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 规则怪谈最终资格审查橡皮监考员免费小说全本阅读_小说免费完结规则怪谈最终资格审查橡皮监考员

规则怪谈最终资格审查橡皮监考员免费小说全本阅读_小说免费完结规则怪谈最终资格审查橡皮监考员

文命l 著

悬疑惊悚连载

长篇悬疑惊悚《规则怪谈最终资格审查》,男女主角橡皮监考员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文命l”所著,主要讲述的是:著名作家“文命l”精心打造的悬疑惊悚,校园,推理小说《规则怪谈:最终资格审查》,描写了角色 分别是监考员,橡皮,修正,情节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品读!本书共8718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4 02:45:09。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规则怪谈:最终资格审查

主角:橡皮,监考员   更新:2025-09-24 07:03:5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考生须知六月,空气粘稠得像化不开的糖浆,黏在每一个高三学生的皮肤上。

圣华中学的礼堂里,校长站在台上,背着光,像一个面目模糊的剪影。他身后的红色幕布,

红得像凝固的血。“同学们,”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礼堂里回响,

带着一种不自然的、过分平和的语调,“‘最终资格审查’,即将开始。”没有掌声。

我们像一群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静静地坐着。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高考,

圣华中学有自己的“毕业规则”。每年,只有通过这场“最终资格审查”的学生,

才能真正地“毕业”。至于那些没通过的……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学校的官方说法是,

他们被“提前录取”了。“现在,请各位考生仔细阅读你们面前的《最终考生须知》。

”校长的话音刚落,礼堂的灯光猛地闪烁了一下。我低下头,

一本薄薄的、封面是纯黑色的册子,不知何时出现在了我的膝盖上。

封面上用烫金的宋体字印着——《最终考生须知》。我翻开了第一页,

一股混杂着油墨和陈腐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最终考生须知》一、通用须知所有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请务必保证你的文具齐全,

尤其是 橡皮 和 修正液。它们不仅是工具,更是你的“朋友”。考试期间,

无论发生任何事,都 不要离开你的座位。即使你看到座位上的人不是你的同学,

也不要惊慌。保持安静。考场里唯一被允许发出的声音,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任何其他的声响,都可能吸引来“监考员”不必要的“关注”。

绝对不要直视‘监考员’的眼睛。他们不喜欢被观察。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举手,

但请闭上眼睛。你的答题卡和试卷是“干净”的,请务必保持它们的“整洁”。

任何非必要的涂抹,都可能导致你的答卷被“格式化”。考试期间,

你会感到饥饿、口渴、甚至看到幻象。请记住,这都是正常的“压力反应”。

不要相信你的任何感官,除了你手中的笔和面前的试卷。

如果你发现你的试卷上出现了不属于你笔迹的红色字迹,请立刻用橡-皮-擦-掉-它。

不要犹豫,不要思考,擦掉它。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立刻停笔。无论你是否答完,

都必须停下。继续作答者,将被视为“作弊”,并被“修正”。每一科考试结束后,

会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请待在座位上,不要与任何人交谈。

你需要“消化”刚刚结束的考试,而不是“分享”它。

最重要的一条:我们是圣华中学的学生,我们热爱学习,我们渴望成为“合格”的人才。

请在每一科考试开始前,默念三遍。

二、分科须知请在对应科目考试前阅读:语文科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天》。

请如实描述你的一天。但请注意,你的“一天”里,不应该包含任何关于“它们”的内容。

阅读理解部分,如果文章让你感到不适,或者文字开始跳动、重组,请立刻开始做下一题。

不要试图去理解那些“活的”文字。古诗词默写,只需写出你“应该”记得的部分。

如果你想起了一些“不该”记得的诗句,请假装你忘了。

数学科数学的美在于简洁与秩序。你的解题步骤,也应如此。任何冗余、非必要的步骤,

都会被视为“错误”。如果遇到无法解答的题目,请不要留空。用你最工整的字迹,

在空白处写下“我不会”。“空白”本身,是一种更严重的“错误”。

不要试图用超出本校教学大纲的知识解题。我们不鼓励“超前”,只要求“合格”。作图题,

请使用标准的2B铅笔和尺规。任何徒手绘制的线条,都可能导致空间“不稳定”。

历史科历史是既定的,是不可更改的。你的答案,必须与教材完全一致。材料分析题,

如果材料中描述的事件与你所学的历史相悖,请以教材为准。那些“不存在”的历史,

是危险的。论述题,请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必然”。

生物科请记住,你是一个“标准”的人类。你的身体结构,

应与教材中的解剖图完全一致。实验题,如果实验对象无论是什么开始对你说话,

或者做出任何非正常行为,请立刻报告“监考员”。不要与它进行任何形式的互动。

遗传与变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异常”不被允许。思想品德科这是一场开卷考试。

你可以参考任何你携带的“文具”。唯一的题目是:“你认为,什么是‘合格’?

