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书斋列诺 > > 逆流的独奏陈芸林溪最新好看小说_免费小说逆流的独奏(陈芸林溪)
其它小说连载
主角是陈芸林溪的现代《逆流的独奏》,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现代,作者“0403340”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男女情节人物分别是林溪,陈芸的现代,大女主,逆袭,职场小说《逆流的独奏》,由网络作家“0403340”所著,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775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3 01:52:48。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逆流的独奏
主角:陈芸,林溪 更新:2025-10-13 06:02:46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职场风暴林溪抱着一摞刚从打印室取回来的、还带着微微余温的文件走进办公室时,
那股熟悉的、令人窒息的压抑感便扑面而来。与此同时,陈芸那尖细、极具穿透力的嗓音,
像一根冰冷的针,精准地刺入耳膜,打破了清晨本该有的宁静。
“你这表格做得是什么玩意儿?数据透视表都不会做?我昨天明明强调过三遍!
现在的大学生都这么水了吗?真不知道HR是怎么把关的!”部门经理陈芸,
穿着一身剪裁凌厉、价格不菲的黑色套装,双手叉腰,高跟鞋鞋跟钉在地板上,
像一枚蓄势待发的图钉。她胸前的经理工牌随着她激动的动作剧烈晃动着,
反射着顶灯冰冷的光,仿佛那是她新近获得的、亟待挥舞的权杖。实习生小李,
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腼腆女孩,此刻正低着头,站在自己的工位旁,
像一株被暴风雨蹂躏过的幼苗。她的耳根连同脖颈都红透了,手指紧张地绞着衬衫的衣角,
几乎要把它揉碎。她声音细若蚊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哭腔:“陈姐,对不起……我,
我昨天加班到十点多才做完,可能太累了,眼睛有点花,出了错……”“累了?
”陈芸嗤笑一声,尾音扬得老高,充满了讥诮,“谁不累?就你娇气?
公司是请你来创造价值的,不是来当大小姐的!今天之内,全部重做!做不完就加班,
做不完别想走!”她的话语如同鞭子,抽打在空气里,
也抽打在小李和办公室里每一个默默聆听的人心上。林溪默默垂下眼睫,抱着文件,
快步走向自己的工位。经过小李桌前时,她瞥见那杯早已凉透、茶叶沉底的茶水,
以及旁边堆积如山的资料文件夹,心里一阵发紧,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三个月前,
陈芸还和她一样,是办公室里一名普通的资深员工,
靠着对上司无底线的讨好、精准的拉帮结派和关键时刻抢占他人功劳,
竟意外地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自从她坐上那个位置,这个曾经氛围还算融洽的办公室,
就彻底变了天。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咖啡香和协作的暖意,而是猜忌、恐惧和无声的竞争。
“林溪,你说是不是?现在的新人,一点苦都吃不了,稍微加点班就怨声载道,能力不行,
态度也有问题。”陈芸突然转过身,将话头抛向刚刚坐下的林溪,
那双精心描绘过的眼睛锐利地扫过来,试图寻求一个同盟军的认同。
办公室里瞬间变得更加安静,只剩下空调运作的微弱嗡嗡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包括那个快要哭出来的小李,她也向林溪投来混杂着羞愧、委屈和一丝微弱期盼的目光。
林溪感到喉咙发紧,她抿了抿嘴,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呐喊:小李明明很努力,
那个表格的核心数据并没有问题,只是格式不够“美观”而已!
但她迎上陈芸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以及周围同事或明或暗的注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最终,她只是牵动嘴角,扯出一个极其模糊、几乎看不出弧度的微笑,含糊地“嗯”了一声,
随即迅速低下头,假装整理桌上的文件,避开了小李那最后一点希望熄灭的目光。那一刻,
她感到脸上有些发烫,一种名为“懦弱”的情绪悄悄啃噬着她的内心。
午休的铃声像是特赦令。同事们纷纷起身,结伴前往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林溪没有动,
她看着小李低着头,飞快地冲出办公室,方向似乎是楼梯间。犹豫了片刻,
林溪拿起一包纸巾,跟了过去。推开沉重的消防门,果然看见那个瘦弱的肩膀在微微颤抖,
压抑的抽泣声在空旷的楼梯间里回响。“别往心里去,”林溪走过去,
轻轻将纸巾塞到小李手里,声音放得很柔,“你那表格我早上路过时看了一眼,
就是格式和排版有点小问题,数据本身是完整准确的,逻辑也没错。下班前我帮你调整一下,
很快的,别担心。”“林姐……谢谢你。”小李接过纸巾,用力擤了擤鼻子,
眼泪却掉得更凶了,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陈经理非要我把所有基础数据手动重新录入一遍,
明明系统直接导出的原始数据是最准确的,她偏说那样排列‘不美观’……我录到半夜,
反而……反而出错了……”她的委屈像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林溪叹了口气,
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她怎么会不明白?陈芸的种种无理要求和吹毛求疵,
不过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彰显自己新获得的权威,享受那种掌控他人、让人疲于奔命的快感。
自从当上经理,陈芸做的每一个决定,
她狭隘的视野和能力的不足——她武断地否决了团队经过调研提出的远程办公灵活制度提案,
仅仅因为她觉得“看不见员工就是不放心,
管理就会失控”;她拒绝了IT部门和新老员工多次提出的系统优化升级建议,
固执地认为“老系统用惯了没必要改,
纯属浪费钱”;她甚至最近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插手业务部门的专业决策,
凭着自己想当然的“感觉”,导致两个推进了数月、前景良好的重要项目被迫中止,
