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言情小说 > 再见我的白月光歌曲

再见我的白月光歌曲

逆时空无限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再见我的白月光歌曲》是网络作者“逆时空无限”创作的言情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李欣桐林详情概述:1蝉鸣把九月的午后拖得格外漫林然的笔尖在数学题册上悬了许心思早跟着窗外的热风飘远前排男生压低的交谈声像几粒石精准地砸进他昏昏欲睡的思绪“你听说了吗?这次我们班要来个女从隔壁重点班转来”“重点班?那怎么转来咱们这儿了?漂亮吗?”另一个声音立刻拔高半又慌忙压下带着显而易见的好“成绩好像跟不才转来不过——”说话的男生故意顿了吊足了胃“长的是真好...

主角:李欣桐,林然   更新:2025-09-28 07:32:1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蝉鸣把九月的午后拖得格外漫长,林然的笔尖在数学题册上悬了许久,

心思早跟着窗外的热风飘远了。前排男生压低的交谈声像几粒石子,

精准地砸进他昏昏欲睡的思绪里。“你听说了吗?这次我们班要来个女生,

从隔壁重点班转来的。”“重点班?那怎么转来咱们这儿了?漂亮吗?

”另一个声音立刻拔高半度,又慌忙压下去,带着显而易见的好奇。“成绩好像跟不上,

才转来的。不过——”说话的男生故意顿了顿,吊足了胃口,“长的是真好看,

我刚才在教务处瞥见一眼,绝对能当班花,比咱们班的女生强多了。”“真的假的?别吹了。

”“骗你是小狗!皮肤白得晃眼,头发也顺,反正看着特舒服。

”林然握着笔的手指不自觉收紧了。他原本对这类班级八卦向来漠不关心,

可“重点班转来”“好看”“班花”这几个词像串起的风铃,在他心里轻轻晃出了声响。

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向教室后门,那里此刻还空着,阳光斜斜地在地面投下长方形的光斑,

倒像是为那个即将到来的身影预留的位置。她会是什么样子?是扎着高马尾还是披着长发?

眼睛是圆圆的杏眼还是细细的柳叶眼?说话的声音会不会也像她的名字那样温柔?

林然的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那些模糊的想象碎片,

被同学们的描述一点点拼凑起来,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心脏不知怎么就跳得快了些,

连带着耳边聒噪的蝉鸣,都像是变成了某种期待的序曲。这是他第一次,

对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生出如此真切又迫切的盼望。2午后的阳光正透过窗棂,

在林然的课桌上投下菱形的光斑。他单手撑着下巴,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特殊位置”独有的宽绰桌面——这个全班只有他能坐稳的中间单座,

是靠稳居前十的成绩和总帮同学讲题攒下的人缘换来的,自在又清净。突然,

教室后门的推拉声打破了自习的安静。林然抬眼望去,班主任领着个女生走了进来,

那女生穿着洗得发白的帆布鞋,怀里抱着一摞用布包着的课本,

垂着的发丝在阳光下泛着浅棕的光泽。“给大家介绍下,新同学李欣桐,从隔壁班转来的。

”班主任拍了拍手,“人数凑成偶数,中间的单座取消,大家临时调下位置,

欣桐先坐林然旁边。”林然的心猛地一跳,忙不迭把桌角堆着的草稿纸往抽屉里塞。

李欣桐走过来时带起一阵淡淡的薄荷香,她轻轻拉开椅子,坐下前还小声说了句“打扰了”,

声音软得像棉花。林然偷偷侧过眼,正撞见她低头写名字的模样,睫毛纤长,

笔尖在课本上落下的字迹工整又秀气。这场景早在几天前就埋下了伏笔。

那天他攥着作业本蹭进办公室,假装问错题,实则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老师,

听说咱们班要转来新同学?”班主任抬笔敲了敲他的作业本,眼里藏着笑:“消息挺灵。

是个女生,成绩暂时薄弱,你的性格好,可以多帮她,让她融进集体。

”这场因座位而起的相遇,成了他们故事最柔软的开篇。那几十分钟的临时同桌时光,

像帧慢镜头在林然脑海里反复回放。李欣桐指尖划过课本的弧度,被阳光晒得泛浅的发梢,

还有笔帽滚落时那句带着怯意的“抱歉”,都成了烙在他心上的印——所谓一见钟情,

大抵就是这般,心跳突然漏了半拍,连呼吸都染上了小心翼翼的甜。往后的日子,

林然的视线像长了脚,总不自觉追着李欣桐的身影。早读课看她捧着课本轻声诵读,

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影;课间操盯着她站在队伍里的背影,

连她和自己的好友晓雨说笑时扬起的嘴角,都能让他偷偷开心好一阵。他揣着满心欢喜,

却只敢远远望着,怕唐突了这份心动。转机出在周四的午休。林然正趴在桌上整理错题,

忽然听见头顶传来轻软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林然,你……你现在有空吗?

