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 雾散了,你在哪里沈知砚苏晚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推荐完结雾散了,你在哪里沈知砚苏晚

雾散了,你在哪里沈知砚苏晚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推荐完结雾散了,你在哪里沈知砚苏晚

土豆卷鸡蛋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现代言情《雾散了,你在哪里》,由网络作家“土豆卷鸡蛋”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沈知砚苏晚,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小说《雾散了,你在哪里》的主角是苏晚,沈知砚,这是一本现代言情,娱乐圈,虐文小说,由才华横溢的“土豆卷鸡蛋”创作,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本站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3145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6 20:48:0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雾散了,你在哪里

主角:沈知砚,苏晚   更新:2025-09-27 02:14:0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深秋的北京,夜晚已经带上了刺骨的凉意。但位于长安街旁的国家大剧院后台,

却是一片灯火通明、暖意融融的忙碌景象。部里牵头的年度文艺汇演刚刚落下帷幕,

掌声的余波似乎还回荡在巨大的建筑体内,但台前的辉煌已迅速转化为后台的喧嚣。

演员们忙着卸妆、换衣,互相道贺,工作人员步履匆匆地收拾道具器材,

各种方言口音的交谈声、笑声、道具箱碰撞声混杂在一起,

形成一种特有的、疲惫而兴奋的氛围。沈知砚就是在这一片嘈杂中,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

他刚从部里的一个重要会议抽身,身上还带着室外的清冷气息。挺括的深灰色西装剪裁合体,

衬得他身形颀长,一丝不苟的领带和铮亮的皮鞋无声地彰显着主人的身份与严谨。

他指尖夹着一份尚未合上的文件,眉头微蹙,似乎仍在思考着其中的某个条款,

与周围洋溢着艺术气息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是受邀前来慰问演职人员的,

这是例行的程序。秘书低声在他身边提醒着接下来的行程,他微微颔首,目光却在不经意间,

被角落里一个安静的身影吸引了过去。那是苏晚。她刚结束一场独舞,

身上还穿着水蓝色的舞裙,像一汪静谧的湖水。额角细碎的绒毛被汗水濡湿,

贴在光洁的皮肤上。她正微微仰着头,对着化妆镜,小心翼翼地卸着耳返。

化妆台上的灯光是暖黄色的,柔和地笼罩着她,将她脸上还残留的舞台妆晕染得有些朦胧。

就在这朦胧的光晕里,她眼尾那一颗极小的、褐色的痣,仿佛被点亮了,

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柔软的光泽。沈知砚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见过不少美丽的女子,或明艳,或清雅,但眼前这一个,却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

那是一种介于少女的纯真与舞者的坚韧之间的气质,尤其是在这喧闹背景下独处一刻的宁静,

让她显得格外不同。“沈部长。”身旁有人轻声提醒,示意他应该去和几位主要演员握手了。

这声轻唤也让苏晚回过头来。她的目光就这样毫无防备地,撞进了一双沉静无波的眼眸里。

那双眼很深,像不见底的寒潭,看不出任何情绪,却又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

苏晚的心脏猛地一跳,认出了来人的身份。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湿润的卸妆棉,

指尖微微发凉。她迅速站起身,规规矩矩地、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弯了弯腰,

声音清亮却有些紧绷:“沈部长好。”沈知砚只是极淡地点了下头,算是回应,

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移开了,继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向前走去,

与迎上来的剧团领导握手寒暄。他的背影挺拔,步伐从容,

很快便融入了那群西装革履的人群中。苏晚却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

手心里的卸妆棉已经被捏得变了形,冰凉的触感让她回过神来。她重新坐回镜子前,

看着镜中自己微微泛红的脸颊,忍不住伸手,轻轻碰了碰眼尾的那颗小痣。

刚才那一瞬间的对视,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荡开了细微的涟漪。

她听说过这位年轻的沈部长,家世显赫,能力出众,是部里最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之一,