前期投入付诸东流。而最让林溪感到忧心忡忡的,
是陈芸上任后力推的、并得到部分高层默许的“客户分级服务制度”。
这个制度简单粗暴地将公司资源严重倾斜给少数几个所谓“VIP”大客户,
几乎完全忽视了占公司长期稳定收入来源高达60%以上的广大中小客户群体。
多少合作了多年的老客户因为服务降级、响应迟缓而流露出不满甚至直接终止合作,
陈芸却视而不见,只盯着报表上那几个大客户带来的短期交易额波动,
并沾沾自喜地将其视为自己的政策功劳。回到工位,林溪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屏保图案,
心神不宁。
的那封邮件——陈芸要求部门全员在本周内提交关于“客户分级制度执行情况”的详细汇报,
并强调要用“数据说话”。其用意不言自明,就是要用精心筛选甚至可能扭曲的数据,
来强行证明她那套错误决策的“正确性”和“卓著成效”。“我不能助长这种错误。
”林溪心想,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如实撰写,
指出制度存在的隐患和已经出现的问题?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随波逐流,
交上一份粉饰太平的报告?最终,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移动鼠标,
点开了那个标准的汇报模板文档。“再等等吧,”她对自己说,
像是在安慰自己那不安的良心,“也许……事情还会有转机。也许上面会自己发现问题。
”这种鸵鸟心态,让她暂时获得了一丝喘息,却也带来了更深的自我鄙夷。
她只是不想惹麻烦,不想成为那个出头鸟,
她只想守护好自己那一方小小的、平静的专业领域。2 沉默的代价林溪从来不想,
也从不认为自己适合当什么领导。在她的人生哲学里,
职位往往意味着无休止的会议、纠缠不清的办公室政治、以及逐渐远离专业技术的虚浮工作。
她热爱的是与冰冷数据打交道时的那种纯粹和确定,
是透过复杂表象洞察背后逻辑的智力乐趣。她只想做好自己份内的数据分析工作,
下班后准时回到她那间租来的、但布置得温馨舒适的小公寓,在那里,
她有她挚爱的水彩画、堆满书架的书本、以及阳台上那些生机勃勃的花草。
那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不受打扰的宁静世界,不必为谁的命运负责,
也不必卷入任何是非漩涡,可以自由地呼吸。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周后,
陈芸强力推行的客户分级制度,
于引发了谁也无法忽视的严重后果——三家合作超过五年、业务稳定、信誉良好的中型客户,
几乎在同一时间,措辞强硬地提出了终止合作的书面通知。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公司月度营收出现了近三年来的首次显著下滑。周五下午的紧急会议室里,
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大老板王总亲自坐镇,面色沉郁。陈芸站在投影幕布前,面对质询,
脸上却看不出丝毫慌乱,她早已准备好了说辞。“王总,
我认为这完全是业务部门执行不到位、理解有偏差导致的!”陈芸的声音依旧尖亮,
带着一种强行的镇定,“我的策略本身绝对没有问题,方向是正确的!
如果业务部的同事能够完全、彻底地按照我制定的详细方案去执行,精准服务VIP,
适度精简中小客户服务流程以节约成本,结果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
”她巧妙地将“精简服务”偷换概念为“忽视服务”,并把所有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坐在长桌另一侧的几位业务部同事脸上瞬间涌起愤慨之色,有人张了张嘴想反驳,
但看到陈芸那咄咄逼人的眼神和王总紧锁的眉头,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只是紧紧握住了拳头。林溪坐在角落,手里攥着一支中性笔,
感觉到塑料笔壳几乎要在她汗湿的手心折断。
她清楚地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根子就在陈芸那个从根本上就错了的战略方案上!
它是在杀鸡取卵,是在动摇公司的根基!“情况大家都了解了。”王总揉了揉眉心,
声音里带着疲惫,“还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或补充吗?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沉默蔓延开来,仿佛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胸口。
林溪的嘴唇微微张开,一个“我”字几乎要冲口而出。
她能感到心脏在胸腔里如同擂鼓般剧烈跳动,血液涌上头部,带来一阵眩晕。
这不是她该出头的时候,不是吗?她只是个专注于技术的普通员工,
何必与直接经理发生正面冲突?枪打出头鸟,古训不会错。而且,她又能改变什么呢?
也许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就在她犹豫的瞬间,那一闪而过的机会窗口关闭了。
王总等了几秒,见无人应答,便宣布散会,要求各部门先自查整改。
林溪几乎是逃离了会议室,快步走回自己的工位,猛地坐下,
试图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屏幕上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和图表上。但她的良心,
像一根淬了毒的细针,持续地、深深地刺痛着她,让她坐立难安。父亲那句多年前说过的话,
再次不受控制地在脑海中清晰地回响起来:“溪溪,你要记住,这世上最可怕的,
不是坏人的嚣张跋扈,而是好人的沉默与纵容。”3 决裂时刻第二天,
更糟糕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办公室里传开——由于业绩显著下滑,
公司决定进行一轮“结构性优化”,也就是裁员。毫无意外,
尚在试用期、又“得罪”过经理的小李,连同其他两名新人,首当其冲,
收到了人事部门的约谈通知。“为什么是我?”小李红着眼睛,在部门公共区拦住人事经理,
声音颤抖着问,带着最后一丝不甘心。人事经理推了推眼镜,
公式化、毫无感情地回答:“这是公司基于整体战略和结构调整做出的艰难决定。
你的新人保护期已过,根据综合绩效评估和部门反馈……”林溪在不远处听着,
心里跟明镜似的。她清楚地知道真相——小李就是因为那次部门会议上,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