被困住了。被困在了宇宙的边界之外,

困在了一座无限监狱的门口,并且刚刚引起了其中一个危险囚徒的注意。

就在绝望开始吞噬人心的时候,赵晓面前的被动感应阵列控制台,

突然发出了一连串急促但低沉的嘀嘀声。她吓得一哆嗦,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想要关闭它。

“等等!”张珩阻止了她,“被动感应?它接收到了什么?”被动感应阵列不主动发射信号,

只接收外界的环境信息,理论上不会暴露自身。赵晓颤抖着调出数据,

脸上露出极度困惑的表情:“是…是一种信号。非常微弱,但结构…很复杂。

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通讯协议,

甚至…不完全是电磁波或引力波…它像是…直接编码在空间本身的微观涟漪里…”“来源?

”张珩追问。赵晓操作了几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来源…是多元的!

很多个…很多个窗口都在散发类似的信号!强度不同,

编码方式似乎也有细微差别…它们…它们好像在…互相‘说话’?

”囚笼里的“神”们在交流?张珩立刻扑到自己的控制台前:“尝试记录!

尝试进行最基础的模式分析!不要回应!绝对不要回应!

”数据流被导入舰上最强的量子计算机。分析过程极其缓慢,

那种信号的复杂程度远超人类最顶尖的密码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舰桥内的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突然,计算机发出了“叮”一声轻响,

第一轮最粗浅的模式对比完成了。

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极其简化的、去除了绝大部分无法理解信息的符号流,

旁边是计算机根据基础逻辑规则进行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翻译”尝试。结果依旧破碎,

充满了“[无法解析]”的标记,但其中反复出现的几个被勉强“意译”的词汇,

囚徒]…[狱卒]…[监视]…[周期]…[清理]…[逃]…”以及一个在所有信号源中,

机也能识别出的那种“情绪”重复出现的词组:“[墙之外]…”张珩死死盯着那几个词,

尤其是“[狱卒]”、“[清理]”和“[墙之外]”。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这座监狱,有管理员。而且,按照“周期”进行“清理”。他们这艘意外闯入的小船,

不仅惊动了囚犯,还可能…已经暴露在了狱卒的视线里?就在这时,舰体猛地一震!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