作风严谨,甚至有些不近人情。那样的人物,离她的世界太遥远了。她甩甩头,

试图驱散这莫名的情绪,开始专注地卸掉脸上厚重的油彩。只是那颗心,

却不像往常那样能够迅速平静下来。沈知砚在完成例行的慰问后,便匆匆离开了剧院。

坐进等候在门口的黑色轿车里,他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长安街,

脑海里却不合时宜地再次浮现出那颗在暖光下发着软的小痣,还有那双撞进他视线时,

带着一丝惊慌和纯净的眼睛。他揉了揉眉心,试图将这点无关紧要的影像从脑中清除。

文件上的字迹重新聚焦,他再次沉浸回繁杂的公务之中。对于沈知砚而言,

这不过是繁忙日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很快便被堆积如山的公文和接连不断的会议所淹没。那次汇演之后,

苏晚的生活回到了原有的轨道。拍戏、赶通告、练舞,周而复始。

她是娱乐圈里一颗正在上升的新星,凭借出色的容貌和扎实的舞蹈功底,渐渐有了一些名气。

但这个圈子的浮华与喧嚣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压力。再次见到沈知砚,

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场合。那是一次高级别的文化交流活动晚宴,苏晚作为表演嘉宾之一,

也被邀请出席。这种场合星光熠熠,但也充满了各种无形的规则和界限。

苏晚穿着经纪公司为她准备的晚礼服,妆容精致,得体地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

脸上保持着职业化的微笑。然后,她在宴会厅的中央,看到了被人群簇拥着的沈知砚。

他依旧是人群的焦点,只是不同于后台那次略带疏离的巡视,此刻的他游刃有余地与人交谈,

举手投足间是成熟政治家特有的沉稳与魅力。他偶尔露出的浅淡笑容,疏离而礼貌,

却足以让周围的人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苏晚下意识地想要避开,

却没想到在去往洗手间的走廊转角,与他迎面遇上。走廊里相对安静,

只有远处宴会厅隐约传来的音乐声。沈知砚似乎也认出了她。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

比起后台那次仓促的一瞥,这次多了几分审视的意味。“苏小姐?”他的声音低沉悦耳,

带着一种确定的语气。苏晚有些意外他居然记得自己的姓氏,连忙再次问好:“沈部长好。

”“晚上的舞蹈很美。”他淡淡地说了一句,是标准的客套话。“谢谢沈部长。

”苏晚垂下眼帘,感觉心跳有些加速。这时,沈知砚的秘书快步走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沈知砚点了点头,对苏晚说了声“失陪”,便转身离开了。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

却让苏晚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他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气场,即使只是短暂的接触,

也让人无法忽视。真正的交集,始于一个偶然的深夜。那天苏晚拍一场大夜戏,

直到凌晨三点才收工。深秋的北京凌晨,寒意刺骨。她谢绝了剧组安排的车,想一个人走走,

透透气。保姆车将她送到市区后便离开了。她裹紧了外套,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

竟然走到了沈知砚所在部委的办公楼附近。

那栋庄严肃穆的大楼在夜色中只有零星几个窗口还亮着灯。鬼使神差地,苏晚抬头望去,

竟在其中一扇窗户里,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独自一人坐在办公桌后,微低着头,

似乎还在伏案工作。台灯的光线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看起来有些疲惫。

苏晚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想起圈内一些关于他的传闻,说他是个工作狂,

常常通宵达旦。也隐约听说过他胃不太好。她站在原地犹豫了片刻,

然后快步走向街角那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她买了一杯热牛奶,又向店员要了纸笔。

她咬着笔头想了想,在纸条上写下了一行字:“趁热喝,不然胃疼又犯。”没有落款。

她将纸条贴在杯壁上,然后走回那栋大楼楼下。门口有执勤的警卫,她自然进不去。

正踌躇间,看到一位像是工作人员的人从里面出来。她鼓起勇气上前,

将温热的牛奶杯递过去,轻声说:“麻烦您,能把这个转交给沈部长吗?