”他猛地抬头,撞进李欣桐亮闪闪的眼睛里,她的脸颊泛着浅粉,手里攥着个小本子。

“能不能把你的QQ号给我?我回去加你,一定要通过哦。”最后半句说得又轻又快,

像怕被拒绝似的。林然感觉耳朵“嗡”地一下,指尖都有些发颤,

忙抓起笔在她本子上写下号码,字都比平时工整了几分。看着李欣桐道谢后小跑着去找晓雨,

他盯着那串数字,嘴角忍不住翘到耳根——或许是因为他是她的第一个同桌,

又或许是晓雨总在她面前夸自己,这份主动,成了他藏不住的秘密欢喜。国庆假期的前四天,

林然每天都要点开QQ好几遍,盯着“添加好友”的图标发呆,却又怕打扰她,

始终没敢先发送申请。10月5日下午,窗外飘着细碎的秋雨,手机突然“叮咚”响了一声。

他几乎是弹起来抓起手机,屏幕上赫然跳出好友申请:头像是只圆滚滚的柯基,

验证消息写着“我是L.X.T”。林然盯着那行字看了足足十秒,

手指按在“同意”键上时,连呼吸都屏住了。雨丝敲在窗上,混着胸腔里擂鼓般的心跳,

成了这个秋日里最动听的声音。这一天是林然暗恋李欣桐的开始。3日子像温水里的糖,

慢慢化开了甜。林然和李欣桐早没了最初的拘谨,课间会凑在一起讨论数学题,

放学偶尔也会顺路聊上几句,连空气里都飘着轻松的暖意。只是这份惬意没持续太久,

晓雨就凭着突飞猛进的成绩,拿到了去重点班的名额——虽然过程里有几分波折,

但终究还是要分开。在这之间发生在一个小插曲,在课上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推导公式,

