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其它小说 > 思绪指什么意思

思绪指什么意思

全村的小六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思绪指什么意思》是大神“全村的小六”的代表林默小六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第一章:滞销作家的窘境林默又一次掐灭了屏幕右下角闪烁的通讯软件图责编周婷的名字像催命符一样跳动他知道那头等着他的是什么——催以及对他那如同死水般的创作灵感的无奈叹他的书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一个被书籍和废稿掩埋的洞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受潮和陈年咖啡渍混合的沉闷气窗城市的霓虹闪却丝毫照不进他内心的晦电脑屏幕一个名为《星尘旅者》的文档已经孤零零地停留在了第三...

主角:林默,小六   更新:2025-10-30 11:13:4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滞销作家的窘境林默又一次掐灭了屏幕右下角闪烁的通讯软件图标。

责编周婷的名字像催命符一样跳动着,他知道那头等着他的是什么——催稿,

以及对他那如同死水般的创作灵感的无奈叹息。他的书房,与其说是书房,

不如说是一个被书籍和废稿掩埋的洞穴。

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受潮和陈年咖啡渍混合的沉闷气味。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

却丝毫照不进他内心的晦暗。电脑屏幕上,

一个名为《星尘旅者》的文档已经孤零零地停留在了第三章,光标在段落末尾闪烁着,

像一只嘲弄的眼睛,提醒着他他已经有足足三个月写不出一个像样的句子了。

"星际探险家李默……"他喃喃念着主角的名字,

感觉陌生得如同在念一份与他无关的电器说明书。他曾是出版社的宠儿,

五年前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密集的脑洞闻名,一本《幻海浮沉》卖了五十万册,风头无两。

那时的他,灵感如同泉涌,世界在他眼中是由无数闪烁的奇思妙想构成的。可如今,

那泉眼似乎被现实的重压彻底堵死了。读者说他江郎才尽,

评论区充斥着"写的什么玩意"、"退钱"、"林默已死"的刺眼评论。

妻子沈雨日渐增加的抱怨、儿子小迪那笔不菲的国际幼儿园学费……这些琐碎而坚硬的现实,

像一层层厚厚的淤泥,堵塞了他所有通往奇思妙想的路径。他甚至开始害怕打开文档,

害怕看到自己苍白无力的文字。他烦躁地抓了抓已经有些稀疏的头发,

指尖触碰到额角一个微不足道、早已愈合多年的小疤痕,

那是小时候爬树掏鸟窝摔下来留下的。不知为何,最近每当思路凝滞,

那个位置总会传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悸动,像是有根微小的神经在徒劳地跳动。

他最终没有接周婷的电话,听着铃声如同垂死挣扎般响到最后,归于沉寂。

他套上那件穿了多年、袖口已经磨损的旧外套,决定出门透透气,或许,只是或许,

能在浑浊的城市空气里,捕捉到一丝所谓的"灵感"火花。

第二章:旧货市场的奇遇城市的喧嚣并未能给林默带来任何慰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这一切都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而遥远。他鬼使神差地,

走进了一个位于城市边缘、即将被拆迁的旧货市场。这里充斥着时光的尘埃和破败的气息,

仿佛一个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在一个堆满锈蚀五金、缺角瓷器和过期杂志的摊位后面,

一个须发皆白、穿着不合时宜的旧式中山装的老者吸引了他的注意。

老人闭目坐在一张小马扎上,神态安详,与周围嘈杂的环境格格不入。他的摊位很小,

只摆着几件看不出年代的古怪物件,其中最显眼的是一个造型奇特的头盔。

它通体呈暗哑的银灰色,线条流畅而充满未来感,

与周围锈迹斑斑的旧收音机、缺胳膊少腿的陶瓷娃娃格格不入。

头盔表面布满了细密的、如同活体神经束般的纹路,正中央眉心对应的位置,

镶嵌着一块鸽卵大小、毫无光泽的黑色石头,仔细看去,

那黑色仿佛在缓慢地、极其细微地流动。林默的目光被那头盔牢牢吸住了。

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或者说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悸动,让他不由自主地走上前,

仿佛那头盔在无声地呼唤他。"老先生,这个……是什么?"他指着头盔,

声音有些干涩地问道。老人缓缓睁开眼眸,那眼神浑浊却深邃得仿佛能洞穿人心。

"思绪采集器,"老人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过旧木头,

"捕捉那些……飘散在空气里的、无主的想法。"林默失笑。思绪采集器?

