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 重生1982我能获取现代物资(李卫东林晚秋)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重生1982我能获取现代物资李卫东林晚秋

重生1982我能获取现代物资(李卫东林晚秋)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重生1982我能获取现代物资李卫东林晚秋

夜照燕云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夜照燕云”的优质好文,《重生1982我能获取现代物资》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李卫东林晚秋,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主要角色是林晚秋,李卫东的脑洞,大女主,团宠,婚恋,重生小说《重生1982:我能获取现代物资》,由网络红人“夜照燕云”创作,故事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6568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4 23:36:38。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重生1982:我能获取现代物资

主角:李卫东,林晚秋   更新:2025-09-25 01:12:5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落水惊梦1982年的夏末,豫南乡村的空气里还裹着未散的暑气,

浑浊的淮河支流泛着温热的水光。林晚秋在一阵剧烈的呛咳中睁开眼时,

鼻腔和喉咙里全是河水的腥气,

子里却还残留着2024年写字楼里空调的冷意——她分明记得自己正对着电脑赶项目报告,

咖啡杯还搁在键盘旁,怎么眨眼就掉进了这河里?“晚秋!我的晚秋啊!

”岸边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裤脚沾满泥点的妇人连滚带爬扑过来,

粗糙的手紧紧攥住她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肉里。这是原主的母亲,王秀兰。

林晚秋被拽上岸时,浑身湿透的布料贴在身上,冷得她打了个寒颤,

也终于后知后觉地接收了这具身体的记忆。原主也叫林晚秋,今年十八岁,

是林家三个孩子的大姐。父亲林建国在镇上的砖厂打工,前些天被机器砸伤了腿,

卧病在床;母亲王秀兰在家拉扯三个孩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连顿白面馒头都成了奢望。

原主就是因为家里水缸空了,天不亮就去河边挑水,脚下一滑才栽进了河里,

等被人发现时已经没了气息,再睁眼,芯子就换成了来自四十年后的林晚秋。

回到林家那间低矮的土坯房,昏暗的光线下,屋顶的茅草清晰可见,

墙壁上布满了龟裂的纹路,墙角堆着几捆晒干的红薯藤——那是家里唯一的储备粮。

两个瘦得像小鸡仔的孩子怯生生地凑过来,小的是六岁的弟弟林小兵,枯黄的头发打着结,

衣服短得露着脚踝;大的是十岁的妹妹林小红,脸上带着一块淡淡的淤青,

那是昨天帮邻居喂猪时被母猪蹭到的。“姐,你没事吧?”林小红的声音细若蚊蚋,

小手轻轻拉了拉林晚秋的衣角。林晚秋看着孩子眼里的担忧,心里又酸又堵,她摇了摇头,

刚想说“没事”,就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王秀兰连忙端来一碗水,碗沿豁了个小口,

水里飘着几点杂质,她叹了口气说:“家里就这点水了,你先润润嗓子,我去煮点玉米糊糊。

”灶台是用黄泥砌的,铁锅黑得发亮,锅底还沾着上次煮红薯的残渣。

王秀兰从粮缸里舀出小半碗玉米面,小心翼翼地撒进锅里,

一边搅拌一边念叨:“这缸底都快朝天了,下顿还不知道咋弄……你爸的药也快没了,

这日子可咋过啊。”林晚秋喝着那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嘴里满是苦涩。

她想起刚才落水时,恍惚摸到脖子上挂着的一块玉佩——那是原主外婆留下的遗物,

青绿色的玉身带着温润的光泽,边缘刻着细密的花纹。她下意识摸了摸玉佩,

指尖突然传来一阵温热,像是有什么东西被激活了,眼前的景象骤然变换。下一秒,

她竟站在了一个宽敞明亮的空间里。这里约莫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四周摆着一排排整齐的货架,

