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书斋列诺 > > 朱砂咒柳素娥陈默全文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大全朱砂咒柳素娥陈默
言情小说连载
主角是柳素娥陈默的悬疑灵异《朱砂咒》,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悬疑灵异,作者“浮光一献”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男女主角分别是陈默,柳素娥的悬疑灵异,推理小说《朱砂咒》,由新晋小说家“浮光一献”所著,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感人瞬间,本站无弹窗干扰,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427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8 03:00:32。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朱砂咒
主角:傅沉洲,热门 更新:2025-09-28 07:47:0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归乡雨下得很大,砸在老宅的瓦片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像是无数只手在同时敲击着棺材板。陈默拖着行李箱站在老宅门前,铜钥匙在手中沉甸甸的,
仿佛有千斤重。这座位于江南小镇深处的老宅,已经空置了整整十年。
如果不是祖母临终前反复叮嘱他必须在新历七月十五之前回来处理“西厢房秘匣”,
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踏进这个阴气森森的院子。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一股陈年霉味扑面而来,夹杂着一种奇怪的甜腥气,像是腐烂的花朵混合着铁锈的味道。
手电筒的光柱在黑暗中晃动,照亮了布满蛛网的厅堂。家具都蒙上了白布,
在阴影中看起来像一个个静默的人影。陈默不自觉地摸了摸右手小指的位置。
那里原本有一个椭圆形的胎记,但在十岁那年的一场火灾中,随着皮肤一起烧毁了,
现在只剩下一块光滑的疤痕。这场火灾也带走了他的父母,使他成为孤儿,
由祖母独自抚养长大。祖母去世后,他离开了这个小镇,十年间从未回来。“只是取个东西,
明天一早就走。”他自言自语,试图驱散心中不断滋生的不安。根据祖母的遗嘱,
他需要找到西厢房里的一个紫檀木匣子。遗嘱中特别强调,
必须在七月十五这一天的午夜时分打开它,早一刻或晚一刻都会带来不幸。
陈默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晚上十一点半。距离午夜还有半个小时。他穿过昏暗的走廊,
向位于宅子最深处的西厢房走去。脚下的木板发出呻吟般的声音,在空荡的老宅中回荡。
走廊两侧的窗户像一双双黑洞洞的眼睛,注视着他这个不速之客。
就在他即将走到西厢房门口时,院中的老槐树突然无风自动,枝叶剧烈摇晃,
发出沙沙的声响。陈默猛地回头,手电光扫过院子,除了漫天雨丝,空无一物。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西厢房的房门。2 秘匣西厢房比宅子其他部分更为破败。
墙皮大面积脱落,露出里面暗黄色的土坯。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雕花木床,
床幔破破烂烂地垂着,像吊死鬼的绳索。墙角有一个梳妆台,镜面布满污渍,
映出陈默扭曲变形的脸。遗嘱中提到的紫檀木匣子就放在梳妆台上。匣子长约一尺,宽半尺,
表面雕刻着复杂的花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看不清具体图案。陈默伸手触摸匣子表面,
意外地发现它异常温暖,仿佛刚刚还有人抚摸过它。他小心翼翼地将匣子拿到手中,
发现它比想象中要轻得多。摇晃时,里面传来轻微的碰撞声,像是什么小物件在滚动。此时,
手表指针指向十一点四十五分。陈默决定将匣子带到较为宽敞的正堂再打开。
他转身离开西厢房,快步穿过走廊。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总觉得身后有细微的脚步声,
像是有人踮着脚在跟踪他。但每次他猛地回头,身后都只有一片黑暗。正堂里,
陈默将匣子放在八仙桌上,拉过一把太师椅坐下。雨水不断从屋檐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雨帘,
将老宅与外界隔绝开来。他盯着匣子,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十一点五十五分。
陈默轻轻打开匣子。里面没有他想象中的金银珠宝,只有一幅卷起来的画。画纸已经泛黄,
边缘有些破损,但整体保存完好。他缓缓展开画轴。画中是一位穿着凤冠霞帔的新娘,
面容姣好,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但令人不安的是,新娘的眼角淌着两道朱砂泪,
颜色鲜红得刺眼,仿佛刚刚流下。更让陈默脊背发凉的是,画中新娘的右手小指,
齐根缺失——这个位置,与他幼时在火灾中丢失的胎记位置分毫不差。他盯着画中人的脸,
越看越觉得熟悉。那双眼睛,那个鼻梁,分明与祖母年轻时的照片有七八分相似!就在这时,
老宅院里的槐树第三次无风自动,陈默清楚地听见了一阵挠门声——像是指甲反复刮过朽木,
间或夹杂着湿漉漉的喘息。“谁?”他压低嗓子问,声音不由自主地颤抖。黑暗中只剩雨声。
手电筒的光柱扫过院墙,墙上的斑驳水渍在晃动的光线中扭曲变形,
恍惚间竟聚成一张模糊的人脸,嘴角咧开一个诡异的弧度。陈默猛地后退一步,
打翻了桌上的茶壶。水流淌到地上,迅速扩散开来,像一滩暗红色的血。3 守夜人这一夜,
陈默几乎没合眼。每当他快要睡着时,总会听到细微的响动——有时是脚步声,
有时是叹息声,甚至有一次他清晰地听到了女人的啜泣声。天刚蒙蒙亮,雨势稍减,
但天空依然阴沉得像一块铅灰色的裹尸布。陈默决定去找老宅的守夜人老赵头打听情况。
祖母在世时,老赵头就在老宅工作,对这里的历史应该了如指掌。
老赵头住在宅子后门的一间小屋里。陈默敲门时,他正坐在门槛上抽旱烟,烟雾缭绕中,
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格外阴郁。“赵叔,我是陈默,陈家的孙子。”陈默自我介绍道。
老赵头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他一眼,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陈默右手小指的位置。
“知道你会来。”他声音沙哑,“七月十五,开匣验画,是吧?
