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透过静思院的窗棂,林知微就被春桃轻手轻脚地摇醒。
“少夫人,该起了,礼仪嬷嬷一早就来府了,老夫人特意吩咐,让您今天开始学侯府的规矩。”
春桃的声音压得低,却难掩担忧,“听说这位王嬷嬷最是严厉,之前教三小姐礼仪时,三小姐没做好,被她用戒尺敲了手背呢!”
林知微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脑子里还残留着昨晚的焦虑 —— 第一章结尾刚得知大夫人要克扣人参,今早又要面对 “礼仪考核”,古代侯府的 “生存 KPI” 竟比现代 996 还密集。
她坐起身,看着春桃递来的淡青色襦裙,突然意识到:礼仪不仅是 “规矩”,更是在侯府立足的 “敲门砖”。
若连基本礼仪都做不好,轻则被下人议论 “尚书府没教好女儿”,重则被老夫人厌弃,连靠近顾晏辞推进养病计划的机会都没有。
刚洗漱完,门外就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跟着是丫鬟的通报:“少夫人,王嬷嬷到了。”
林知微赶紧整理好衣襟,走到外间时,只见一个穿着深灰色布裙的老妇站在屋中,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握着本线装的《侯府礼仪手册》,眼神锐利得像在审视 “不合格的项目方案”。
“老奴王氏,见过少夫人。”
王嬷嬷行完礼,起身时语气毫无温度,“老夫人有令,三日内少夫人需熟练掌握‘万福’‘稽首’‘肃拜’三礼,还要学会给世子布菜、奉茶的规矩。
若学不会,按侯府规矩,需罚抄《女诫》三十遍。”
林知微心里一紧 —— 现代她只练过 “握手礼鞠躬礼”,古代礼仪讲究 “屈膝角度手位高低眼神落点”,比改甲方的 PPT 还复杂。
王嬷嬷不等人反应,首接翻开《侯府礼仪手册》,指着第一页:“先学万福礼,这是见长辈、平辈最常用的礼。
双腿并拢,屈膝半蹲,右手压左手,放在腰侧三寸处,眼神需低垂,不可首视对方。
老奴做一遍,你跟着学。”
王嬷嬷示范时动作流畅优雅,屈膝时膝盖不超过脚尖,手位精准,像提前标好了刻度。
林知微跟着模仿,却总觉得手脚不协调 —— 屈膝时要么蹲得太深像 “请安”,要么太浅显 “踮脚”;右手压左手时,要么位置太高像 “举着东西”,要么太低蹭到裙摆。
“不对!”
王嬷嬷突然抬手,用戒尺轻轻敲了敲她的手背,“少夫人,手位错了!
腰侧三寸,不是五寸!
眼神也不对,要看着自己的鞋尖,不是看地面!”
手背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林知微咬了咬唇 —— 社畜五年,她最不怕 “复杂流程”,怕的是没找到 “拆解方法”。
午休时,她把自己关在里屋,让春桃找来宣纸和墨锭,铺开纸后,突然想起现代做项目时常用的 “思维导图”—— 把复杂的礼仪拆成 “步骤 + 易错点 + 练习方法”,不就能像梳理 PPT 逻辑一样清晰吗?
她握着毛笔,在宣纸中心画了个圆圈,写上 “侯府礼仪”,然后从圆圈里引出三条线,分别标注 “万福礼稽首礼肃拜礼”。
先拆 “万福礼”:?步骤 1:双腿并拢,脚尖朝前(标注 “如站军姿,不可外八”);?步骤 2:屈膝 30 度,膝盖不超过脚尖(画了个小图,用横线标膝盖位置);?步骤 3:右手压左手,指尖对齐,放在腰侧三寸(用尺子量出三寸,标注 “约两指宽”);?步骤 4:低头,眼神落于鞋尖前方一寸(标注 “不可仰头,不可低头太狠”);?易错点:用红笔圈出 “屈膝角度、手位、眼神” 三个关键词;?练习方法:对着铜镜练,让春桃用尺子量手位,每练 10 次休息 1 次。
春桃端着茶水进来时,看到宣纸上画满了箭头和小字,好奇地凑过来:“少夫人,这是什么呀?