上面堆满了各种物资:左边的货架上是袋装的大米、面粉、食用油,

还有真空包装的猪肉、牛肉、鸡肉;中间的货架上放着成箱的方便面、火腿肠、巧克力,

甚至还有她小时候爱吃的大白兔奶糖;右边的货架上则是各种工具和电器,

电磁炉、电饭煲、高压锅一应俱全,角落里还堆着几箱蔬菜种子、果树苗和小型农业机械,

最里面居然还有一个装满了各类书籍的书架,从种植技术到商业管理,应有尽有。

林晚秋又惊又喜,她试探着伸出手,拿起一包红烧牛肉面,指尖微微一缩,

人瞬间就回到了土坯房里,手里还攥着那包印着“红烧牛肉面”字样的包装袋。

包装袋上鲜艳的图案在昏暗的房间里格外显眼,林小红和林小兵的目光瞬间就被吸引了过来,

眼睛瞪得溜圆。“姐,这是啥呀?”林小兵凑过来,小手指了指包装袋上的牛肉图案,

咽了咽口水。林晚秋压下心头的激动,笑着揉了揉弟弟的头:“这是方便面,煮着吃可香了,

姐现在就煮给你们尝尝。”王秀兰本想拦着,说“别瞎折腾,这东西看着就金贵”,

可看着两个孩子渴望的眼神,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林晚秋借着烧水的功夫,

又从空间里拿了个不锈钢小锅——总不能用家里那口豁了口的黑铁锅煮面,

万一被人看出破绽就麻烦了。水开的声音响起,面饼丢进锅里,瞬间腾起一股白雾。

林晚秋撕开调料包,浓郁的香味瞬间飘满了整个屋子,

那是一种混合着酱油、香料和牛肉的味道,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足以让任何人垂涎欲滴。

林小兵和林小红直勾勾地盯着锅里,咽口水的声音清晰可闻,

连躺在床上的林建国都忍不住咳嗽了两声,问:“秀兰,啥东西这么香?

”第一碗面端给了林建国,他靠在床头,颤巍巍地接过碗,吹了吹热气,

挑起一筷子送进嘴里。面条的筋道混着浓郁的酱香在嘴里散开,连汤里都带着说不出的鲜,

他眼睛瞬间就亮了,嘴里还嚼着面,含糊不清地追问:“这……这也太好吃了!晚秋,

你这面是从哪弄来的?咱家啥时候有这好东西了?”林晚秋手里还端着给弟妹盛面的碗,

听到这话,心里早有准备,脸上露出几分腼腆的笑:“爸,是前阵子外婆托人捎来的。

她说知道咱家难,特意从县城供销社抢的紧俏货,让我藏着给你们补补身子。我之前忘了,

今天落水醒了才想起,就赶紧煮了给你们尝尝。”这话半真半假,既提了外婆这个“靠山”,

又用“藏着”圆了之前没拿出来的缘由——原主的外婆确实疼她,只是去年冬天就没了,

林建国夫妇伤心之余,也不会真去追问已故的人。王秀兰凑过来,看着碗里油亮亮的面条,

又看了看林小红和林小兵捧着碗、连汤都舍不得洒的模样,眉头轻轻皱了皱,

却没再多问外婆的事,只拉过林晚秋的手,声音压得低低的:“晚秋啊,

这好东西可不敢外露。咱村张婶、李嫂眼睛都尖着呢,要是让她们知道了,

少不了来打听、来借,咱家这点东西哪经得住?万一再传到镇上那些人耳朵里,

指不定还会惹啥麻烦,你可千万要把嘴闭紧了。”林晚秋重重地点头,

指尖悄悄攥了攥藏在衣襟里的玉佩——那温润的触感提醒着她,

空间的秘密只能烂在自己心里。她看着家人满足的笑脸,

心里已经悄悄盘算起未来:这碗面只是开始,有空间在,她不仅要让家人顿顿吃饱、穿暖,

还要借着这八零年代的好时机,让林家彻底摆脱穷日子,活出个人样来。

2 第一桶金接下来的几天,林晚秋没敢太张扬。她知道,在这个消息传播迅速的小乡村,

任何一点反常的举动都可能引来非议。所以她每天借着“去河边洗衣”的由头,

悄悄从空间里拿些粮食和蔬菜回家——先是把精米白面掺在玉米糊糊里,

让粥变得更稠些;后来偶尔拿出几个红彤彤的西红柿、脆生生的黄瓜,

让弟妹当水果吃;再后来,她甚至敢拿出一小块猪肉,剁碎了掺在白菜里,

给全家人包了顿饺子。家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林建国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

腿伤恢复得也快了不少;王秀兰脸上的愁容少了,

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林小红和林小兵更是肉眼可见地长了些肉,衣服虽然还是打补丁的,

