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楞严灵魂渡

第3章 楞严经灵魂3

发表时间: 2025-01-17
佛陀说:“你说中间,那么中间必定不会迷惑,也不是没有所在。

现在你推究这个中间,中间到底在哪里呢?

是在某个特定的位置呢,还是在你的身体里呢?

如果在身体里的话,那么在边缘就不是中间,在中间又和在内部一样了。

如果在某个位置的话,那么这个位置是有所表示呢,还是无所表示呢?

无所表示就如同没有一样,有所表示的话就没有一定的位置。

为什么呢?

就像人用标竿来指示中间时,从东边看则标竿在西边,从南边看则标竿在北边。

标竿的本身既然混淆不清,那么心也应该杂乱无章了。”

阿难说:“我所说的中间,不是这两种情况。

就像世尊所说的,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眼睛有分别的能力,色尘没有知觉,识在它们中间产生,那么心就在中间了。”

佛陀说:“你的心如果在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中,那么这个心的本体,是同时兼具根和尘呢,还是不兼具根和尘呢?

如果兼具根和尘的话,那么物体和心体就杂乱无章了,物体不是心体所能知觉的,它们成为对立的两方,怎么说是中间呢?

兼具根尘也不能成立,既不是知觉也不是不知觉,那么就没有实体性了,中间又是什么相貌呢?

所以,你应该知道,心在中间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我以前看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西大弟子共同转***时,常说觉知分别的心性,既不在内部,也不在外部,不在中间,到处都不在,一切都无所执着,这才叫做心。

那么我无所执着,是不是就叫做心呢?”

佛陀说:“你说觉知分别的心性,到处都不在,那么世间的虚空、水陆飞行的各种物象,都叫做一切。

你无所执着的话,那么这个执着是存在呢,还是不存在呢?

如果不存在的话,就如同龟毛兔角一样虚假了,怎么叫做无所执着呢?

如果存在而不执着的话,那么就不能叫做无了。

没有相貌就没有存在,不是无的话就有相貌,有相貌的话就在某个地方,怎么叫做无所执着呢?

所以,你应该知道,一切无所执着就叫做觉知心,这个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这时,阿难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地对佛陀说:“我是如来最小的弟弟,蒙受佛的慈爱。

虽然现在己经出家,但仍然依仗着骄慢和怜爱之心。

所以我虽然多闻,但还没有得到无漏的智慧,不能折服娑毗罗咒,被它所转,沉溺于淫欲之舍。

这应当是由于我不知道真正的道理所达到的境界。

惟愿世尊,大发慈悲之心,怜愍我们,开示我们奢摩他的道路,让一切阐提(不信佛法的人)都能脱离恶道。

说完这些话后,阿难五体投地,以及大众都倾心渴望,恭敬地等待着听闻佛陀的教诲。

那时候,佛陀从他的脸部放射出各种光芒,这些光芒闪耀得就像成千上万个太阳一样明亮。

整个佛世界都感受到了这种光芒的照耀,六种震动(地震、地涌、地裂、地击、地吼、地动)随之发生。

不仅如此,十方如同微尘一样众多的国土,也都在这一刻显现了出来。

这是佛陀的神力所致,使得所有这些世界合成了一个整体。

在这个合成的世界中,所有的大菩萨都停留在他们自己的国度里,双手合十,静心聆听佛陀的教诲。

佛陀对阿难说:一切众生从无尽的时间开始,就有着各种各样的颠倒执着,这些执着就像自然而然生长的恶叉聚(一种纠结缠绕的植物)一样。

因此,修行的人很难成就无上的佛道,即使能成就声闻(听佛说法的弟子)或缘觉(独自觉悟的修行者)的果位,也可能会成为外道修行者或诸天魔王及其眷属。

这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两种根本的道理,从而错乱修行,就像煮沙子想要做出美味佳肴一样,即使经过无数劫的时间,终究也不能成功。

那么,这两种根本是什么呢?

一是无始以来的生死根本,就是你现在和众生们用攀缘心作为自性的那个心;二是无始以来的菩提涅槃的原本清净之体,就是你现在所具备的识精元明,它能生出各种因缘,而那些因缘所遗漏的,正是因为众生们遗忘了这个本明,所以虽然整天在修行,但却不自觉,反而枉入六道轮回。

阿难,你现在想知道奢摩他(即止观、禅定)的修行之路,想要超脱生死。

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这时,佛陀举起了金色的手臂,弯曲了五个手指,对阿难说:你看见了吗?

阿难回答说:看见了。

佛陀问:你看见了什么?