听起来像是三流科幻小说里的道具。"有什么用?捕捉来干嘛?"他带着一丝调侃问道。

"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它是一切。"老人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目光似乎在他额角的疤痕上停留了一瞬,"对于不需要的人,它一文不值。

我看你……眉宇间灵光晦暗,思绪淤塞,很需要它来疏通。"林默心中猛地一动,

仿佛心底最隐秘的伤口被戳中了。"多少钱?"老人伸出一根手指,

报出一个低得离谱的价格,低到林默甚至不好意思还价,仿佛这只是象征性的收取。

他几乎是抢着付了钱,生怕老人反悔。拿起那头盔,入手一片冰凉,那黑色石头的触感奇异,

既不像是金属,也不像是塑料,更像是一种温润的、活着的材质。"记住,

"在他转身离开时,老者的声音幽幽传来,清晰地钻入他的耳膜,尽管周围噪音很大,

"念头如风,过犹不及。采撷它,莫要被它裹挟。"林默抱着头盔,

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旧货市场,心中充满了混合着荒谬感和一丝病急乱投医的期待。

第三章:初尝禁果回到那个令人窒息的书房,已是华灯初上。林默将那头盔放在书桌上,

对着台灯研究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没有开关,没有接口,

没有任何现代电子产品的特征。他自嘲地笑了笑,觉得自己大概是疯了,

居然会把希望寄托在这种来历不明的破烂上。这玩意儿要是能采集思绪,

那他就能直接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夜深人静,妻子沈雨和儿子小迪早已睡下。

林默瞪着依旧空白的文档,绝望感再次如潮水般涌来。他瞥见桌上那个暗哑的头盔,

在台灯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光泽。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冲动驱使着他,他深吸一口气,

像是进行某种仪式,将头盔戴在了头上。大小意外地合适,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

就在头盔与他头皮紧密接触的瞬间,

额角那个小疤痕位置猛地传来一阵清晰的、如同电流穿过的灼热感!紧接着,

头盔中央那块黑色石头,骤然亮起了微弱的、如同呼吸般明灭的蓝色光芒,

那光芒仿佛沿着那些神经束般的纹路迅速流遍整个头盔。林默眼前一花,感官在瞬间被打败!

不再是昏暗的书房,他"看"到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光的海洋,

彩色的、无形的、流动的思绪碎片像亿万只萤火虫,又像湍急的河流,

在他周围穿梭、碰撞、湮灭。他"听"到了隔壁邻居梦中关于升职加薪的含糊呓语,

楼下流浪猫对于食物的警惕和渴望,

远处街道醉汉不成调的歌声里隐藏的失意……但这些杂乱无章的背景音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一些更加清晰、更加结构化的"念头",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向他汇聚而来。

他"捕捉"到了楼下那个每天在公园柳树下鏖战的老大爷,

脑海中正在推演的一盘精妙绝伦的残局,

那步步为营的杀机让他心惊;他"捕捉"到了对面楼里那个挑灯夜战备战高考的学生,

脑海中正在疯狂旋转的物理公式和古诗词意象,

那种焦灼与专注感同身受;他甚至模糊地"捕捉"到了几条街外,一个不得志的流浪歌手,

在夜深人静的天桥上,对着车流哼出的一段极其动人、却还未成型的旋律片段,

那旋律里充满了孤独与渴望……这些外来的、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思绪,

如同甘霖注入他干涸龟裂的脑髓,带来一种近乎战栗的酥麻感。林默猛地摘下头盔,

大口喘着气,心脏狂跳不止,额角沁出冷汗,既是恐惧,更是难以言喻的、近乎罪恶的兴奋。

他冲到电脑前,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将捕捉到的棋局化为星际舰队在陨石带间的两军对垒,