但洗得干干净净,再也不是以前那副怯生生的模样。这天晚上,林晚秋躺在硬板床上,

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知道,光靠空间里的物资只能解决一时的温饱,

要想真正改变家里的处境,还得赚钱。她想起原主的记忆里,

镇上每逢农历初二、初五、初八有集市,

不少村民会带着自家种的蔬菜、编的竹筐、养的鸡鸭去卖,运气好的话,

一天能赚个块八毛的。她眼睛一亮,

从空间里翻出几袋种子——这些都是经过现代培育的优质品种,有高产小麦种、抗虫蔬菜种,

还有一些在当时极为罕见的辣椒种和番茄种。这些种子的出芽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产量更是比普通种子高出一大截,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绝对是稀罕物。第二天一早,

林晚秋谎称“去镇上找同学借书”,揣着偷偷从空间里拿的二十斤新磨的精白面粉,

还有十几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背着一个旧竹筐就出发了。从村里到镇上有十里地,

全是土路,林晚秋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看到镇上那座标志性的石拱桥。集市里人声鼎沸,

挤得水泄不通。卖菜的老农蹲在路边,

面前摆着一小堆带着泥土的青菜;卖肉的摊主大声吆喝着,

案板上的猪肉泛着新鲜的红光;还有卖布料、卖农具、卖零食的小贩,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林晚秋找了个相对偏僻的角落蹲下,

把面粉袋和西红柿摆好,心里有些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尝试赚钱。起初,并没有人注意到她。

毕竟在当时,面粉不算稀罕物,供销社里就能买到,只是价格贵些,

而且大多是带着麸皮的标准粉。可渐渐的,有人发现了不对劲——林晚秋的面粉颜色雪白,

颗粒均匀,用手一摸,细腻得像滑石粉,跟供销社里的标准粉完全不一样;再看那些西红柿,

个个都有拳头大小,红得发亮,表皮光滑,没有一点虫眼,一看就比普通西红柿好吃。

一个围着蓝布头巾的大婶凑了过来,拿起一个西红柿闻了闻,又用手掂了掂,

笑着问:“姑娘,你这西红柿咋卖?看着怪好的。”“婶子,西红柿五毛钱一斤,

面粉一块二一斤。”林晚秋报的价比市场价略高些——当时普通西红柿三毛五一斤,

标准粉九毛钱一斤。但她有底气,她的东西质量好,值这个价。大婶犹豫了一下,

从口袋里掏出五毛钱,说:“先给我称一斤西红柿,我回去给我家小孙子尝尝。

”林晚秋手脚麻利地称好西红柿,递了过去。大婶当场就咬了一口,

酸甜的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她眼睛一亮,连忙说:“姑娘,这西红柿太甜了!

比我家种的好吃多了!再来三斤,顺便给我称五斤面粉,我给我家老头子蒸馒头吃。

”有了第一个顾客,后面的人就多了起来。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男人路过,看到林晚秋的面粉,

好奇地问:“姑娘,你这面粉是哪来的?看着像是特精粉啊。”林晚秋笑着说:“叔叔,

这是我家自己磨的,用的是最好的小麦,没掺一点麸皮。”男人买了十斤面粉,

说要带回家给孩子做面条;还有一个饭店的厨师,看到西红柿品质好,一下子买了五斤,

还跟林晚秋约定,下次有好东西一定要留给他。不到两个小时,

二十斤面粉和十几个西红柿就卖光了。林晚秋手里攥着三十多块钱,

指尖都在微微颤抖——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林建国在砖厂打工,

一个月工资也才二十多块钱。她心里又激动又踏实,这是她赚的第一桶金,

也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回家的路上,林晚秋路过供销社,进去买了一块花布——天快凉了,

给弟妹做件新衣服;又买了两斤猪肉和一瓶酱油,

晚上给家里改善伙食;最后还买了一盒最便宜的雪花膏,递给王秀兰时,

王秀兰感动得眼圈都红了,说:“晚秋啊,你这孩子,咋给妈买这个,多浪费钱。

”林晚秋笑着说:“妈,您辛苦这么久,也该好好保养保养。回到家,

林建国看到猪肉和花布,又惊又喜,问林晚秋:“晚秋,你哪来的钱买这些东西?