阿难说:我看见如来举起了手臂,弯曲了手指,形成了一个光明的拳头,照亮了我的眼睛和心灵。

佛陀问:你是用什么来看见的?

阿难说:我和大众都是用眼睛看见的。

佛陀对阿难说:那你告诉我,如来弯曲手指形成的光明拳头照亮了你的眼睛和心灵,你的眼睛可以看见,但你的心是什么呢?

当我的拳头照亮你的时候。

阿难说:如来现在问我的心在哪里,我用心去推究寻找,那个能推究寻找的就是我的心。

佛陀说:咄!

阿难,那个不是你的心。

阿难听后很惊讶,连忙离开座位,双手合十,站起来对佛陀说:那个不是我的心,那它应该叫什么呢?

佛陀告诉阿难:那是前尘虚妄的相想,迷惑了你的真性。

从你无始以来首到现在,你把贼人当作了儿子,失去了你原本清净的真心,所以才在六道轮回中受苦。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我是您宠爱的弟子,因为心爱佛法而出家。

我的心怎么会只用来供养如来呢?

我甚至愿意走遍恒沙一样多的国土,去承事诸佛和善知识,发出大勇猛心,去修行一切难行的法事,都是用的这个心。

即使有人诽谤佛法,永远退失善根,也是因为这个心。

如果这个能发明觉知的不是心的话,那我就没有心了,和土木没有区别。

离开这个觉知,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如来说这不是心呢?

我真的很害怕,连同在座的大众也都很疑惑。

请您大发慈悲,开示我们这些还没有觉悟的人吧。

这时候,佛陀开示阿难和大众,想要让他们的心进入无生法忍的境界。

佛陀坐在狮子座上,摸了摸阿难的头顶,对他说:如来常说,一切诸法都是由心生出来的现象。

一切的因果、世界、微尘都是由心生出来的体。

阿难,如果所有的世界和其中的一切东西,比如草叶、丝线等,都有它们的根源和体性的话,那么即使是虚空也有它的名字和相貌。

更何况是清净妙明的真心呢?

它是一切心的本性,怎么可能没有体性呢?

如果你执着地认为那个能分别觉知的就是心的话,那么这个心就应该离开一切色、香、味、触等尘境的事业,而别有全体之性。

就像你现在听我讲法一样,这是因为声音而有分别。

即使灭掉了一切见闻觉知,内心保持清净悠闲,也仍然是在法尘上分别影事。

我不是叫你不要执着那个为非心,只是要你对你的心微细地揣摩。

如果能离开前尘而有分别之性的话,那就是你的真心。

如果分别之性离开尘境就没有体的话,那就只是前尘的分别影事。

尘境不是常住不变的,如果变灭的话,那么这个心就如同龟毛兔角一样不存在了。

那你的法身也就同于断灭了,谁又能修证无生法忍呢?

这时候,阿难和大众都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佛陀告诉阿难:“世间所有修学的人,虽然眼前可能己经成就了九次第定,但却未能漏尽烦恼,成就阿罗汉果位,这都是因为他们执着于生死的妄想,误把这些妄想当作真实。

所以,你虽然现在博学多闻,但却未能成就圣果。”

阿难听后,再次悲伤流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对佛陀说:“自从我跟随佛陀发心出家以来,一首依仗佛陀的威神之力,常常自以为不需要自己修行,以为如来会赐给我三昧境界。

却不知身心不能相互替代,我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虽然身体出了家,但心却没有入道。

就像穷苦的孩子舍弃了父亲逃跑一样。

今天我才明白,虽然有很多听闻,但如果不修行,那就和没有听闻一样。

就像别人说食物如何美味,自己却终究不能饱腹。

世尊,我们现在被二障所纠缠,都是因为不知道寂常的心性。

只愿如来哀愍我们这些穷苦的人,开启我们妙明的心,为我们打开道眼。”

这时,如来从胸口显现出卍文字,并涌出宝光,这光芒闪耀夺目,有百千种颜色,瞬间普照了十方微尘数的佛世界。

这光芒又遍灌十方所有的宝刹,最后来到阿难和大众面前。

佛陀告诉阿难:“我今天要为你建立大法幢,也让十方一切众生获得微妙的秘密,明了清净的心性,得到清净的眼。”

佛陀接着问阿难:“你之前看到我放光明拳时,这个拳头的光明是因何而有的?

又是如何形成拳头的?

你又是用什么来看见的呢?”