林然正低头记笔记,一个折得方方正正的纸条突然“啪”地落在他的课桌角。他愣了一下,

趁老师转身写板书的间隙,飞快地展开纸条,四个歪扭的字迹赫然入目:“我喜欢你”。

心脏猛地一跳,林然下意识地抬头,正好撞见斜前方的李欣桐和晓雨凑在一起,捂着嘴憋笑,

眼神往他这儿瞟,嘴角的坏笑藏都藏不住。他瞬间反应过来,这是两个女生搞的恶作剧。

一个想法一下子冒了出来,林然眼珠一转,悄悄把纸条往同桌男生面前一推,

压低声音说:“哎,刚有人扔给你的,看字迹像个女生。”同桌是个平时大大咧咧的男生,

拿起纸条一看,脸“唰”地红了,立马坐得笔直,耳朵尖都透着认真,

眼神还忍不住往周围女生身上瞟。林然看得差点笑出声,

等了半分钟才拍了拍他的胳膊:“逗你的,恶作剧而已。”同桌愣了愣,

随即捶了他一拳:“真的假的?你别骗我!”任林然怎么解释,他都一脸“我懂”的表情,

死活不肯信。最后,林然没辙,干脆拿起纸条揉成一团,趁着下课铃响的混乱,

起身丢进了后排的垃圾桶。看着纸条消失在垃圾袋里,

他忍不住往李欣桐的方向望了一眼——她正和晓雨打闹,阳光落在她笑弯的眼睛上,

亮得像撒了把星星。林然摸着胸口,刚才那阵突如其来的心跳,好像不全是因为恶作剧。

4晓雨转去重点班后,林然和李欣桐的关系没淡,只是少了个天然的“话引子”。

李欣桐很快和前排那个爱笑的女生成了新朋友,

间总凑在一起分享零食、聊偶像剧;林然也常和自己的哥们儿窝在走廊里谈球赛、打打闹闹。

两人的交流像被按下了慢放键,大多是放学路上偶然遇见时的一句“走啦”,

或是收发作业时的短暂对视,轻得像风一吹就散。座位调动的消息传来时,

林然没抱太多期待,直到班主任念出“林然坐第三排中间,

李欣桐第四排”——前后桌的距离,近得能听见彼此翻书的声响。

这份距离瞬间盘活了沉寂的交集。李欣桐会用笔尖轻轻戳他的后背,

小声问“上节课的笔记借我补下”;林然也会趁老师不注意,往后递一颗薄荷糖,

附带着自己整理的错题思路。他的新同桌是个爱开玩笑的男生,李欣桐的新朋友又格外活泼,

四个人很快打成一片:课间一起趴在走廊栏杆上晒太阳,午休时分享一份泡面,

连体育课自由活动都凑在一起打羽毛球。热闹的氛围里,林然的暗恋藏得愈发隐秘。

他会在递笔记时,偷偷留意李欣桐写在页边的小涂鸦;会在她被朋友逗笑时,假装看风景,

却用余光捕捉她弯起的眉眼;甚至会故意放慢收拾书包的速度,就为了跟在她身后,

多走一段放学路。前后桌的距离,成了他藏起心动的安全区,既能光明正大地和她说话,

又不用暴露那份不敢说出口的喜欢。日子在翻书声和课间的笑闹里溜走,又是一轮春秋冬夏,

林然和同桌依旧坐在第三排,李欣桐与她的好友稳稳占据着身后的座位,

前后桌的默契早已刻进日常——他知道她记笔记爱用蓝色笔,

她清楚他总在早读时偷偷啃面包。那个早晨的惊喜,是被窗外的白光唤醒的。

林然揉着眼睛抬头,瞬间愣住:天地间一片苍茫,雪花还在密密麻麻地往下落,

窗台上、屋顶上,早已积起了薄薄一层白,连操场边的树枝都挂了银条。“下雪了!

