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书斋列诺 > > 妻子情夫的挑衅林薇林薇新热门小说_小说免费阅读妻子情夫的挑衅(林薇林薇)
其它小说连载
《妻子情夫的挑衅》中的人物林薇林薇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婚姻家庭,“西红柿的红颜”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妻子情夫的挑衅》内容概括:林薇是作者西红柿的红颜小说《妻子情夫的挑衅》里面的主人公,这部作品共计7118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6 07:18:47。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内容主要讲述:妻子情夫的挑衅..
主角:林薇 更新:2025-09-26 11:19:33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一窗外的雨敲打着玻璃,发出沉闷又持续的声响。城市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水汽中,
一如我此刻的心情。书房里只开着一盏昏黄的台灯,
光线在摊开的书页上投下一圈温暖的光晕,却丝毫驱不散我骨子里的寒意。我叫陈远,
三十八岁,是一家小型设计公司的合伙人。生活像一条看似平稳的河流,按部就班地流淌着。
妻子林薇,比我小五岁,曾经是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婚后第三年,
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她转到了一个相对清闲的甲方岗位。女儿朵朵,七岁,
刚上小学二年级,是我们生活的中心。在所有人,包括我自己一直以来的认知里,
我的家庭是幸福的、稳固的。直到二十分钟前,那条陌生的信息,
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击碎了所有表象。那是一条iMessage信息,
来自一个我从未见过的邮箱地址。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的背景是一家高级西餐厅的角落,光线暧昧,氛围私密。
照片的焦点是一对正在碰杯的男女。女人侧脸对着镜头,笑容明媚,
眼角眉梢都流淌着我从未见过的、带着一丝崇拜和娇媚的光彩——那是我的妻子林薇。
而她对面那个男人,大约三十出头,穿着考究的深色西装,
手腕上若隐若现的一块百达翡丽腕表格外扎眼。他正看着林薇,
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和占有欲。拍照的角度很刁钻,像是邻座随手一拍,
却又恰好捕捉到了两人之间那种超越普通朋友界限的亲昵气流。
我的心脏在那一瞬间停止了跳动,随即又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疯狂地擂动起来。
血液似乎一下子冲上了头顶,耳边嗡嗡作响,又仿佛瞬间褪去,留下四肢百骸的冰冷。挑衅。
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这不是一张无意中流出的照片,这分明是那个男人精心策划的挑衅。
他故意让我看到,让我看到我的妻子在他面前是如何的容光焕发,
让我看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何等奢华,
也让我看清我们之间那显而易见的、由财富和年龄堆砌起来的差距。
愤怒、羞辱、难以置信、还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慌,种种情绪像火山喷发一样在我体内冲撞。
我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拳头握得咯咯作响。我想立刻冲进卧室,
把手机摔到林薇脸上,质问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男的是谁?你们在一起多久了?
我想咆哮,想砸东西,想用最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个破坏我家庭的男人,甚至,
也咒骂那个背叛了我的女人。但最终,我什么也没做。我走到窗边,
看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世界,极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只会让事情滑向不可控的深渊。朵朵还在隔壁房间熟睡,
她天使般的睡颜是我此刻唯一的镇静剂。我深吸一口气,坐回电脑前。
我做了一件看似无比冷静,实则内心早已天崩地裂的事——我将那张照片,
原封不动地转发给了林薇。我们的微信聊天界面,上一次对话还停留在晚上八点,
她跟我说:“哄朵朵睡了,你看书也别太晚。”我回了一个“好”。而现在,
这张照片孤零零地躺在对话框里,像一颗已经启动引信、正在倒计时的炸弹。
我没有附加任何文字。质问?谴责?在铁证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等着她的反应,等着她的惊慌、她的辩解、她的哭泣,或者,是更让我心寒的摊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手机屏幕暗了又亮,亮了又暗。
我能听到卧室里传来细微的动静,林薇应该还没睡。终于,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
是林薇的回复。只有短短五个字,冷静得近乎残酷:我会处理好的。我盯着那行字,
愣住了。没有我预想中的任何一种反应。没有道歉,没有解释,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只有一种公事公办的、不容置疑的承诺。“我会处理好的。”——处理什么?怎么处理?