就说是……一位朋友送的。”那位工作人员有些诧异,但看苏晚气质不凡,不像是可疑人物,

又或许是沈部长的仰慕者送来温暖的情况并不罕见,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去。

苏晚道了谢,立刻转身快步离开,心跳得像擂鼓一样。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完全不符合她一贯谨慎的性子。或许,只是因为那天夜里他孤独工作的身影,

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某种柔软的东西。第二天下午,苏晚正在摄影棚拍摄广告间歇,

她的助理拿着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玻璃杯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神秘的笑意。“晚晚姐,

刚才有位先生把这个送来,说是沈部长让他转交给你的。还让我转达一句话:‘谢谢苏小姐。

’”苏晚接过那个杯子,正是昨天她在便利店买的那种。杯子被洗得晶莹剔透,

还带着淡淡的洗涤剂清香。她的脸一下子红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夹杂着些许羞涩和不安。他知道了是她。而且,他用这种方式,

给了她一个简洁而清晰的回应。这只普通的玻璃杯,成了他们之间第一个秘密的纽带。

自从那次“牛奶事件”后,苏晚和沈知砚之间,似乎建立起一种微妙而无声的联系。

他们没有任何通讯往来,也没有再在公开场合有过交流。但苏晚偶尔会在参加一些活动时,

感受到那道沉静目光的短暂停留。而她,也会在不经意间,悄悄搜寻那个挺拔的身影。

真正拉近他们距离的,是一个雨夜。初冬的北京,下起了冰冷的雨。

苏晚那天在郊区的影视基地拍一场雨中的戏份。为了效果真实,剧组用了大量的洒水车,

她在冰冷的“雨水”里反复拍摄了几个小时,等导演终于喊“过”的时候,

她几乎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收工时已是深夜,雨却真的越下越大。影视基地位置偏僻,

又加上恶劣天气,根本打不到车。经纪人和助理因为家里有急事,提前回去了,

只留下她和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小助理。两人站在冰冷的雨里,撑着伞也无济于事,

寒风裹挟着雨水往身上扑,苏晚冷得牙齿都在打颤,嘴唇发紫。小助理急得团团转,

不停地用手机叫着车,但前面排队的足有上百人。就在苏晚几乎要绝望,

考虑是不是要联系剧组求助时,一辆黑色的奥迪A8L无声地滑到了她们面前。车型低调,

但车牌号却透露出一种不寻常的气息。车窗缓缓降下,露出了沈知砚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

他的目光落在浑身湿透、瑟瑟发抖的苏晚身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上车。

”他的声音简短有力,不容置疑。苏晚愣住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小助理也瞪大了眼睛,

看着车里气场强大的男人,有些不知所措。“地点。”沈知砚又吐出两个字,

目光沉静地看着苏晚。苏晚这才回过神,报了自己公寓的地址。沈知砚点了点头,

示意她们上车。小助理机灵地拉开后座车门,想让苏晚坐进去,

但沈知砚却淡淡地说:“前面吧,暖和。”苏晚犹豫了一下,拉开副驾驶的车门,坐了进去。

车内开着充足的暖气,瞬间驱散了外面的严寒。她湿透的衣服贴在身上,很不舒服,

但冰冷的身体终于感受到了一丝暖意。沈知砚没再多问什么,只是默默地调高了空调温度,

然后从后座拿过一条干净柔软的毛巾,递给她。“擦擦。”苏晚低声道谢,接过毛巾,

擦拭着脸上和头发上的雨水。毛巾上有一种淡淡的、清爽的皂角香气,和他给人的感觉很像。

她偷偷用余光打量他。他专注地看着前方路况,双手握着方向盘。

那是她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看他的手,骨节分明,修长有力,肤色白皙,

但指背上却能看见一些细小的、薄薄的茧子,像是长期握笔留下的痕迹。

这是一双属于掌控者的手,此刻却在她最狼狈的时候,为她提供了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庇护所。

