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我手机收到了《AdvancedMaterials》的期刊推送。
我点开邮件,看到江辰和方依然那篇关于纳米复合材料的论文正式被接收的消息。
我立刻拨通了江辰的电话。
响了很久,最后转入冰冷的语音信箱。
我盯着手机,犹豫了一会儿,又发了一条微信:看到论文被接收了,恭喜
三分钟后,手机震动。
谢谢,实验室在聚餐,回去再说
简短的回复,连一个表情符号都没有。
我放下手机,走到窗前。
夜色沉沉,远处教学楼的灯光还亮着,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在那里。
电话突然响起,是母亲。
“知夏啊,辰辰的论文是不是发表了?你爸刚看到新闻了。”
“嗯,刚被接收。”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平静得不像话。
“那太好了!你们什么时候一起回来?我们两家一起吃个饭庆祝一下?”
“他最近很忙,”我顿了顿,“实验室在聚餐。”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
“知夏……”母亲的声音突然放轻,“你和辰辰,最近还好吗?”
我喉咙发紧,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框。
“挺好的。”
又是一阵沉默。
“女儿,”这次是父亲接过了电话,“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支持你。”
挂断电话后,我想起大三那年,江辰第一次在《NanoLetters》上发表二作论文时的场景。
那天晚上十一点,他直接冲到我家楼下,手里攥着打印出来的录用邮件,眼睛亮得像是盛满了星星。
“知夏!我做到了!”
他把我抱进怀里,发梢还带着实验室里的特殊气味。
我们在小区里走了整整一个小时,他语速飞快地解释着论文里的每一个细节,尽管我根本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
而现在,他最重要的成果发表了,我却只能通过期刊推送才知道。
手机屏幕暗了下去。
我忽然意识到,我和他,已经被那扇实验室的门隔开来了。
4
晚上十点,我第三次拨通江辰的电话。
“喂?”
一个陌生的女声从听筒里传来,背景音是实验室特有的仪器运转声。
我愣了一下:“请问江辰在吗?”
“哦,找江学长?”对方刻意加重了“学长”两个字,尾音微微上扬,“我们刚讨论完实验数据,他去休息室了。你哪位?”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微妙的停顿,像是明知故问。
我竭力维持镇定:“我是他女朋友。”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啊,孟学姐是吧?学长经常提起你。”
她亲昵的称呼让我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依然?谁的电话?”江辰的声音由远及近。
“你女朋友。”方依然没立即递过电话,“她说找你有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