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都市小说 > 乡村 重生

乡村 重生

游鱼十二 著

都市小说连载

《乡生》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张峰李讲述了​乡村岁月:重生与逆袭第一回四十年鸡叫头遍的时李梅就觉得身上有点燥得不是夏天那种闷得人喘不过气的是开春的太带着股子劲透过窗户缝往屋里正好晒在脸她迷迷糊糊地抬手扒拉了一手背蹭到脸忽然愣了 —— 这皮肤咋这么滑溜?她猛地睁开眼前不是张峰家那间漏风的西厢没有药罐子熬药的苦味也没有他爹中风后哼哼唧唧的声头顶是糊着报纸的天花报纸都发黄卷边右上角...

主角:张峰,李梅   更新:2025-08-25 11:3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乡村岁月:重生与逆袭第一章 梦回四十年鸡叫头遍的时候,李梅就觉得身上有点燥得慌。

不是夏天那种闷得人喘不过气的热,是开春的太阳,带着股子劲儿,透过窗户缝往屋里钻,

正好晒在脸上。她迷迷糊糊地抬手扒拉了一下,手背蹭到脸颊,

忽然愣了 —— 这皮肤咋这么滑溜?她猛地睁开眼,眼前不是张峰家那间漏风的西厢房,

没有药罐子熬药的苦味儿,也没有他爹中风后哼哼唧唧的声音。头顶是糊着报纸的天花板,

报纸都发黄卷边了,右上角还贴着张旧年画,画的是《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红棉袄绿裤子,

眼神亮得很。“这是…… 俺家?” 李梅坐起身,盖在身上的被子滑到腰上,

是她结婚前盖的那床旧棉花被,被面是印着小蓝花的粗布,洗得发白,

却带着股太阳晒过的暖烘烘的味道。她低头看自己的手,纤细,

指关节有点红 —— 那是以前在地里薅草、摘棉花磨的,不是后来照顾张峰爹妈,

天天端屎端尿、搓洗衣裳磨出来的糙手,更没有后来因为常年吃药留下的暗黄色。

她连鞋都没顾上穿,光脚踩在冰凉的泥土地上,几步跑到炕边的柜子前。

柜子上摆着个破了角的铜镜,是她妈当年的陪嫁。她凑过去,

镜子里映出张年轻的脸:二十出头的模样,梳着两条粗麻花辫,发梢有点毛躁,

额前留着齐眉的刘海,眼睛是杏核眼,亮闪闪的,

就是脸色有点黄 —— 那是常年吃不饱饭闹的。“俺…… 俺真的回来了?

” 李梅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镜子里的自己,指尖传来铜镜冰凉的触感。

她又掐了自己大腿一把,“哎哟!” 疼得她直咧嘴,眼泪都差点飙出来。这不是梦!

她真的回到四十年前了!脑子里跟放电影似的,前世那些糟心事儿一下子全涌了上来。

那时候她才二十岁,在村口的水井边挑水,遇上了从镇上回来的张峰。张峰长得精神,

穿个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见了她就笑:“梅丫头,挑水呢?我帮你吧。

” 说着就抢过她的水桶,一口气挑到她家院子里。后来张峰就常来找她,给她带块水果糖,

或者说几句镇上的新鲜事儿。她那时候傻,觉得张峰是真心对她好,

没几个月就被他哄得团团转。张峰说他爹妈身体不好,想让她先去家里照顾,

等过阵子就去公社登记结婚。她信了,收拾了几件换洗衣裳就去了张峰家。

那时候张峰他爹还没中风,就是哮喘厉害,他妈有风湿,走路不利索。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饭,做完饭给老两口端到炕上,然后去地里干活,

晚上回来还要洗衣裳、缝缝补补,有时候张峰他妈夜里疼得睡不着,她还得起来给揉腿。

张峰总说:“梅啊,辛苦你了,等我攒够钱,就给你办个体面的婚礼,再去公社把证领了。

” 她就傻傻地等,一等就是三年。这三年里,她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没吃过一顿饱饭,

把家里最好的都留给老两口和张峰。直到那天,她去镇上给张峰他爹抓药,路过供销社,

看见张峰和一个女的手拉手在买雪花膏。那女的她认识,是镇上供销社主任的女儿,李玲。

她当时脑子 “嗡” 的一下,冲过去问张峰:“张峰,你跟她干啥呢?” 张峰看见她,

脸一下子白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李玲却挺横,仰着下巴说:“我跟我对象买东西,

跟你有啥关系?”“对象?” 李梅盯着张峰,“张峰,你不是说要跟我结婚吗?