诡谲莫测;将古诗文的意境和意象拆解重组,融入对外星文明遗迹的诗意描述,

苍凉磅礴;将那段旋律的情感内核提炼出来,

化作了一段让编辑都拍案叫绝的、关于宇宙孤独的散文诗……十指在键盘上飞舞,

停滞了数月的文字如同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顺畅得令他难以置信。那一晚,

他熬了个通宵,不仅写完了停滞的第三章,并且文思泉涌,直接开启了第四章,

情节跌宕起伏,设定令人拍案叫绝。窗外天光微亮时,他看着屏幕上近万字的成果,

一种久违的、近乎虚脱的满足感包裹了他。他看了一眼安静躺在桌上的头盔,

那黑色的石头此刻黯淡无光,但他知道,他的人生,可能因此而彻底改变。

第四章:爆红与迷失《星尘旅者》的后续章节开始在网络上连载。起初,

读者们只是惊讶于林默的"回归",

评论区和书友群里充斥着"活久见"、"林默终于记起密码了"之类的调侃。但很快,

这种惊讶变成了震惊,继而转化为了狂热的追捧。他笔下的人物仿佛被注入了灵魂,

对话机锋百出,幽默与深度并存;情节的设置精妙到令人拍案叫绝,伏笔千里,

反转恰到好处;对于异星文明的描绘更是充满了匪夷所思却又逻辑自洽的脑洞,

从基于生物电感的交流方式到以引力波为载体的星际网络,每一个设定都让人眼前一亮。

一些资深读者甚至评论说:"感觉行文风格和思考深度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仿佛不是同一个人写的"、"林默是不是闭关修炼去了?还是被外星人附体了?

"一篇篇分析他文中精妙伏笔和惊人设定的长帖在论坛上盖起高楼。

微博热搜出现了"#被《星尘旅者》的脑洞惊呆了#"的话题。出版社连夜开会决定加印,

各类影视版权、游戏改编邀约纷至沓来。

周婷的电话从催稿变成了兴奋的报喜和小心翼翼的问候,语气里充满了敬畏,

生怕打扰了这位"重生的天才"。林默重新回到了聚光灯下,甚至比以前更加耀眼。

采访、签售、行业论坛的邀请接踵而至。他享受着久违的鲜花和掌声,

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也迅速膨胀,妻子的抱怨变成了温柔的关切,

他甚至有能力将儿子送进了更好的学校。他沉醉于这种失而复得的成功。一开始,

他还谨记着老人的警告,"念头如风,过犹不及",只是偶尔在灵感枯竭时,

戴上头盔"借用"一点点外界的思绪作为火花。但成功的滋味太诱人,读者的追捧太醉人,

publishers 的 deadlines 和市场的期待也如同鞭子一样抽打着他。

他开始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头盔。从偶尔到每天,从每天一次到数次,

甚至发展到不戴头盔就无法安心写作的地步。他不再满足于捕捉身边普通人零散的念头,

方——大学校园的自习室、科技论坛的会场、艺术家聚集的798区——像一只贪婪的蜘蛛,

编织着无形的网,去捕捉那些更高质量、更富创意的"脑洞"。

他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包罗万象,融合了尖端科技的推演、深奥的哲学思辨、先锋的艺术理念,

