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其它小说 > 明朝万历皇帝简历

明朝万历皇帝简历

爱吃尖椒肉段的傲天兄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明朝万历皇帝简历》是爱吃尖椒肉段的傲天兄的小内容精选:故事从定陵的发掘开明定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明十三陵之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1563年一1620年 ,年号万历)及其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建1956年5一场震动中国考古界的工程启动这是不寻常的探是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经国家批准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对于此次发曾经历过激烈的讨论和争在当年的激扬岁月...

主角:赵玖,万历   更新:2025-10-20 22:39:3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故事从定陵的发掘开始。

明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1563年一1620年 ,年号万历)及其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

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建成。

1956年5月,一场震动中国考古界的工程启动了。

这是不寻常的探索,是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经国家批准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寝。

对于此次发掘,曾经历过激烈的讨论和争吵。

在当年的激扬岁月里,那种粪土万户侯的气氛之下,开掘一个封建主义头子皇帝的坟墓本应该是再小不过的一件事情。

但开掘明朝中兴之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主义末期最伟大的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坟墓,就称得上是一件争议颇多的事情了。

更何况万历皇帝在历史上,性格在中年时经历过一次大的转变。

他曾下令过将己修好的坟茔中的所有宝物从坟中迁出,分发给穷苦百姓。

想必地宫中不会存在大量的黄金珠宝等名贵物品。

他在历史上却以博学多才,好读书,更好写作闻名。

贸然的发掘可能并不会带来多大的考古收益,却白白损失掉大量珍贵的书法字画等珍宝。

实际上,关于当年的发掘,有着这样的秘辛:当时考古队主张发掘的,乃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但挖掘工作进行了数周,找不到地宫的入口,误打误撞地却找到了万历皇帝的定陵,并发现定陵宝城的一角出现了塌陷,地宫的密闭环境被打破了。

考虑到氧气会对出现的字画产生氧化等破坏作用,如果放任不管,那些珍贵的书法字画,状态可能会越来越差。

当时在国际上的风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万历皇帝,被誉为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而在皇帝中最伟大的小说家,没有之一。

虽然俄国的彼得大帝和德国的腓特烈大帝,乃至法国的拿破仑皇帝都写过小说,但都被认为资质平平,无法与万历皇帝相比,其小说传至西方,印度与阿拉伯等地,甚至对世界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在考古前,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那些惊为天人的小说,也许并不出自万历皇帝之手。

他贵为皇帝,也许将其他人的小说夺过来据为己有,也有可能。

就如同一名印度学者主张:《莫卧儿史》和《巴布尔日记》这两本世界独有的历史架空小说,必不可能出自一名居于深宫之中,接受严格儒家教育的中国皇帝之手。

出于为国争光的理由,如果能在定陵中找到万历皇帝的小说原稿,便能将国际上的风言风语一扫而空。

出于这两点考虑,考古队改变了主意,将目标改为了定陵。

1956年5月19日,定陵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这在考古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考古队员们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在宝城内侧开掘了第一条探沟。

最初的日子里,进展并不顺利。

但在发掘到地下3米深时,一块刻有“隧道门”三个字的小石碑出现了,这仿佛是冥冥之中的指引,给考古队员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顺着这个线索,他们又开掘了第二条探沟,在这里,他们发现了石隧道的尽头有一面大墙,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字样。

1957年9月,考古队员们终于找到了定陵的地宫入口——金刚墙。

当金刚墙上的墙砖被一块块拆下,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

地宫内阴森潮湿,弥漫着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用拐子钥匙打开三道汉白玉墓门后,队员们到达了考古的终点,地宫的主墓室。

地宫的主墓室南北长30.1米,东西宽9.1米,地面至券顶高9.5米。

地面铺砌花斑石,细腻光滑,胜过今天的水磨石。

整个地宫,连隧道券通长87.34米,左右横跨47.28米,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

但与巨大的面积以及精良的建材不符合的是:主墓室中空空如也,并无黄金珠宝之类陪葬的明器。

三口棺椁停坐其中。

经专家考证,三口棺椁中,中间的那一口是神宗朱翊钧的,左边的那口是孝端皇后的,右边的是孝靖皇后的。

但值得称奇的是,在三口棺椁的左右,有着一些西西方方,用金属制成的箱子,从外表上看浑然一体,并无明显的开盒装置。

经考古队长夏鼐考证,这应该就是万历皇帝用来保存文物的密封箱了。

夏鼐让随行人员先将这些金属盒子装进考古队随身携带的密封箱之内,小心翼翼地带出去以做进一步打算。

就是这一决定拯救了珍贵文物的命运。

在随后开棺的过程中,万历皇帝和皇后身上覆盖的锦被在接触空气的瞬间就开始褪色、变脆。

那些价值连城的龙袍和凤袍,包括一件需要十年才能织成的缂丝衮服,在短短二十分钟内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考古人员试图用塑料软化剂进行保护,结果几个月后这些丝织品全部变黑变硬,支离破碎。

这迅速的变化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还是大大低估了氧气对文物的影响,也让考古队长夏鼐惊出一身冷汗,若不是他命令将存放文物的箱子装进密封箱中做进一步处理,万历小说也将灰飞烟灭,再无面世的可能。

在经历激烈的讨论后,考古专家们决定在被抽成真空的特殊房间中,小心翼翼地将保存在密封箱中的文物取出。

在经过了从东德进口的x光机的反复扫描之后,确定打开箱子的方案就用了近一周。

如何在沉重的防护服下进行精密操作的训练,也用了差不多一周。

随后,在万众瞩目下,被称为《万历小说》的文物终于问世。

有一种说法,是万历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坟墓将遭到挖掘,否则他就不会建造出密封性如此之好的密封箱了。

在其他发掘的帝王陵墓中,封建帝王们会将自己的坟墓看作一个自己在死后世界的居所:有车马供他驱驰,有瓜果供他饮食,有黄金珠宝,书法字画供他赏玩,有贵妃美仆供他享乐,总而言之,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经考古学家验证,那些密封箱,是单凭人力无法打开的。

若万历皇帝死而复生,连他自己也无法再次打开那些箱子。

从这角度来看,他或许预测了自己的命运不成?

亦或是,就像那位的话所言:他是封建帝王中最特殊的,拥有现代思想的一个。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