咱们的证呢?” 张峰被问得急了,吼她:“啥证?我啥时候跟你说要领证了?

你自己愿意来我家干活,跟我有啥关系!”她当时就懵了,跌跌撞撞地回了张峰家,

在他枕头底下翻出了那个所谓的 “结婚证”—— 红本本是真的,可上面的章是模糊的,

名字也是张峰自己写的。她拿着证去公社问,公社的人说:“张峰压根没来登记过,

这证是假的!”那天她是怎么回张峰家的,她记不清了,只记得天阴得厉害,跟要下雨似的。

张峰他妈坐在炕上,见了她就骂:“你个不下蛋的玩意儿,还想赖在俺家?

俺家峰儿要娶玲丫头,你赶紧滚!” 张峰站在旁边,一句话都没说。

她的心就跟被刀割似的,疼得喘不过气。她在张峰家当了三年免费的保姆,

掏心掏肺地对他们好,最后换来的就是这么个结果。她收拾了自己的东西,

一步一步走出张峰家的院子,村里的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她却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后来她就一个人过,日子过得苦巴巴的。张峰和李玲结婚后,一开始还行,

可没几年张峰他爹就中风瘫了,他妈哮喘也加重了,李玲哪会照顾人?天天跟张峰吵架。

张峰有时候会来找她,想让她回去帮忙,她都没理他。再后来,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

在张峰家帮着喂了次药,就因为劳累过度,晕了过去,再醒来…… 就回到现在了。

“老天爷,你总算开眼了!” 李梅抹了把眼泪,不是哭,是高兴。这一次,

她绝不会再重蹈覆辙!张峰?李玲?那些糟心人糟心事,她通通都要甩开!这四十年的时光,

是她的第二次机会,她要靠自己的双手,过好日子!“梅啊!咋还不起呢?太阳都晒屁股了!

” 院门外传来她妈的声音,带着点催促,“赶紧起来拾柴火去,晌午要蒸红薯!”“哎!

来了!” 李梅应了一声,赶紧穿上鞋。鞋是她妈做的布鞋,鞋底纳得厚厚的,穿着舒服。

她走到院子里,看见她妈正坐在门槛上纳鞋底,头发已经有点白了,脸上满是皱纹,

却还是那么精神。“妈,俺帮你拾柴火去!” 李梅走过去,想抢她妈手里的针线。

她妈把她手打开:“你这孩子,咋跟丢了魂似的?昨儿个还好好的,今早起就不对劲。

是不是跟张峰那小子闹别扭了?”李梅心里咯噔一下,哦对,这时候她还没跟张峰断干净,

只是前两天因为张峰没给她买答应好的头绳,闹了点小别扭。她赶紧笑着说:“没有妈,

俺就是昨晚没睡好。张峰…… 俺以后不跟他来往了。”“啥?” 她妈停下手里的活,

抬头看着她,“你咋突然说这话?前阵子还跟俺说,张峰人好,想跟他处对象呢。”“妈,

以前是俺傻,没看清人。” 李梅蹲在她妈身边,拉着她的手,“张峰不是真心对俺好,

俺以后要自己过日子,学门手艺,挣钱养活自己,养活你和俺爹!”她妈愣了愣,

随即笑了:“你这孩子,说啥胡话呢?女孩子家,学啥手艺?早晚还不是要嫁人。

不过你要是真不想跟张峰来往,妈也不逼你,那小子看着油嘴滑舌的,俺也不咋放心。

”李梅心里暖暖的,她妈总是这样,不管她做啥决定,都会支持她。她站起身,

拿起墙角的柴刀和篮子:“妈,俺去拾柴火了,晌午俺给你蒸红薯吃!”“哎,路上慢点,

别摔着!” 她妈在后面喊。李梅应着,走出了家门。村口的大槐树下,

几个老太太正坐着晒太阳,看见她就喊:“梅丫头,拾柴火去啊?咋没跟张峰一起?