呈现出一种令人瞠目的博学和深邃。

他被封为"跨界天才"、"脑洞之王"、"行走的灵感库"。然而,代价也随之而来,

悄无声息,却步步紧逼。他发现自己独处时,大脑一片空白,

真正的、属于"林默"的创造力似乎已经完全萎缩、休眠。他对食物失去兴趣,

味同嚼蜡;睡眠极差,常常在深夜惊醒,感到一种巨大的、无法填补的空虚,

仿佛灵魂被掏空了一个洞。更可怕的是,他开始出现严重的记忆混乱,

有时会脱口而出几句他完全不懂的德文或日文短语,

或者无意识地在稿纸上画出他从未学习过的、极其复杂的工程草图,

那是被他"吸收"的、未被完全消化的他人记忆和知识碎片,如同幽灵般纠缠着他。

妻子沈雨担忧地看着他日益消瘦、眼圈发黑和越来越神经质的状态,劝他休息,去看看医生,

他却暴躁地反驳,认为她是在阻碍他的创作,不理解他作为艺术家的痛苦。他依赖于那头盔,

就像吸毒者依赖于毒品,明知前方是深渊,却无法抗拒那瞬间充盈的幻觉。他告诉自己,

再多用一次,等写完这个系列,赚够了钱,他就彻底停下来,好好休息。

了给《星尘旅者》的高潮部分寻找一个足以震撼所有读者、奠定他"神格"的"终极脑洞",

林默将目标锁定在了市里最高端的科技产业园区——"硅屿"。

那里汇聚了无数顶尖的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在他看来,那里是高质量"脑洞"的富矿。

他戴着一顶普通的棒球帽作为遮掩,坐在园区中心的咖啡厅外露天座位上,

将头盔的"接收"能力调整到他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瞬间,

海量的、高度复杂且密集的思绪洪流,如同决堤的银河,轰然冲入他的脑海!

在思考的技术难题、算法逻辑、产品构架、未来猜想……庞杂的信息流几乎要撑爆他的意识。

尖锐的头痛袭来,让他几乎晕厥。但与此同时,他也兴奋得浑身战栗。

在这些纷繁嘈杂的思绪噪音中,一道极其清晰、锐利,

如同黑暗中的钻石般闪耀的"思维光束"吸引了他。

那是一个关于"量子意识上传与人格备份"的绝妙构想,

其理论的完备性、逻辑的严谨性以及技术的实现路径,都远超当前学界公开的任何理论,

充满了打败性的想象力。就是它了!林默如同发现了绝世宝藏的窃贼,

贪婪地锁定并开始"下载"这个念头及其相关的所有细节、推导过程和数据模型。

他能感觉到这个思维的主人——一个思维缜密、充满自信又略带孤独感的意识。当晚,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这个"借"来的、属于未来科技的脑洞,稍作改头换面,

用他娴熟的文学语言包裹,融入了小说的高潮章节。主角利用"量子意识上传"技术,

实现了种族的救赎,并对生命和意识的存在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探讨。这一章发布后,

全网彻底沸腾。读者们被这个宏大而精妙的设定惊呆了,

誉其为"科幻史上的里程碑式构想"。甚至引来了几家主流科技媒体的报道和讨论,

一些严肃的科学家也公开表示,这个设想"极具启发性"。

《星尘旅者》的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林默被誉为"预言家"。就在林默志得意满,

准备迎接更大辉煌,并开始规划下一个同样"震撼"的系列时,书房的门被敲响了。

门外站着两个人。一位是穿着考究、气质冷峻、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男子。另一位,

到的那道锐利思维的主人——一位年轻而面容严肃、眼神中带着审视和一丝愤怒的女科学家,

苏晴。"林默先生?

"中年男子出示了一份印有奇异徽章、非官方但透着不容置疑权威的证件,

"我们是'意识边界守护委员会'的。我是秦肃。

我们怀疑你非法盗取并使用了受保护的创造性思维产权。"林默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冷汗几乎瞬间浸湿了他的后背。

第六章:代价与真相在一种无形的、仿佛能压制思维的压力下,林默被迫让两人进入书房。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书桌上那个看似普通的银色头盔。苏晴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激光,

直接落在了那头盔上,眼神锐利如刀。"果然是你,'思绪窃贼'。"她冷声道,

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我耗费五年心血,

独立构建的'量子意识上传'理论框架,在接近完成、即将发表的关键阶段,

其最核心、最精髓的思路,却离奇地、以文学化的形式出现在一部畅销科幻小说里,

这未免太巧合了。我们委员会的存在,就是为了监控和应对你这种滥用'遗物',

侵犯他人思维疆域的行为。""遗物?委员会?"林默强作镇定,后背却已被冷汗湿透,

"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这完全是我的独立创作!

