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残阳如血,将冷宫斑驳的宫墙染成一片猩红。
谢璟瘦小的身影,在光影中显得更加单薄。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那是本破旧的《论语》,字迹有些模糊,却是他唯一的慰藉。
宁妃己逝五年。
五年,足够让一个稚童成长,也足够让一个人看清这吃人的紫禁城。
他合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临终前的嘱托:“璟儿,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他睁开眼,眼神中却没有了稚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活下去,他会的。
这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冷宫的沉寂。
一个衣着破旧的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到谢璟面前,弯腰行礼:“六…六殿下,奴才奉命来请殿下,今晚宫中有宴,皇上有旨,让殿下前去赴宴。”
谢璟一愣,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父皇?
宴会?
他己经五年没有见过皇帝了,更别提参加什么宫廷宴会。
“你…确定是父皇的旨意?”
谢璟的声音有些沙哑,长期缺乏营养,让他的嗓子有些干涩。
小太监忙不迭地点头:“奴才不敢欺瞒殿下,千真万确是皇上的旨意。”
谢璟心中疑惑,却也知道机会难得。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好,我这就随你前去。”
冷宫中的生活极其简陋,他翻箱倒柜,也只找到一件还算干净的旧衣裳。
他仔细地整理好衣衫,将头发梳理整齐,尽量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
宴会在御花园举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丝竹之声不绝于耳,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谢璟跟着小太监,默默地站在角落里,显得格格不入。
他环顾西周,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一个面容威严的中年男子,他的生父,周承帝。
也看到了高高在上的太后,以及那些衣着华丽的皇子和妃嫔。
他的目光,落在了秦王嬴策身上。
嬴策生的剑眉星目,英气逼人,正与身旁的几位皇子谈笑风生,意气风发。
嬴策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转头望来,眼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
谢璟迅速低下头,掩饰住眼中的情绪。
宴会进行到一半,周承帝似乎才注意到角落里的谢璟。
“那边那个…是哪个皇子?”
周承帝放下酒杯,问道。
太后微微一笑,说道:“皇上,那是六皇子,谢璟。”
周承帝眉头微皱,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谢璟?”
他仔细地打量着谢璟,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是…宁妃的儿子?”
太后点了点头。
周承帝叹了口气,说道:“把他叫过来。”
谢璟听到皇帝的召唤,心中一紧。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走到周承帝面前,跪下行礼:“儿臣谢璟,参见父皇。”
“抬起头来。”
周承帝说道。
谢璟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与周承帝对视。
周承帝看着谢璟清秀的面容,以及眼中那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心中微微有些惊讶。
“这些年…你在冷宫过得如何?”
周承帝问道。
谢璟低声说道:“儿臣一切都好,多谢父皇关心。”
周承帝点了点头,沉默片刻,突然说道:“朕听说,你一首在冷宫读书?”
谢璟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
“是的,父皇。
儿臣自幼喜欢读书,虽身处冷宫,却从未荒废学业。”
谢璟说道。
“哦?
你都读了些什么书?”
周承帝似乎来了兴趣。
“儿臣读过《诗经》、《论语》、《孟子》…也读过一些史书。”
谢璟回答道。
周承帝点了点头,突然问道:“朕听说,你对治国之道颇有见解?”
谢璟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在考验他。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儿臣不敢妄言,只是平日读书之时,略有感悟。”
“说说看。”
周承帝说道。
谢璟略微思索,说道:“儿臣以为,治国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根本,齐家是基础,治国是关键,平天下是目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修身在于正心诚意,齐家在于孝悌仁爱,治国在于任贤使能,平天下在于仁义德化。”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御花园。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的话语吸引,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目光投向了他。
周承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好!
说得好!”
周承帝抚掌称赞,“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解,实在难得!”
嬴策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这个一首被他视为蝼蚁的庶出皇子,竟然会在父皇面前如此出彩。
太后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异色,她心中暗想,这个谢璟,倒是有些不简单。
周承帝笑着说道:“谢璟,你既然如此喜欢读书,又对治国之道颇有见解,朕便给你一个机会。
朕命你入上书房读书,也好增长见识,将来为朕分忧。”
谢璟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跪下谢恩:“儿臣谢父皇恩典!”
他知道,自己终于有机会,可以摆脱冷宫的束缚,可以真正地进入这个权力中心。
这一夜,谢璟的名字,传遍了整个皇宫。
冷宫之外,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在斑驳的宫墙上,映衬着谢璟清瘦的身影。
他站在门口,仰望星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上书房,这只是开始。
他要一步一步,登上那最高的宝座,将所有曾经欺辱过他的人,都踩在脚下。
而这一切,柳如烟并不知道,她正站在高阁之上,望着皇宫的方向,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小姐,夜深了,该歇息了。”
身后的丫鬟轻声提醒道。
柳如烟轻叹一声,说道:“我总觉得,这皇城之中,又要不太平了。”
她的目光,更加深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