”你的答案,将决定你的最终“成绩”。我合上册子,手心已经满是冷汗。

这哪里是考生须知,这分明是一份生存指南,或者说……一份通往疯狂的地图。“好了,

同学们。”校长的声音再次响起,将我从恐惧中拉回现实,“请记住,学校和‘监考员’们,

都是为了你们好。祝你们,考试顺利。”礼堂的灯光恢复了正常,但我的世界,

已经彻底陷入了黑暗。2 第一科,语文第一声铃响,像一声悠长的叹息,

在死寂的校园里回荡。我坐在我的座位上,背挺得笔直。

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和旧纸张混合的味道。阳光从窗外斜斜地射进来,

被窗户上厚厚的灰尘切割成一条条光柱,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上下翻飞,

像一群迷路的幽灵。我的面前,是语文试卷。白色的纸,黑色的字,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

我深吸一口气,默念了三遍“我们是圣华中学的学生,我们热爱学习,

我们渴望成为‘合格’的人才”,然后才拿起笔。第一部分,古诗词默写。题目很常规,

“蝉噪林逾静,____”。我几乎是本能地就想写下“鸟鸣山更幽”。

但就在笔尖将要触碰到纸面的瞬间,我停住了。须知上说:只需写出你“应该”记得的部分。

什么是“应该”记得的?圣华中学的语文教材,在我高二那年进行过一次“修订”。

修订后的版本里,这句诗的后半句,被删除了。官方的解释是,为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我的后背渗出一层冷汗。这是一个陷阱。

一个考验我们是否“纯粹”地接受了学校教育的陷阱。我看向四周。

大部分同学都在奋笔疾书,似乎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但我右前方的一个男生,

那个叫王磊的,平时语文成绩就很好,他几乎没有犹豫,就写下了完整的诗句。

就在他写完的瞬间,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监考员”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了他的身边。

我一直没看清过他们的脸,他们总是站在阴影里,像一团人形的雾。我立刻低下头,

假装专注于我的试卷,眼角的余光却死死地锁定着那个方向。“监考员”伸出了一只手,

那只手戴着一双纤尘不染的白手套。他的手里,拿着一块巨大的、纯白色的橡皮。

那橡皮比一本新华字典还要大,散发着一股浓烈的、令人作呕的香气。他开始“擦”。

他不是在擦王磊的试卷,而是在擦王磊本人。橡皮从王磊的头顶开始,

缓慢而稳定地向下移动。没有惨叫,没有挣扎,甚至没有一丝声音。王磊的身体,

就像铅笔写在纸上的字迹一样,被那块巨大的橡皮一点一点地“擦”掉了。先是头发,

然后是额头、眼睛、鼻子……他脸上的惊恐表情仅仅持续了不到一秒,就被抹去,

变成了一片虚无的“空白”。橡皮过处,什么都没有留下。空气、光线、声音,

都仿佛被那片“空白”吞噬了。我死死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不让自己发出一丝声音。

血腥味在口腔里弥漫开来,提醒着我还活着。我转回头,看着我的试卷,在“蝉噪林逾静,

”后面,工整地写上了一个句号。接下来是阅读理解。文章很普通,

讲述一个孩子童年的趣事。但读着读着,那些黑色的宋体字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它们像一群受惊的蚂蚁,在纸上疯狂地爬动、重组。“他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他听到了不该听的声音。”“他快要被发现了。”一行行不属于原文的句子,

在我的眼前不断闪现。我感到一阵眩晕,胃里翻江倒海。

须知上说:如果文字开始跳动、重组,请立刻开始做下一题。我猛地闭上眼睛,

强迫自己不再去看那些“活的”文字。我翻过一页,直接开始做后面的题目。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跳动,像要挣脱肋骨的囚笼。最后的作文题目,《我的一天》。

我该怎么写?写真实的“我的一天”吗?写我如何看着王磊被“擦”掉,

如何在跳动的文字间仓皇逃窜吗?须知上说:你的“一天”里,

不应该包含任何关于“它们”的内容。“它们”是谁?是“监考员”?是被擦掉的王磊?