科幻创意有相似之处很正常……""独立创作?"苏晴嗤笑一声,那笑声里充满了嘲讽。

她随手从林默杂乱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他早期、尚未使用头盔时的作品《幻海浮沉》,

快速翻了几页,然后精准地背出了其中一段关于深海探测器流体动力学的描述,

那正是林默前几天从一个海洋学家那里"捕捉"来的、尚未公开的研究成果。

"这段关于湍流模拟的论述,

与三天前国家海洋研究所李振教授未发表的论文核心观点、甚至部分数据模型一模一样。

还有这里,"她又指向林默电脑屏幕上《星尘旅者》的另一段文字,

"这段关于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思辨,其论证逻辑和引用案例,

是京华大学哲学系张明远教授上周在私人学术沙龙上分享的、他即将出版的新书章节内容。

林先生,你的'博学'和'前瞻性',真是令人惊叹啊。"林默脸色煞白,嘴唇翕动,

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辩驳不出来。对方掌握的证据如此确凿,

仿佛亲眼看见了他"盗窃"的过程。那个名叫秦肃的中年男子开口了,

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在宣读判决书:"这个头盔,

并非地球科技的产物。它是某个早已消失的高维文明留下的'遗物',

我们称之为'思绪采集器'。它能捕捉并转移生物体表层乃至深层的思维活动痕迹。

但它并非没有代价,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个筛选和考验使用者的工具。

"秦肃的目光扫过林默苍白憔悴的脸,"频繁使用它,尤其是在高强度、不加筛选的情况下,

会导致使用者自身的思维结构被污染、被覆盖。最初是灵感枯竭,然后是记忆混乱,

接着是人格解体……最终,你的'自我'会彻底消散,

变成一个由无数他人思维碎片拼凑起来的、没有灵魂的怪物,

一个承载着混乱信息的'人形硬盘'。同时,

那些被强行窃取、尤其是窃取了核心创意思维的人,其意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干扰,

轻则一段时间内灵感枯竭、思维迟滞,重则可能引发长期的精神倦怠甚至意识混乱。

你偷走的,不仅仅是想法,更是他们思维的能量和生命力。"林默如遭雷击,浑身冰凉。

他想起了自己日益严重的记忆混乱和那种蚀骨的空虚感,

想起了那些被他"光顾"过的、曾经才华横溢的头脑,

或许正经历着和他之前一样的、甚至更甚的痛苦与阻滞。

巨大的负罪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淹没。"那个市场里的老人……"他声音沙哑地喃喃道。

"他是我们委员会上一任的'保管者',"秦肃看着头盔,眼神复杂,

"看来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选择了你作为潜在的继任者进行观察。但显然,

你没能通过考验,未能抵御住力量的诱惑。"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现在,

我们必须回收它。这不是请求。"第七章:脑洞的囚徒与解脱"不!不行!你们不能拿走它!

"林默猛地扑到书桌前,用身体死死护住头盔,状若疯狂,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没有了它,

我什么都不是!我会再次变成那个被所有人嘲笑、被市场抛弃、连房贷都还不起的废物!

你们知道失去一切的感觉吗?你们不能这么残忍!"他此刻的表现,歇斯底里而又绝望,

完全印证了秦肃的话——一个被外物控制的、失去了自我的、可悲的囚徒。苏晴看着他,

眼中那丝怜悯迅速被冷静所取代,

但语气不再像刚才那样冰冷刺骨:"依靠窃取和拼凑得来的光芒,终将反噬自身。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