车子里很安静,只有雨刷器规律摆动的声音和空调出风口的微弱声响。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安心。苏晚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连日拍戏的疲惫和刚才的寒冷侵袭而来,她竟不知不觉地在温暖的车厢里睡着了。

等她猛然惊醒时,发现车子已经停在了她公寓楼下。身上,

不知何时多了一件他的深色西装外套。而沈知砚,正静静地看着她,

眼神里似乎有一丝极淡的、她读不懂的情绪。“到了。”他说。苏晚的脸一下子烧了起来,

慌忙坐直身体,将外套递还给他。“对不起,我睡着了……谢谢您,沈部长。”“举手之劳。

”他接过外套,语气依旧平淡,“快回去吧,你助理也到家了,回去洗个热水澡,别感冒。

”苏晚下了车,站在公寓楼门口,看着那辆黑色的轿车无声地驶入雨夜,消失在视线里。

手里还攥着那条已经半湿的毛巾,上面残留着他的气息和温暖。那个雨夜,那辆车,那个人,

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她疲惫而冰冷的世界。第二天,她特意将毛巾洗干净晾好,

想着找个机会还给他。但怎么还,却又成了一个问题。直接去部里显然不合适。最终,

她学着上次的样子,将叠得整整齐齐的毛巾装在一个纸袋里,托那位熟悉的助理转交。

这一次,没有回音。但苏晚知道,他收到了。因为他们之间那种无声的默契,

似乎又加深了一层。雨夜之后,苏晚和沈知砚的关系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

他们依然没有频繁的联系,但开始有了极其偶尔、且极其隐秘的见面。通常是由沈知砚主导。

他会通过一个非常安全的号码,发来简短的信息,时间、地点。

地点往往是一些私密性极高的私人会所,或者是他安排的、绝对可靠的私人空间。

见面的时间也都很短,常常是在他工作的间隙,或是她深夜收工之后。苏晚知道这很危险。

他是政坛新星,前途无量,任何一点绯闻都可能对他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她自己,

作为公众人物,也时刻生活在放大镜下。但那种被他吸引的力量太过强大,让她无法抗拒。

在他身边,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宁静,

可以暂时卸下明星的光环和娱乐圈的虚伪,做一个简单的苏晚。沈知砚的话依旧不多,

但他会用行动表达。他会记得她喜欢喝的茶的温度,会在她不小心提到最近肩膀酸痛后,

下次见面时默不作声地递给她一个口碑极好的膏药。他会耐心听她讲拍戏时的趣事和烦恼,

虽然很少评论,但眼神里的专注让她知道他在认真倾听。有一次,

她因为一个难以把握的角色情绪而困扰,在他面前忍不住流露出焦虑。沈知砚静静地听完,

没有安慰,也没有给出建议,只是起身去书房拿了一本书递给她。

是一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扉页上有他苍劲有力的签名和日期。“或许换个角度看看,

会有帮助。”他说。苏晚接过书,心里涌动着暖流。他不是敷衍地说“你会演好的”,

而是给了她一种切实的思考工具。这种尊重和理解,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动容。

他们很少有完整的、属于彼此的私人时间。各自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像两条偶尔相交的平行线。有一次,他难得有一个完整的周末下午没有安排。那天阳光很好,

驱散了冬日的阴霾。他开车带她去了远离市区的郊区的一个农贸市场。那里没有狗仔,

没有粉丝,只有熙熙攘攘的普通市民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叫卖声。苏晚戴着鸭舌帽和口罩,