还是那些在试卷上狂欢的文字?我明白了。这篇作文,不是写给活人看的。它是一份保证书,

一份向“它们”保证我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不知道的保证书。我提起笔,

开始编造一个完美而“干净”的一天。“清晨,我被鸟儿的歌声唤醒,阳光正好。

我吃了妈妈做的早餐,然后愉快地来到圣华中学——我们热爱的知识殿堂。在这里,

我们认真学习,积极向上,为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奋斗……”我写得很慢,

很认真,每一个字都工整得像是印刷出来的一样。我感觉自己不像在写作文,

更像是在描绘一张护身符。就在这时,我左手边的女生,那个平时很文静的女孩,

突然发出了一声极度压抑的、短促的抽泣。她的作文,似乎写不下去了。

一个“监考员”立刻出现在了她的身边。这一次,他拿的不是橡皮,而是一瓶修正液。

他拧开瓶盖,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瞬间弥漫开来。然后,他将那粘稠的、白色的液体,

缓缓地、均匀地,涂抹在了那个女孩的脸上。女孩的身体剧烈地颤抖着,

但依旧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白色的修正液覆盖了她的眼睛、鼻子、嘴巴,

覆盖了她所有的表情,将她变成了一个没有五官的、光滑的白色雕像。随后,

她的身体开始变薄、变平,最后像一张纸一样,被“监考员”轻轻地从座位上“揭”了下来,

夹进了他腋下的黑色文件夹里。那是一个“不合格”的答案,所以被“修正”了。我低下头,

继续写我的作文。我的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清晰而稳定的“沙沙”声。

这是考场里唯一被允许发出的声音。窗外的阳光,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诡异的暗红色。

第一场考试,快要结束了。3 第二科,数学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没有人离开座位,没有人说话。教室里死寂一片,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机械地“滴答”作响,

像在为我们这群幸存者倒计时。我能感觉到,身边的空位越来越多了。

王磊和那个被“修正”的女孩,并不是唯一的牺牲品。我不敢去数,

我怕那个数字会压垮我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第二场考试的铃声响起。数学。新的试卷发下来,

纸张的触感冰冷而光滑。我深吸一口气,再次默念那段已经烙印在我脑子里的信条,

然后开始审题。数学试卷的题目,比语文要直接得多,但也诡异得多。

第一道选择题:“题1:教室里现有考生45人,‘监考员’3名。第一场考试结束后,

考生减少了9人。请问,现在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体’?

”“A. 39”“B. 36”“C. 3”“D. 无法计算”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这根本不是数学题,这是一道逻辑陷阱,或者说,是一次服从性测试。考生是“个体”吗?

“监考员”是“个体”吗?还是说,在这个考场里,只有“监考员”才算“个体”?

我回想起王磊被“擦”掉,那个女孩被“修正”……他们不再是“个体”了。

他们变成了“空白”和一张“纸”。所以,考生的人数是在动态变化的。但是,

“监考员”呢?他们是永恒不变的吗?我不敢再想下去。

须知上说:数学的美在于简洁与秩序。这道题的答案,或许并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和思考。

我看向那三个选项。39,是剩下的考生加上“监考员”。36,是剩下的考生。3,

是“监考员”的数量。哪一个,才是最“简洁”的答案?

我突然想起须知的第一条:请务必保证你的文具齐全,尤其是橡皮和修正液。

它们不仅是工具,更是你的“朋友”。“朋友”……一个荒谬的念头在我脑中闪过。

我拿起我的橡皮,那是一块很普通的方形橡皮,但此刻在我手里却重若千斤。我闭上眼睛,

将它轻轻立在桌面上,然后松手。橡皮倒向了左边。我又拿起修正液,用同样的方法。

它倒向了右边。这是一种占卜吗?不,这更像是一种“交流”。我和我的“朋友”们的交流。

我再次看向题目。我决定,用一种最“简洁”的方式来解读这个问题。既然考生是可变的,

是不稳定的,那么唯一不变的,就是……我选择了 C。在这个考场里,

或许只有“监考员”才是永恒的“个体”。我没有去看其他人是怎么选的。

我必须完全依赖自己的判断,和我的“朋友”们的“建议”。后面的题目越来越诡异。

一道填空题,画了一个标准的圆形,旁边标注着:“这是一个‘完美’的图形。请问,

它的‘价值’是多少?”这要怎么答?圆的面积?周长?还是别的什么?

须知上说:任何冗余、非必要的步骤,都会被视为“错误”。我再次求助于我的“朋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