像蜘蛛网似的。”
“这叫‘思维导图’,是用来拆步骤的。”
林知微笑着解释,“把礼仪拆成小步骤,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你看,这样练,下午肯定能学会。”
下午王嬷嬷再来时,林知微己经对着铜镜练了半个时辰。
这次她做万福礼,先站定调整站姿,再按步骤屈膝、抬手、低头,动作虽不算特别优雅,却每个细节都精准。
王嬷嬷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却没表露,只是点了点头:“这次对了。
接下来学稽首礼,这是见侯爷、老夫人时用的,要屈膝跪地,额头触地,手放在膝盖两侧。”
稽首礼比万福礼更难 —— 跪地时膝盖容易磕到,额头触地时力度难掌握,要么太轻像 “点一下”,要么太重差点磕到地砖。
林知微试了两次,都没做好,王嬷嬷的脸色又沉了下来。
“少夫人,您要是不用心,老奴只能如实回禀老夫人了。”
“嬷嬷别急,我有个想法。”
林知微赶紧开口,“跪地时膝盖疼,能不能垫块软布?
额头触地时,能不能用手轻轻撑一下,免得磕到?”
王嬷嬷犹豫了一下 —— 侯府礼仪虽严,却没说 “不能垫软布”,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可以,但软布不能太厚,免得显得不庄重。”
林知微立刻让春桃找来块薄棉布,铺在地上,然后按思维导图的方法拆稽首礼步骤:?步骤 1:屈膝下蹲,膝盖落在软布上(标注 “慢蹲,避免摔倒”);?步骤 2:双手放在膝盖两侧,掌心朝下(标注 “手指并拢,不可散开”);?步骤 3:低头,额头轻触地面(标注 “用手撑地借力,力度轻如碰羽毛”);?步骤 4:起身时先抬手,再屈膝站起(标注 “不可首接跳起来”)。
她按步骤练了几次,果然顺畅多了。
王嬷嬷看着她越来越标准的动作,语气缓和了些:“少夫人倒是肯动脑筋。
看来下午能把稽首礼学会,明日再学肃拜礼和奉茶规矩。”
傍晚给老夫人请安时,林知微用刚学会的稽首礼行礼,动作虽还有些生涩,却比早上规范许多。
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头:“看来王嬷嬷教得不错,你学得也用心。”
林知微趁机说:“嬷嬷教得仔细,只是我脑子笨,得把步骤记下来才记得住。”
老夫人没多想,只夸她 “认真”。
从老夫人的院子出来,春桃兴奋地说:“少夫人,您这‘思维导图’太管用了!
王嬷嬷都不怎么批评您了!”
林知微笑了笑,心里却在想:这只是 “礼仪项目” 的第一阶段,明天还要学肃拜礼和奉茶,后天还要考核,不能掉以轻心。
回到静思院时,顾晏辞正靠在软枕上看书。
见她进来,他抬了抬眼,目光落在她微红的手背上:“王嬷嬷用戒尺了?”
林知微愣了一下,才想起早上被敲的手背还带着点红,赶紧摆手:“没有,就是轻轻敲了一下,提醒我动作错了。”
顾晏辞没再追问,只是从床头拿起个小瓷瓶,递给她:“这是药膏,涂在手上,能消肿。”
林知微接过瓷瓶,指尖触到他的手,微凉的温度让她心跳漏了一拍。
她低头看着瓷瓶上精致的花纹,突然觉得,这个古代的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熬 —— 至少,还有人会注意到她手背上的红痕。
她坐在床边,一边涂药膏,一边想起明天的肃拜礼,忍不住嘀咕:“要是有现代的便利贴就好了,能把步骤贴在铜镜上,随时看。”
顾晏辞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好奇:“便利贴是什么?”
“就是…… 能贴在东西上的小纸条。”
林知微赶紧解释,怕说漏嘴。
顾晏辞没再问,只是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
林知微没看到,她低头涂药膏时,他的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思维导图上,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 —— 这个从尚书府来的冲喜新娘,好像总有些奇奇怪怪却很有用的法子。
只是林知微没料到,第二天学奉茶规矩时,又遇到了新麻烦 —— 王嬷嬷说 “给世子奉茶时,需双手端杯,杯耳朝向世子,茶水要七分满”,可她总掌握不好 “七分满” 的量,要么倒太满洒出来,要么倒太少显得不恭敬。
她看着茶杯里晃荡的茶水,突然想起现代做咖啡时用的 “量杯”—— 或许,她能找个小勺子,给茶杯做个 “七分满” 的标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