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林昭昭的笑慢慢收了,她把妹妹往身后挡了挡,弯腰捡起地上的织网梭。
篱笆外的踹门声震得竹片首颤,林昭昭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小妹攥着她的衣角,指节发白,像只受了惊的小海雀。
"阿姐,他们要抢阿爸的船。
"小妹的声音带着哭腔。
那是林家唯一的渔船,阿爸出事前刚刷了新桐油,船舷上还留着他用贝壳粘的波浪纹——说是等昭昭满了十八,就教她开船去深水区。
可是等她满了十八,阿爸却失踪了李大山的大嗓门又炸起来:"林老头,你欠我家网绳钱三个月了,什么时候还!
"与此同时,苏砚己经跑到了林家门口。
他听到里面的争吵声,心中焦急万分。
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能袖手旁观。”
如果今天不还,船就得抵账!
“林朝朝的太阳穴突突首跳。
她记得上个月爷爷蹲在灶前抽旱烟,说李大山的网绳比镇里贵三成,可村里就他一家卖渔具。
"朝朝,咱再撑撑。
"爷爷把最后半块鱼干塞进她碗里,自己啃着红薯皮。
"吱呀——"篱笆门被踹出个豁口,李大山的粗腿却先挤了进来。
他光着膀子,腰间别着卷尺,腕子上的金镯子晃得人眼晕。
身后跟着两个帮忙的壮实汉子,手里攥着麻绳。
"小丫头片子,让开。
"李大山一把推开林朝朝,却被她后腰别着的铜梭硌了手背。
"李叔。
"朝朝仰头,声音清凌凌的,"我阿爸的船有船契,您要抵账得去镇里走程序。
"她摸出兜里皱巴巴的纸条,是昨晚熬夜抄的《渔业法》条款,"再说了,我阿爸的船能抵多少?
您那网绳要是按市场价算……""少跟我咬文嚼字!
"李大山脸红脖子粗,抬手就要抢纸条。
"等等。
"一道清润的男声从院外传来。
苏砚背着帆布包挤进来,衬衫下摆沾着盐渍,显微镜镜头在晨光里闪了闪。
他往林朝朝和李大山中间一站,脊背挺得像根青竹,个子约莫188cm,肩宽窄腰,男人长的极为英俊,眉目深邃,一双狭长的黑眸带着几分冷酷的锐气,他的视线淡淡扫过林朝朝,转头看向李大山:"李大哥,林叔的船上周刚做过安全检查,镇里渔政处的王主任还夸这船保养得好。
"李大山的手悬在半空眼神透着一股子不耐烦,但看苏砚这架势,也不敢轻举妄动:"你谁啊?
""苏砚,海洋所的。
"苏砚从帆布包里摸出工作证,"在村里做潮间带生态修复,住老陈家西厢房。
"他扫了眼李大山腕子上的金镯子,"再说了,林昭昭昨天刚补好一百张渔网,今天就能用新网去滩涂——您现在拖走船,她拿什么还账?
"林朝朝猛地抬头脸上震惊一闪而逝。
目光冷冽的看向苏砚,心里不禁琢磨道”苏砚怎么知道她刚补完了一百张网?
这事她没跟任何人说过“"她?
"李大山嗤笑,"就这小丫头片子,能捞够钱?
""我能。
"朝朝攥紧铜梭正色道,"三天,我三天就能把钱凑齐。
"她想起系统刚发布的新任务:"用废弃渔网制作十个捕蟹笼",奖励是优质虾苗——虾苗养大了能卖,捕蟹笼能多抓青蟹。
苏砚侧过身,挡住李大山的视线:"我可以作证,她的织网技术改良后效率很高。
"他顿了顿,"再说了,要是她还不上,我替她垫。
"李大山的三角眼眯成缝。
他扫了眼苏砚胸前的工作证,又看看林朝朝腰间的铜梭,最后哼了声:"行,就再给你三天时间。
但要是到时候还不上——"他的脚用力地踹了踹地上的渔网堆,"连这堆破网一起拉走!
"等李大山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林朝朝才发现自己后背全湿了。
小妹扑进她怀里,抽抽搭搭:"阿姐,那个哥哥好好。
"苏砚弯腰捡起被踩皱的《渔业法》纸条,指尖拂过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你昨晚抄的?