”陈默心中一惊:“您怎么知道?”老赵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递给他一支烟:“这宅子,
民国时死过一位姨太太。”他啐掉烟灰,继续说,“是吞金自尽的,
死前还穿着一身大红嫁衣。听说,她右手天生有六指……你那画上的人,缺了一指,
怕不是那位姨太太,另有所指啊。”“画上的新娘是谁?”陈默急切地问。
老赵头摇摇头:“不清楚。我只知道,这宅子不干净。你祖母走后,
我每晚都能听到女人的哭声,特别是下雨天。”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还有,祠堂那边,
经常半夜亮灯。”陈默想起家族群里那条三年前的旧消息:“祠堂翻修时挖出个双人棺,
男尸颈骨有勒痕,女尸右手小指不见了。”发信人是他早已去世的大伯。
当时大家都以为是有人盗号发的谣言,现在想来,或许另有隐情。告别老赵头,
陈默回到老宅,直接走向后院荒废多年的祠堂。祠堂的门锁已经锈迹斑斑,他用力一拽,
锁链就断裂了。推开祠堂门,一股浓重的香烛味扑面而来,仿佛刚刚有人在此祭拜。
供桌上摆放着六个月饼,整整齐齐,像是新放上去的。陈默记得老赵头说过,陈家有个传统,
每逢七月十五,会在祠堂供桌上摆放月饼,数量与在世族人一致。
可是陈家现在只剩他一个人了,为什么摆了六个月饼?他走近供桌,
发现月饼下面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拿起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一段话:“画皮易画骨难画,
知人知面不知心。若见朱砂泪如血,速离此地莫迟疑。”纸条的落款是一个“柳”字。
4 井中秘陈默拿着纸条,心事重重地回到主屋。婚画还摊在八仙桌上,他惊讶地发现,
画中新娘眼角的朱砂泪痕似乎比昨晚更加鲜红,甚至微微凸起,像是真正的血滴。
他不敢再看,将画重新卷起,放回匣子。但那个缺指的新娘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午后,雨完全停了,但天色依然阴沉。陈默在宅子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试图找到更多线索。
当他经过后院那口枯井时,发现井台边的青苔有新鲜抓痕,很深,不像动物弄的。
好奇心驱使他费力撬开井口的石板,一股阴寒的湿气涌出。他找来麻绳,系在井边的槐树上,
另一头绑在腰间,决定下井一探究竟。井很深,越往下越黑暗潮湿。井壁滑腻冰冷,
布满苔藓。下到约五米深处,他的脚触到了井底。井底是厚厚的淤泥,踩上去软绵绵的。
陈默打开手电,在淤泥中摸索。突然,他的手指触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挖出来一看,
是一个泡得发胀的紫檀木匣子,和他从西厢房找到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匣子没有上锁,
他轻轻打开。里面除了一绺用红绳紧紧绑着的黑色长发,还有一张毛笔写就的婚书,
纸张泛黄脆化,落款是民国三十六年:新郎陈知远,新娘柳素娥。陈知远是陈默的曾祖父,
而族谱上明确记载,曾祖父明媒正娶的是富商之女王绮梦,根本不是柳素娥!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婚书背面用血一样的红色颜料写着一行小字:“负心者必遭报应,
子孙代代受诅咒。”陈默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他正准备攀绳上井,
突然听到井口传来脚步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模糊的人影站在井边,正低头看着他。
逆光中,他看不清那人的脸,但能感觉到那目光冰冷刺骨。“谁在那里?”他大声问道。
人影没有回答,而是开始拉动井绳。陈默感到腰间的绳子一紧,整个人被吊在半空。
他拼命挣扎,但无济于事。就在他以为自己要被困在井中时,绳子突然松了,
他重重摔在井底的淤泥上。抬头再看,井口的人影已经消失,只有一小块天空灰蒙蒙的。
5 画中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陈默终于爬出井口。天色已近黄昏,
老宅在暮色中显得更加阴森可怖。他回到房间,锁好门窗,决定仔细研究那幅诡异的婚画。
在明亮的灯光下,他发现画绢的质地异常细腻,不像是普通的纸张或丝绸。
画中新娘的服饰细节精致得令人惊叹,每一处刺绣、每一颗珠宝都栩栩如生。但越是细看,
越觉得画中人的眼睛似乎在跟着他移动,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觉到那哀怨的目光。
陈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画中新娘缺失小指的部位,发现断口处颜色略深,
像是血迹干涸后的痕迹。他轻轻触摸那个位置,竟然感到一丝温热,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