”林晚秋把集市卖东西的事说了,只是隐去了空间的细节,

只说“卖了外婆留下的些好东西”。林建国沉默了一会儿,摸了摸林晚秋的头,说:“晚秋,

你长大了,以后家里的事,你也多拿拿主意。只是你要记住,做人要本分,

别做那些出格的事。”林晚秋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父亲是在担心她,也在默默支持她。

3 贵人相助接下来的日子,林晚秋每隔几天就去集市一趟。

她先是卖种子——小麦种、蔬菜种、辣椒种,因为出芽率高、长势好,

渐渐有了回头客;后来又拿出些空间里的干货,比如木耳、香菇、银耳,

这些在当时算是“高档食材”,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

不少饭店老板和单位食堂的采购员都来跟她进货。短短一个月,林晚秋就赚了两百多块钱。

家里的变化越来越大:土坯房里添了新的桌椅和木箱,

再也不用睡在铺着稻草的硬板床上;粮缸里装满了精米白面,

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林小红和林小兵穿上了新衣服,背着新书包去学校上学,

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王秀兰甚至还买了一台缝纫机,闲暇时帮邻居缝补衣服,

也能赚点零花钱。邻居们看在眼里,难免有些议论。村东头的张婶每次见到王秀兰,

都要旁敲侧击地问:“秀兰啊,你家晚秋最近在哪发财呢?看你们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王秀兰总是笑着打哈哈:“哪有啥发财的,就是晚秋运气好,帮人做点活,赚了点小钱。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猜测林晚秋“在外做了不好的事”,

这些闲言碎语传到林晚秋耳朵里,她也只是一笑而过——日子是自己过的,

没必要跟别人解释太多。这天,林晚秋又去集市卖木耳。她刚摆好摊,

就看到两个穿着工商制服的人朝她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个三角眼的男人,个子不高,

肚子却挺得溜圆,正是镇上工商所的干事张建军。张建军在镇上出了名的爱占便宜,

不少小商贩都被他欺负过,要么被他以“无证经营”为由没收东西,要么被他敲诈勒索。

“你这木耳哪来的?有进货凭证吗?”张建军双手叉腰,语气不善,眼神里满是贪婪。

林晚秋心里一紧,知道是来找茬的,她强装镇定,笑着说:“同志,这是我家自己种的,

晒干了拿来卖的,没有什么进货凭证。”“自己种的?”张建军冷笑一声,

伸手抓了一把木耳,放在手里掂量了掂量,“我看不像!这木耳品相这么好,

一看就是从外地倒腾来的!按规定,没有进货凭证就是投机倒把,东西得没收!

”旁边的另一个干事也跟着起哄:“没错!赶紧把东西收拾好,跟我们回工商所一趟,

接受调查!”林晚秋急了,这木耳是她从空间里拿的,哪来的进货凭证?要是被没收了,

不仅损失惨重,以后再想摆摊也难了。她正想争辩,

突然听到一个沉稳的声音传来:“张干事,欺负一个小姑娘算什么本事?”林晚秋抬头一看,

是个穿着军绿色外套的男人,身材高大,约莫二十七八岁,眉眼硬朗,鼻梁高挺,

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张建军看到这个男人,脸色瞬间变了,

原本嚣张的气焰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连忙挤出一个谄媚的笑容:“李……李书记,

您怎么在这?”原来这男人是刚调到镇上的副书记李卫东,

前几天刚在全镇干部大会上强调过“支持个体经营,不许乱收费、乱没收,

要为小商贩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李卫东走到林晚秋身边,拿起摊位上的木耳看了看,

又闻了闻,笑着说:“这木耳肉质厚实,没有杂质,一看就是正经种植的好东西。张干事,

你要是没有证据证明她是投机倒把,就别在这胡来,影响了集市的秩序,

也违背了咱们镇里的政策。”张建军碰了一鼻子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却不敢反驳,

只能悻悻地说:“是是是,李书记,我知道错了,我这就走。”说完,他瞪了林晚秋一眼,

带着另一个干事灰溜溜地走了。林晚秋松了口气,心里满是感激,

她连忙对李卫东道谢:“谢谢李书记,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要是没有您,

我的东西就被他们没收了。”李卫东笑了笑,眼神温和:“不用谢,我只是按规定办事。

你这木耳确实不错,我们镇政府食堂正好需要采购些干货,以后你要是有好东西,

可以直接送到食堂去,价格按市场价算,保证不亏了你。”林晚秋眼睛一亮,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镇政府食堂是固定客源,不仅销量稳定,