”换做以前,李梅肯定会脸红,然后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可现在,她挺直了腰杆,

笑着说:“张峰忙他的,俺自己去就行。”走过田埂的时候,她看见地里的小麦刚返青,

绿油油的一片,风一吹,沙沙作响。远处的山坡上,开着几朵小野花,黄的、紫的,

好看得很。空气里满是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清新得让人心旷神怡。李梅深吸了一口气,

心里充满了希望。四十年前的乡村,虽然穷,虽然苦,可到处都是机会。改革开放刚开始,

政策一天比一天好,她有前世的记忆,知道以后哪些行业能挣钱,知道哪些坑不能踩。

她要学手艺,要挣钱,要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张峰,李玲,你们等着吧,这一世,

俺李梅再也不是那个任你们欺负的傻丫头了!” 她在心里默默地说,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阳光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就像她未来的日子一样,充满了光。

第二章 逃离陷阱从张峰家那边回来的路上,李梅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的。

倒不是怕张峰追上来,

而是怕村里人的闲言碎语 —— 毕竟前阵子她天天跟在张峰屁股后面,

村里谁不知道她想跟张峰处对象?现在突然不跟他来往了,指不定人家会怎么说她。果然,

刚走到村口的小卖部,就遇上了二大爷。二大爷扛着锄头,正要去地里,

看见她就停下了:“梅丫头,咋从张峰那边回来了?不是说在那边帮着照顾他爹妈吗?

”李梅心里琢磨着怎么说,总不能说自己重生了,知道张峰是个骗子吧?

只能找个借口:“二大爷,俺妈身子不舒服,俺回来照应几天。张峰家那边…… 有李玲呢,

不缺俺。”“李玲?” 二大爷皱了皱眉,“就是供销社主任家那丫头?她咋去张峰家了?

”“俺也不清楚,可能是帮忙吧。” 李梅赶紧岔开话题,“二大爷,俺先回家了,

俺妈还等着俺呢!” 说着就加快脚步,往家走。回到家,她爹正在院子里劈柴,

看见她回来,愣了一下:“你咋回来了?不是说在张峰家多住几天吗?”“爹,

俺不跟张峰来往了。” 李梅放下手里的篮子,走过去帮她爹递斧头,“他不是真心对俺好,

俺不想在他身上浪费时间。”她爹停下手里的活,看了她半天,

叹了口气:“你能想明白就好。那小子看着就不靠谱,油嘴滑舌的,不是过日子的人。

以前俺跟你妈劝你,你不听,现在自己想通了,也好。”李梅心里有点愧疚,

前世她就是太傻,听不进爹妈的话,才落得那样的下场。这一世,她一定要好好听爹妈的话,

好好孝顺他们。“爹,俺想报名参加村里的缝纫班。” 李梅突然说。她记得前世,

村里在改革开放后没多久,就办了个缝纫班,请了镇上服装厂的老师傅来教手艺。

当时很多妇女都去学了,后来不少人都靠这手艺挣了钱。她前世没去,

一门心思扑在张峰身上,现在想想,真是后悔。“缝纫班?” 她爹愣了,“那是啥?

学做衣服的?”“对!” 李梅点点头,眼睛亮了起来,“现在政策不一样了,

学门手艺能挣钱。俺学会了做衣服,以后就能自己开个小铺子,不用光靠种地过日子了。

”“女孩子家学那干啥?” 她妈从屋里出来,听见她们说话,皱着眉,“以后嫁人了,

还不是要在家做饭带孩子?学那玩意儿没用。”“妈,现在不一样了!