”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教室里瞬间响起细碎的骚动——在这个南方小城,

这样带积雪的雪天,实在是罕见的景致。早读课的铃声刚响,班主任推开门走进来,

目光扫过窗外,又落在满室按捺不住的脸上,突然笑了:“看你们这模样,下去玩会儿吧,

难得的雪,别错过了。”话音未落,教室里已经炸开了锅。林然跟着人群往外跑,

回头时正撞见李欣桐和她的好友手拉手蹦出来,两人都戴着毛茸茸的围巾,

眼睛亮得像浸了雪光。操场上早已一片欢腾,有人在追着打雪仗,有人蹲在地上滚雪球,

雪沫子在阳光下飞散,落在睫毛上凉丝丝的。林然的目光始终追着李欣桐。

她没参与喧闹的雪仗,只蹲在花坛边,小心翼翼地掬起蓬松的雪,指尖捏着一点点塑形。

他凑过去时,看见她正给小雪人安上两颗黑色的纽扣当眼睛,鼻尖冻得通红,

却笑得格外认真。“你看,像不像上次漫画里的那个?”她举起小雪人给他看,

雪团捏得圆滚滚的,顶端还插了根细树枝当“头发”。林然点点头,喉结动了动,

没说出那句“比漫画里的可爱”。他的同桌和李欣桐的好友正互相往对方脖子里塞雪,

闹得直跺脚;不远处的同学堆起了半人高的雪堆,欢呼声此起彼伏。

早读课的时间在雪地里过得飞快,直到班主任在教学楼门口喊“回来啦”,

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李欣桐把小雪人放在窗台上,看着它在暖阳下慢慢融化,

嘴角还带着没褪去的笑意。林然坐在前面,能闻到她围巾上沾着的雪水气息,

心里也像落了场温柔的雪,轻轻巧巧地,堆满了欢喜。

这日子照旧在课本翻动和课间嬉闹中流淌,直到某天,李欣桐红着脸拽住林然,

声音轻得像飘雪:“林然,我有喜欢的人了,是……是张浩。”林然的心跳猛地沉了一下。

张浩,那个和他从初一开始就称兄道弟的男生,分享过秘密,是他最铁的哥们儿。

胸腔里像是被塞进了团浸了水的棉花,闷得发疼,但看着李欣桐眼里藏不住的羞涩与期待,

他喉结滚了滚,最终只挤出一句:“挺好的,张浩人不错。”从那天起,

林然成了两人的“秘密中转站”。李欣桐写好的纸条,会悄悄塞给他,他再趁课间假装打闹,

不动声色地递给张浩;张浩想约李欣桐去图书馆,也会托他探口风。有次早读课,

李欣桐要给张浩送亲手画的贺卡,林然故意举手说要去办公室抱作业本,

用身体挡住老师的视线,看着她把卡片飞快塞进张浩抽屉,自己则在心里默默数着秒。

最让他煎熬的是表白那天。李欣桐鼓足勇气想找张浩单独说话,林然硬是拉着同桌在走廊里,

把路过的同学都引开,为他们清空了楼梯间。他靠在远处的墙壁上,听着隐约传来的告白声,

指尖攥得发白,却还要在张浩跑过来拍他肩膀说“成了”时,挤出一个恭喜的笑容。

他们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林然总在假装忙碌。听着两人课间低声分享趣事,

他只能把视线埋进书本里,用公式和单词盖过心里的涩味。他依旧是那个随叫随到的朋友,

帮他们打掩护、传消息,只是回应的语气里,多了些自己都没察觉的疲惫。

变故来得猝不及防。张浩凭着突飞猛进的成绩,被选进了重点班。

起初两人还会借着课间见面,后来课业越来越重,见面的次数渐渐少了。直到某天,

李欣桐红着眼眶找到林然,声音带着哭腔:“我们分手了,他说……没时间再顾得上我了。

”林然站在原地,看着她掉眼泪的样子,心里说不清是酸涩还是别的什么。

他拍了拍她的肩膀,想说些安慰的话,却发现喉咙发紧——那个他从初一就交好的哥们儿,

那个他藏在心底的女孩,这场他全程参与的喜欢,终究还是散了。

5疫情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所有人困在了屏幕后面。网课的日子单调又漫长,

林然和李欣桐的联系也淡了些——每天盯着各自的电脑听老师讲课,作业隔着屏幕传送,

偶尔在班级群里互动几句,更多时候是沉默的各自忙碌。但那份攒了几个学期的熟稔没散,

就像窗台上晒着的旧书,虽不常翻,油墨香依旧清晰。等疫情的阴霾散去,重返校园时,

林然才发现身边空了好几块。他的老同桌收拾了课桌,

说要回老家参加中考;几个常一起打游戏的哥们儿也陆续转走,走廊里少了往日的喧闹。

好在他家里藏着一部私藏的旧手机,成了连接他和李欣桐的秘密通道。每天放学回家,

林然第一件事就是摸出手机,点开和李欣桐的对话框。他总以问作业为借口开场,

“数学最后一道大题你听懂了吗?”“语文作文开头怎么写啊?”,等她回复后,

又顺着话头聊起别的,吐槽楼下邻居家的吵闹,甚至说起网课期间偷偷玩游戏。

李欣桐也总会接住他的话茬,和他继续聊天那些隔着屏幕的闲聊,像一缕缕暖光,

填满了林然身边空下来的位置。他抱着手机打字时,嘴角总忍不住上扬,

连问作业的初衷都忘了——所谓的“问作业”,不过是他想和她多说说话的小心机。

6中考的倒计时牌一天天变薄,空气里都飘着离别的焦虑,

林然看着斜前方李欣桐的背影,心里总空落落的——他还没说出口的喜欢,

好像就要随着毕业散场了。变故发生在一次体测模拟跑上。林然踩着塑胶跑道加速时,

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重重摔在地上,脚踝传来钻心的疼。去医院拍了片,才知道是骨裂,

医生叮嘱至少要拄三个月拐杖。接下来的日子,林然成了校园里拄着拐杖的“特殊身影”。

上下课由同学扶着走,可一到课间,他还是会咬着牙,慢慢跳到李欣桐的座位旁。

拐杖敲在地面的“笃笃”声,成了他找她聊天的信号。他会跟她吐槽“拐杖磨得胳膊疼”,

说“数学卷子难到想哭”,她就坐在座位上,托着下巴听他讲,偶尔插一两句安慰的话,

阳光落在她发梢,暖得像春天。那天放学,林然正扶着路边的树,慢慢往公交站台挪。

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林然,等一下。”他回头,看见李欣桐背着书包快步走过来,

“我陪你去站台吧。”两人并肩往站台走,拐杖的“笃笃”声和脚步声交错着。

林然没敢看她,盯着脚下的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说各科的复习进度,

讲班里同学传的小道消息,吐槽体育老师总催着补体测成绩。李欣桐安静地听着,

偶尔应一声“嗯”“还好”,或者分享几句自己的复习烦恼。走到站台时,公交还没来。

两人靠在站牌旁继续聊,话题从考试飘到以前的趣事,说起疫情时隔着屏幕的闲聊,

说起晓雨在重点班的近况。直到熟悉的公交驶来,林然撑着拐杖准备上车,

李欣桐才说:“路上小心点。"林然点点头,踩着台阶上车时,

回头看了一眼——她还站在站台边,背着书包,望着公交车的方向。脚还在隐隐发酸,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