还能避免被张建军这种人刁难。她连忙点头:“好!李书记,我下次一定送些好东西过去,

您放心,保证质量。”李卫东又跟她聊了几句,问了问她家里的情况和摆摊的收入,

得知她是为了给父亲治病、供弟妹上学才出来摆摊时,眼里多了几分赞许。临走前,

他还把自己的办公室电话告诉了林晚秋,说:“以后要是再遇到什么麻烦,就给我打电话,

或者直接去镇政府找我。”从那以后,林晚秋不仅有了镇政府食堂这个固定客源,

还认识了李卫东。她发现李卫东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对“个体经营”非常支持,

偶尔还会给她提些建议,比如“可以把干货分装成小包装,

方便顾客购买”“可以尝试跟镇上的饭店合作,拓宽销路”。

林晚秋心里渐渐对这个沉稳可靠的男人有了些不一样的感觉,

只是她现在满心都是赚钱养家、改善生活,没敢多想。这天,林晚秋按照约定,

给镇政府食堂送了五十斤木耳和三十斤香菇。送完货后,李卫东留她在食堂吃了顿饭,

还拿出一份《农村个体经营扶持政策》的文件给她看:“晚秋,你看这上面写的,

现在国家鼓励农村发展个体经济,你要是想把生意做得大一点,比如开个小铺子,

或者搞个种植园,镇里可以给你提供政策支持,比如简化审批手续,甚至还有小额贷款。

”林晚秋看着文件上的内容,心里又惊又喜。她之前只敢在集市上摆摊,

从来没想过要“开铺子”“搞种植园”,李卫东的话像是给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她激动地说:“李书记,真的可以吗?我……我怕我做不好。”“有什么好怕的?

”李卫东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她,“你有想法、有能力,还能吃苦,这就比很多人强了。

再说,遇到困难可以找镇里,我们会帮你的。”林晚秋心里暖暖的,她知道,

李卫东是真心想帮她。吃完饭,她拿着李卫东给的文件,脚步轻快地回了家。一路上,

她脑子里全是“开铺子”“搞种植园”的念头,越想越觉得可行——摆摊不稳定,

遇到刮风下雨就没法出摊,要是有个铺子,不仅能固定经营,

还能吸引更多顾客;搞种植园就更好了,用空间里的优质种子,肯定能种出好东西,

到时候不仅能自己卖,还能卖给其他商贩,赚更多的钱。回到家,

林晚秋把自己的想法跟林建国和王秀兰说了。林建国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开铺子?