""嗯。
"林朝朝耳尖发烫脸上却不好意思,"奶奶说,有理走遍天下。
""你奶奶说得对。
"苏砚把纸条抚平,"要谢的话,不如请我喝碗茶?
我从滩涂回来,嗓子都冒烟了。
"林家的灶房飘着海苔粥的香气。
林奶奶端来粗瓷碗,碗底沉着两颗水煮蛋:"小苏啊,朝朝不懂事,让你跟着操心了。
""奶奶您别这么说。
"苏砚接过茶碗,瞥见灶台上摆着的改良织网梭,"这是你做的?
"昭昭把梭子递过去:"系统奖励的。
"话出口才反应过来,慌忙解释,"咳,就是跟村里老匠工学的改良版,轻了三分之一,梭尖包铜皮不容易勾线。
"苏砚用指节敲了敲铜梭,眼里泛起光:"这设计巧妙。
我之前在渔政看到的织网梭,都是木头的,容易裂。
你这铜包边......"他从帆布包掏出个小本子,"能画个结构图给我吗?
我帮你问问专利局的朋友,说不定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林朝朝的手一抖,蛋羹差点洒出来:"专利?
""对啊。
"苏砚翻着本子,"你看,潮间带很多传统工具都能改良。
比如捕蟹笼,现在用的网眼太大,小螃蟹容易跑。
要是用你这种密实的网......""叮——"昭昭的手腕一热。
系统提示在脑海里响起:"检测到宿主与海洋生态研究者建立合作,触发隐藏任务:腌制千斤海产(台风季储备)。
完成奖励:古法腌制手册(精通级)、真空包装机。
"她猛地抬头。
窗外的槐树上,麻雀正扑棱着翅膀——台风季预报说还有十天到,正是囤海产的好时候。
"朝朝?
"苏砚的声音拉回她的注意力。
"我想试试腌制鱼干。
"林朝朝攥紧桌布,"奶奶以前说,阿太那辈人会用海风晒鱼干,能存半年不霉。
现在村里年轻人都买冷冻柜,可老方法......""老方法有老方法的味道。
"林奶奶擦了擦手,从柜顶摸出个漆盒,"我这儿还留着阿太的盐方——晒鱼要选退潮时捞的鲜货,抹盐要顺着鱼鳞方向,晒三天翻一次......"三天后,林家院子里支起了竹架。
成串的马鲛鱼干在风里摇晃,金黄金黄的,滴着琥珀色的鱼油。
此时的林朝朝正蹲在竹架下,用奶奶教的方法给鱼干一个个翻着面,苏砚举着温度计记录:"28度,湿度65%,正合适。
""朝朝丫头!
"隔壁王婶端着碗跑进来,"我家那口子说,你这鱼干香得他在滩涂都坐不住了!
"她捏起块鱼干尝了口,眼睛瞪得溜圆,"咸淡正好,还带点甜!
比我去年买的机器烘干的强多了!
""给我留十斤!
""我要十五斤!
"邻居们拎着竹篮涌进院子。
林朝朝数着订单,手都在发抖——这些订单不仅能还李大山的账,还能给爷爷买副新的老花镜,给小妹买双胶鞋。
"听说她那鱼干是用臭鱼腌的!
"刺耳的声音从巷口飘来。
林朝朝抬头,看见李大山蹲在老榕树下,叼着烟圈,冲围过来的村民挤眼睛:"我亲眼见她捡滩涂上发臭的鱼,拿盐一埋就敢卖!
"王婶的手顿在半空:"朝朝,这......"林朝朝望着李大山那张得意的笑脸,突然想起系统任务里的下一条提示:"应对谣言需用事实证明"。
她摸了摸兜里的真空包装机说明书,朝李大山走过去。
"李叔。
"她声音不大,却像贝壳划开海水徐徐道来,"明天早上五点,您跟我一起去滩涂。
我捞鱼的时候,您盯着;我晒鱼的时候,您看着。
要是真用了臭鱼——"她指了指竹架上的鱼干,"这些全送您。
"李大山的烟卷掉在地上。
林朝朝转身回屋,小妹追上来:"阿姐,你怎么不骂他?
""骂没用。
"林朝朝摸着腰间的铜梭,"要让他亲眼看见,什么是潮音村的渔娘。
"窗外,鱼干在风里晃出金浪。
而在村东头的老榕树下,李大山盯着自己沾了泥的鞋尖,喉结动了动,终究没敢应下昭昭的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