穿着普通的羽绒服,像个偷偷跑出来玩的小女孩,兴奋地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

她会认真地挑选番茄,比较哪个更新鲜,还会操着不太熟练的京片子跟摊主讨价还价,

为便宜了几毛钱而开心不已。沈知砚跟在她身后,手里提着一大袋她采购的战利品,

脸上带着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柔和笑意。他看着她因为一个红彤彤的柿子而雀跃,

看着她好奇地研究没见过的野菜,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平凡快乐,

是他那个充满规则和博弈的世界里从未有过的。偶尔人群拥挤,他会下意识地伸出手,

挡在她身侧,为她隔开可能的碰撞。他的动作自然而不刻意,却让苏晚心里甜丝丝的。

那天晚上,他们没有去任何高级餐厅,

而是回到了沈知砚那间不常住的、位于僻静地段的小公寓。公寓装修是极简的冷色调,

和他的人一样,但此刻却因为她的到来而增添了暖意。厨房里,苏晚系上围裙,

非要亲手用买来的食材做一顿饭。沈知砚靠在厨房门口,

看着她有些手忙脚乱却又兴致勃勃的样子,眼神深邃。最终,

两碗热气腾腾的番茄鸡蛋面端上了桌。汤头浓郁,面条爽滑,虽然比不上大厨的手艺,

却有着家的味道。餐厅只开了一盏暖黄的吊灯,光线柔和地洒在两人身上。“尝尝看,

好不好吃?”苏晚期待地看着他。沈知砚吃了一口,点了点头,简洁地评价:“很好。

”汤很烫,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视线。苏晚看着坐在对面的他,

卸下了平日里的严肃和距离感,在暖黄的灯光下,眉眼显得格外温和。她的心,

比碗里的汤更烫,充满了某种饱胀的、几乎要溢出来的幸福感。这一刻,她不再是明星苏晚,

他也不是部长沈知砚,他们只是一对分享着简单晚餐的普通男女。然而,

这样的温馨时刻总是短暂的。饭后不久,沈知砚的手机便响了起来,他走到阳台接了电话,

再回来时,脸上已恢复了平日里的冷静和凝重。“我送你回去。”他说。苏晚懂事地点点头,

没有多问。她知道,属于他们的偷来的时光,结束了。回去的路上,车厢里很安静。

但这一次的安静,却带着一种默契的温暖。下车前,沈知砚轻轻握了握她的手,力度不大,

却充满了安抚的力量。“路上小心。”他说。“你也是。”苏晚看着他,眼里有星光闪烁。

她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见不得光,像埋在深厚积雪下的火种,小心翼翼,

不敢让外人察觉一丝烟雾。但她贪恋这点温暖,哪怕只能偶尔在无人的深夜里,

才敢让它微弱地亮起一点光。有一次,在他们秘密同居的公寓里,苏晚窝在沈知砚的怀里,

客厅里只开着一盏落地灯,播放着舒缓的音乐。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他衬衫上的纽扣,

感受着布料下坚实胸膛传来的体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满足的氛围。沉默良久,

苏晚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梦幻和不确定:“沈知砚,我们会不会有一天,

能光明正大地走在太阳下?就像普通情侣那样,牵手,逛街,不用担心被谁看到?

”她感觉到抱着她的手臂收紧了一下。沈知砚没有说话,只是低下头,

将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发顶,呼吸着她发丝间淡淡的香气。沉默在空气中蔓延,

比任何回答都更让苏晚感到心凉。她其实知道答案。他比谁都清楚,他们之间横亘着的,

不仅仅是公众人物和政府高官的身份差异,还有无数双在暗处紧紧盯着他位置的眼睛,

那些潜在的对手,随时准备抓住他的任何一点把柄。他不能有软肋,而苏晚,

就是他最大的软肋。那个晚上,他最终也没有给她答案,只是用一个更深的拥抱,

堵住了她所有不安的疑问。苏晚在他怀里闭上眼睛,将脸埋在他胸前,听着他沉稳的心跳,

告诉自己,能拥有此刻,就已经很好了。不要奢求太多。然而,命运的齿轮,

已经开始向着不可预测的方向转动。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早已汹涌。

甜蜜的时光如同偷来的糖果,越是甜美,越是担心下一刻就会融化。苏晚和沈知砚的关系,

在极度隐秘中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他们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都像是精密策划的行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