” 李梅拉着她妈的手,耐心地劝,“你看邻村的王大姐,去年学了缝纫,现在给人做衣服,

一件能挣好几块钱呢!比种地强多了。俺学会了,不仅能挣钱养活自己,

还能给你和俺爹买新衣服,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好几块钱?” 她妈眼睛瞪圆了,

“真能挣那么多?” 在那个年代,几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够买好几斤粮食了。“真的!

” 李梅使劲点头,“俺听村里的广播说了,大队部下周就开始报名,学费也不贵,

就交两斤玉米就行。妈,你就让俺去吧!”她妈看了看她爹,又看了看李梅,犹豫了半天,

终于点了头:“行吧,你想去就去。不过你可得好好学,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俺知道!俺肯定好好学!” 李梅高兴得跳了起来,抱着她妈亲了一口。一周后,

缝纫班开课了。上课的地方在大队部的仓库里,里面摆了五台旧缝纫机,

都是上海产的 “蝴蝶牌”,看着有点旧,但还能用。老师姓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

头发花白,戴着副老花镜,说话声音洪亮,一看就是个干练的人。来上课的都是村里的妇女,

有年轻的,也有已婚的。李梅一眼就看见了王秀莲,她比李梅大两岁,家里有两个娃,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王秀莲看见李梅,赶紧招招手:“梅丫头,过来坐俺这儿!

”李梅走过去,坐在王秀莲旁边的空位上。“秀莲姐,你也来学缝纫啊?”“可不是嘛!

” 王秀莲叹了口气,“家里俩娃等着吃饭,光靠俺家那口子挣的工分,根本不够。

听说学了这手艺能挣钱,俺就来了。你咋也来了?不跟张峰处对象了?”“不了,

俺跟他断干净了。” 李梅说得很干脆,“俺也想学门手艺,自己挣钱。

”王秀莲点点头:“你能想通就好,张峰那小子不是啥好人。俺以前就跟你说,你不听,

现在自己明白了,也好。”正说着,刘师傅拿着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走了进来,

拍了拍手:“都安静点!咱们开始上课了!首先,咱们得先学会认布料,不同的布料,

裁剪的方法不一样……”刘师傅讲得很仔细,从认布料、画裁剪线,到穿针引线、踩缝纫机,

一步步教。李梅学得很认真,前世她虽然没学过缝纫,但做了一辈子家务,手很巧,

再加上她有前世的记忆,知道哪些样式好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所以学得特别快。

第一天学穿针引线,很多人都穿不上,王秀莲眼睛有点花,穿了半天都没穿上,

急得满头大汗。李梅看她着急,就帮她穿:“秀莲姐,你别急,慢慢来,眼睛盯着针眼,

手稳点就行。”“还是你厉害,梅丫头。” 王秀莲笑着说,“俺看你学啥都快。

”李梅笑了笑,没说话,继续练习。中午休息的时候,别人都去吃饭了,她还留在仓库里,

练习踩缝纫机。缝纫机的踏板有点沉,她踩了一会儿,腿就酸了,但她没停下,

心里想着:一定要学会,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下午上课的时候,

刘师傅让大家练习缝直线。李梅拿起布料,放在缝纫机上,脚踩踏板,手轻轻扶着布料,

缝纫机 “哒哒哒” 地响着,一条笔直的线就缝好了。刘师傅走过来,看了看她缝的线,

点了点头:“不错!李梅,你学得挺快,有天赋。”李梅心里美滋滋的,更有干劲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梅每天都早早地去缝纫班,最晚一个离开。她不仅在课堂上学,