搞种植园?晚秋,这可不是小事,得花不少钱吧?咱们家刚有点起色,可别冒太大风险。

”王秀兰也附和着说:“是啊,晚秋,咱们现在这样就挺好的,别折腾了,万一赔了可咋整。

”林晚秋知道父母是担心她,她耐心地解释:“爸、妈,我不是瞎折腾。

现在国家有政策支持,镇里的李书记也说了,会帮咱们。开铺子不用多大,就租个小门面,

卖咱们的干货和种子;搞种植园也不用一下子种太多,先种几亩试试水。再说,

咱们有好种子,肯定能种出好东西,不会赔的。”她还把自己赚的钱拿了出来,

放在桌子上:“你们看,我这几个月已经赚了三百多块钱了,足够租门面和买农具的了。

要是不够,我还可以跟镇里申请小额贷款。”林建国看着桌子上的钱,

又看了看林晚秋坚定的眼神,沉默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好,晚秋,爸相信你。

你想做就去做,家里支持你。”王秀兰也松了口气,说:“是啊,晚秋,妈也支持你,

有啥要帮忙的你尽管说。”得到父母的支持,林晚秋更有信心了。第二天,

她就去镇上找李卫东,说了自己想租门面开铺子的想法。李卫东很开心,

当即帮她联系了镇里的供销社,供销社正好有一间闲置的小门面,位置就在集市旁边,

人流量大,租金也便宜,一个月只要十五块钱。租好门面,林晚秋又从空间里拿出些钱,

用来装修门面——刷了白墙,装了个简易的柜台,还做了个招牌,

上面写着“晚秋干货种子店”。开业那天,李卫东还特意过来捧场,给她送了一个花篮,

不少之前在集市上跟她买过东西的老顾客也来光顾,店里热闹非凡。然而,好景不长。

没过多久,张建军就又找来了麻烦。这天,林晚秋正在店里整理货物,

张建军带着两个干事走了进来,二话不说就开始翻箱倒柜,

嘴里还嚷嚷着:“有人举报你卖假货,我们来检查检查!”林晚秋又气又急,

她的货都是从空间里拿的,都是正品,怎么可能是假货?她知道,张建军是记恨上次的事,

故意来找茬。她强压着怒火,说:“张干事,我的货都是正经渠道来的,不是假货,

你不能随便乱翻。”“是不是假货,我说了算!”张建军拿起一包木耳,摔在柜台上,

“你这木耳一看就有问题,肯定是用什么东西泡过的!我看你这店也别开了,

先跟我们回工商所接受调查!”就在这时,李卫东走了进来。他看到店里的情景,

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张建军,你在干什么?!”张建军看到李卫东,吓得一哆嗦,

手里的木耳掉在了地上。他连忙解释:“李书记,我……我是接到举报,

来检查一下……”“检查?”李卫东冷笑一声,“检查需要这么翻箱倒柜吗?

你有举报材料吗?有执法手续吗?没有就给我出去!”他顿了顿,

又说:“我已经跟县工商局沟通过了,晚秋的店手续齐全,货物也经过检验,都是合格产品。

以后你要是再敢随便来这里找茬,我就向上级举报你滥用职权!”张建军脸色惨白,

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灰溜溜地带着人走了。林晚秋看着李卫东,眼里满是感激:“李书记,

谢谢您,又麻烦您了。”李卫东笑了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别跟他硬碰硬,直接给我打电话。”他看了看店里的货物,

又说:“你的货质量好,就是宣传得不够。我建议你可以印点宣传单,

在镇上和周边村子发一发,让更多人知道你的店。”林晚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连忙点了点头。送走李卫东后,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店开好,

不辜负李卫东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4 扩大规模在李卫东的帮助下,

林晚秋的干货种子店渐渐走上了正轨。她按照李卫东的建议,印了些宣传单,

在镇上和周边村子发了出去。宣传单上写着店里的主营产品、价格和地址,

还特意注明了“所有货物均经过检验,质量有保证”。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

来店里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镇上的居民,还有周边村子的村民,

甚至还有不少商贩来批发货物。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林晚秋一个人渐渐忙不过来了。

王秀兰主动提出去店里帮忙,负责收钱和整理货物;林建国的腿伤好了之后,

也没再去砖厂打工,而是留在家里,帮林晚秋打理一些杂事。一家人齐心协力,

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这天,林晚秋正在店里算账,一个村里的老农走了进来,

手里拿着一把蔬菜,愁眉苦脸地说:“晚秋啊,你看我种的这菜,长得又小又差,

还老招虫子,这可咋整啊?”林晚秋接过老农手里的蔬菜,仔细看了看,

发现是因为种子不好,而且种植方法也不对。她心里一动,

想起了自己空间里的优质蔬菜种子和现代种植技术。她对老农说:“大爷,您别愁,

我这里有好的蔬菜种子,还有专门的种植技术,您要是信得过我,就用我的种子试试,

我保证您能种出好蔬菜。”老农半信半疑地看着林晚秋:“晚秋啊,你这种子真有这么好?

要是种不好,我可就亏大了。”林晚秋笑着说:“大爷,您放心,我不会骗您。

我可以先给您一些种子,您先种一小块地试试,要是真的好,您再跟我买;要是不好,

我分文不取。而且,我还会教您怎么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怎么防治病虫害,

保证您一看就会。”老农听了,心里踏实了不少,当即决定试试。

林晚秋从空间里拿出一些优质的蔬菜种子,递给老农,还详细地跟他讲解了种植技术。

老农拿着种子,千恩万谢地走了。过了半个月,老农兴冲冲地来到店里,

手里拿着一大把绿油油的蔬菜,高兴地说:“晚秋啊,你这种子真是太好了!你看我种的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