是处理掉那个男人的挑衅,还是处理掉我们这段婚姻?抑或是,
处理掉我这个已经察觉了真相的丈夫?这种冷静,比歇斯底里的争吵更让我感到恐惧。
它意味着,她或许早已预料到这一天会到来,甚至,她可能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方案。
我在她的计划里,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一个需要被“处理”掉的麻烦吗?这一夜,
我彻夜未眠。身旁的林薇,呼吸均匀,似乎真的已经安然入睡,或者,她只是在伪装。
我们之间隔着不到一臂的距离,却仿佛隔着一整个太平洋。那个曾经我最熟悉的人,
变得无比陌生。二我和林薇,不是没有过好时光。十年前,我们在一次行业展会上相识。
那时的她,像一株迎着阳光的向日葵,充满活力,才华横溢,在提案时侃侃而谈,
自信的光芒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而我,只是一个略显青涩但足够努力的设计师。
是我追的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记得第一次约会,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她却笑得爽朗,
说:“陈远,你这个人,挺实在的。”我们有过很多甜蜜的回忆。
挤在出租屋里分吃一碗泡面,发下薪水后去搓一顿好的庆祝,
在周末的下午窝在沙发里看一部老电影……她曾抱着我的胳膊,把头靠在我肩膀上,
说:“陈远,我不图你大富大贵,我们就这么安安稳稳的,一辈子,好不好?”婚后头几年,
我们确实很安稳。女儿的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林薇是个好妈妈,
对朵朵极尽温柔和耐心。为了家庭,她放弃了她热爱且前景光明的事业,
去了一个清闲但发展有限的岗位。对此,我内心一直怀有感激和一丝愧疚。我努力经营公司,
想要给她们更好的生活。我以为,我们是在并肩作战,共同构筑一个坚固的未来。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大概是从三年前,我的公司遭遇了一次重大的危机,差点破产。
那段时间,我焦头烂额,每天忙到深夜,回到家也满身戾气,动不动就发脾气。
林薇默默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还时常用自己的积蓄贴补家用。她从未抱怨,
但眼里的光,似乎渐渐暗淡了下去。危机度过之后,公司步入正轨,
但我们的生活节奏再也回不去了。我习惯了忙碌,习惯了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
以为提供了优渥的物质条件便是对家庭最大的负责。而林薇,在清闲的岗位上待久了,
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锐气。我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从最初的无所不谈,
变成了围绕着“孩子、父母、柴米油盐”的日常汇报。我们不再有深入的交流,
不再有关乎彼此内心世界的探寻。我甚至想不起来,
上一次我们单独约会、认真接吻是什么时候。婚姻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责任,
我们像同居的室友,分工合作,共同抚养孩子,却唯独丢失了爱情最初的模样。我曾以为,
这就是中年婚姻的常态,是亲情沉淀后的必然结果。我安慰自己,至少这个家是完整的,
是稳定的。直到那张照片的出现,才狠狠地扇了我一记耳光,
告诉我所谓的“稳定”是多么的不堪一击。那个叫张昊的男人我后来才知道他的名字,
他提供的,不就是林薇在我这里早已缺失的激情、崇拜和新鲜感吗?他用金钱堆砌的浪漫,
轻易就叩开了我们婚姻早已裂缝丛生的外壳。“我会处理好的。”——这五个字,
像魔咒一样在我脑海里盘旋。她准备如何“处理”我?是坦白,是忏悔,还是……离开?
三第二天是周六。雨停了,但天色依旧阴沉。我几乎一夜未眠,眼眶深陷,头痛欲裂。
走出书房时,林薇正在厨房准备早餐,穿着那件我熟悉的淡蓝色家居服,背影窈窕,
动作娴熟。餐桌上摆着朵朵爱吃的煎蛋和牛奶,
一切看起来都和往常任何一个周末的早晨别无二致。“爸爸,早安!
”朵朵像只快乐的小鸟扑过来。我抱起女儿,在她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内心五味杂陈。
孩子的世界如此纯净,丝毫感受不到即将降临的风暴。林薇转过身,把粥端上桌。
她看了我一眼,眼神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惯常的温柔:“醒了?脸色怎么这么差,
昨晚又熬夜了?”她的语气自然得让我心惊。仿佛昨晚那条石破天惊的信息和她的回复,
从未发生过。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了一样。在朵朵面前,我无法发作。
我只能僵硬地点点头,含糊地应了一声:“嗯,看了会儿书。”这顿早餐吃得味同嚼蜡。
林薇像往常一样,细心地照顾朵朵吃饭,和我讨论着周末的安排:“今天天气不好,
要不就带朵朵去旁边的室内游乐场吧?下午我约了做头发,你陪她去好吗?
”她甚至还记得她预约了做头发。这种极致的“正常”,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她是在演戏吗?演给谁看?给我,还是给朵朵?或者,
她真的强大到可以如此轻描淡写地面对一场婚姻危机?我观察着她,
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她的手指很稳,喝粥的动作也很从容,看不出任何心虚的迹象。
要么,她的心理素质远超我的想象;要么,昨晚的事,在她看来,
真的只是一件需要被“处理”的“麻烦”,而非情感上的地震。一整天,
我们都维持着这种诡异的平静。我带朵朵去游乐场,林薇去做头发。下午她回来时,
换了个新发型,更显年轻靓丽。她心情似乎不错,还给朵朵买了新发卡。期间,
那个叫张昊的男人没有再发来任何信息。这种沉默,反而加剧了我的焦虑。他在等什么?
等林薇的“处理”结果吗?晚上,哄睡朵朵后,我们终于有了独处的时间。
客厅里只开着一盏落地灯,光线昏暗。林薇坐在沙发另一端,抱着一个靠垫,
似乎在等我开口。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所以,”我最终还是打破了沉默,
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沙哑,“你准备怎么‘处理’?”林薇抬起头,看着我,眼神复杂。
有愧疚,有疲惫,但依然没有我预想中的慌乱。“陈远,”她轻轻开口,“首先,对不起。
是我没有处理好边界,让你受到这样的侮辱。”“边界?”我被这个词激怒了,“林薇,
那是一张牵手对视的照片!那不是边界问题,这是背叛!那个男的是谁?”“他叫张昊,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