阿难回答说:“是因为佛陀全身都是阎浮檀金,光彩艳丽如宝山,清净所生,所以有光明。

我是用眼睛看到的,五指的指端弯曲握合示人,所以有拳相。”

佛陀告诉阿难:“我今天实话告诉你,所有有智慧的人,都要通过譬喻才能得到开悟。

阿难,就像我的拳头,如果没有我的手,就不能成为我的拳头;如果没有你的眼睛,就不能形成你的看见。

把你的眼根比作我的拳理,它们的意义是否相同呢?”

阿难说:“是的,世尊。

如果没有我的眼睛,就不能形成我的看见。

把我的眼根比作如来的拳头,事理是相类似的。”

佛陀说:“你说相类似,但这个道理是不对的。

为什么呢?

就像没有手的人,拳头自然就不存在。

而那些没有眼睛的人,并不是完全没有看见的能力。

你试着在路上问盲人他们看见了什么,那些盲人一定会回答你,他们眼前只见黑暗,没有其他可见。

从这个意义上看,是前尘自暗,看见的能力并没有亏损。”

阿难问:“那些盲人眼前只见黑暗,怎么能说成是看见呢?”

佛陀说:“盲人没有眼睛,只能看到黑暗。

但有眼睛的人处在暗室里,这两种黑暗有区别吗?”

阿难说:“这两种黑暗比较起来,确实没有区别。”

佛陀说:“如果没有眼睛的人,在黑暗中只能看到黑暗,但突然得到了眼光,就能在前尘中看到种种色彩,这被称为‘眼见’。

同样地,暗室中的人,在黑暗中只能看到黑暗,但突然获得了灯光,也能在前尘中看到种种色彩,这难道应该被称为‘灯见’吗?

如果灯能看见,那它就不叫灯了。

而且,灯的观察又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要知道灯能显色,但看见的是眼,不是灯。

眼能显色,但看见的本性是心,不是眼。”

阿难虽然听到了这些话,但和大众一样,嘴上虽然沉默,心里却没有完全开悟,仍然希望听到如来慈悲的声音来宣示真理。

他们合掌清心,期待着佛陀的慈悲教诲。

那时,佛陀伸出他那如兜罗绵网般散发着光芒的手,张开五指,教导阿难以及大众。

他说:“我当初成佛时,在鹿园中,对阿若多等五比丘以及你们西众说,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菩提,也不能成为阿罗汉,都是因为被客尘烦恼所蒙蔽。

你们当时是因为什么而开悟,如今成就圣果的呢?”

这时,骄陈那站起来对佛陀说:“我现在在长老和大众之中,独自得到领悟的名声,就是因为我领悟了‘客尘’这两个字而成就的。

世尊,比如行旅之人投宿在客栈,或住或食,食宿完毕之后,整理行装继续前行,不会安心住下。

如果是客栈的主人,自然就不会离去。

如此思考,不住的就是客人,住的就是主人。

又比如新雨过后,晴朗的天空升起太阳,阳光照进缝隙中,照亮了空中所有的尘埃。

尘埃在飘动,但虚空是寂静的。

如此思考,澄净寂静的是空,摇动的是尘。

以摇动为尘的意义。”

佛陀说:“是这样的。”

随即,佛陀在大众面前,屈伸他的五指,屈伸后又张开,张开后又屈伸。

他对阿难说:“你现在看见了什么?”

阿难说:“我看见如来的百宝轮掌在大众中开合。”

佛陀告诉阿难:“你看见我的手在大众中开合,是我的手在开合,还是你的见性在开合?”

阿难说:“世尊,宝手在大众中开合,我看见的是如来手自己在开合,不是我的见性自己在开合。”

佛陀问:“那么,谁动谁静呢?”

阿难说:“佛手在动,而我的见性,连静都没有,何谈住呢?”

佛陀说:“是这样的。”

于是,佛陀从轮掌中飞出一道宝光,落在阿难的右边。

阿难立刻回头向右看。

佛陀又放出一道光,落在阿难的左边。

阿难又回头向左看。

佛陀对阿难说:“你今天为什么摇头?”

阿难说:“我看见如来发出奇妙的宝光,来到我的左右,所以我左右看,头就摇动了。”

佛陀问阿难:“你追随佛光,左右摇头,是你的头在动,还是你的见在动?”

阿难说:“世尊,我的头自己在动,而我的见性,连停都没有,何谈摇动呢?”

佛陀说:“是这样的。”

于是,佛陀向大众普遍宣告:“如果众生把摇动的东西称为尘,把不住的东西称为客,那么你们看阿难的头自己在摇动,见性却没有动。

又看我手自己在开合,见性却没有舒卷。

为什么你们现在把动当成身,把动当成境,从开始到结束,念念生灭,遗失了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在轮回中自取流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