回家后还自己练习。她找了家里的旧衣服,拆了重新缝,有时候缝坏了,就拆了再缝,

直到满意为止。她妈看她这么努力,也不再说啥,有时候还会帮她剪布料。半个月后,

刘师傅让大家自己做一件简单的衣服,算是考核。李梅想做一条裙子,

是她前世特别喜欢的样式 —— 浅蓝色的平纹布,收腰,裙摆有点散开,

长度到膝盖上面一点。她记得前世,她看到城里的姑娘穿这样的裙子,特别羡慕,

可那时候她没钱买,也没人给她做。这一世,她要自己给自己做一条。

她先去镇上的供销社买布料,花了两块钱,还用上了家里攒的布票。布料是浅蓝色的,

上面印着小小的白色碎花,摸起来软软的,特别舒服。回到家,她按照刘师傅教的方法,

先在布料上画裁剪线,然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裁剪的时候,她特别小心,

生怕剪坏了。剪好布料,就开始缝了。她坐在缝纫机前,脚踩踏板,手扶着布料,

一针一线地缝。有时候缝错了,她就用拆线器拆了重新缝。晚上,她在煤油灯底下缝,

灯光有点暗,她就凑得近一点,眼睛都看花了,也没停下。她妈看她这么辛苦,

心疼地说:“梅啊,别熬太晚了,明天再缝吧。”“妈,俺想早点缝好。” 李梅笑着说,

“缝好了俺穿给你看。”终于,在第三天的晚上,裙子缝好了。李梅拿着裙子,跑到镜子前,

小心翼翼地穿上。裙子很合身,收腰的设计显得她腰很细,裙摆散开,特别好看。

她转了个圈,镜子里的自己,穿着浅蓝色的裙子,梳着两条麻花辫,看起来特别精神,

一点都不像以前那个围着张峰转的傻丫头了。“真好看!” 她妈走过来,看着她,

眼里满是骄傲,“俺家梅丫头真能干,自己能做裙子了!”“妈,俺以后还给你做!

” 李梅抱着她妈,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第二天去缝纫班,李梅穿上了新裙子。

大家看到她,都围了过来。“梅丫头,你这裙子真好看!是你自己做的?

” 王秀莲拉着她的裙子,羡慕地说。“是啊,秀莲姐,俺自己做的。” 李梅笑着说。

刘师傅也走了过来,看了看她的裙子,点了点头:“不错!裁剪得很整齐,缝得也很平整,

样式也好看。李梅,你这手艺,已经能给人做衣服了。”大家都纷纷夸赞李梅,

李梅心里美滋滋的。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她要靠这门手艺,

逃离张峰那个陷阱,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第三章 抓住机遇自从李梅的裙子在缝纫班火了之后,村里就开始有人找她做衣服了。

先是王秀莲,让她给自家闺女做件小花袄;然后是村口的王婶,

让她给自家儿子做条裤子;再后来,邻村的人都听说了,特意跑来找她做衣服。一开始,

李梅都是在家做。每天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就坐在缝纫机前,忙到半夜。

她妈看她这么辛苦,就帮她剪布料、锁边;她爹也帮着她去镇上买布料、送衣服。虽然累,

但李梅心里特别踏实,因为每做一件衣服,她就能挣几块钱,看着手里的钱越来越多,

她心里就越来越有底气。有一天,王婶来取衣服,看着李梅家挤挤巴巴的小屋,

说:“梅丫头,你现在生意这么好,在家做也不是事儿啊。你看你这屋里,堆得全是布料,

转个身都费劲。不如租个地方,开个裁缝店?”李梅心里一动,她也早就有这个想法了。

在家做,不仅不方便,而且名气也打不出去。要是开个裁缝店,不仅能接更多订单,

还能招几个学徒,扩大规模。“王婶,俺也想开店,可就是不知道去哪儿租地方。

” 李梅说。“你可以去问问村支书啊!” 王婶说,

“大队部旁边不是有个闲置的小房子吗?以前是放农具的,现在农具都搬到新仓库了,

那房子空着呢。你去跟村支书说说,说不定能租给你。”李梅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第二天一早就去找村支书了。村支书姓赵,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为人正直,

对村里的事很上心。李梅找到赵支书的时候,他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赵支书,

俺想跟你说个事儿。” 李梅有点紧张,手心都出汗了。“梅丫头啊,啥事?坐。

” 赵支书放下手里的文件,给她倒了杯水。“赵支书,

俺想租大队部旁边那个闲置的小房子,开个裁缝店。” 李梅鼓起勇气说,

“俺现在接的订单越来越多,在家做不方便,想找个大点的地方。而且俺开店后,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