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第一次在威灵公司相遇

第一次在威灵公司相遇第三章 人机协作的节拍

发表时间: 2025-10-22
第三章 人机协作的节拍2017年9月15日清晨,威灵公司三车间的MES系统屏幕突然变红。

张伟盯着屏幕上闪烁的"物料堆积"警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键盘——这个他熬了三个通宵编写的生产调度程序,在工业机器人正式上线第一天就掉了链子。

"张工,A区AGV堵了!

"实习生小李的喊声从对讲机里炸开。

张伟抓起安全帽冲向现场时,正撞见林晓燕抱着一摞图纸从 opposite 方向跑来。

两人在车间中央的"智能制造示范区"标牌下撞了个满怀,图纸散落一地,露出最上面那张"人机协作岛布局图"——林晓燕用粉色马克笔在机器人工作站旁画了个小人,胸前写着"张伟算法角"。

"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有问题?

"林晓燕蹲下来捡图纸时,马尾辫扫过张伟的手背。

她指着图纸上的节拍平衡公式,"你看,机器人焊接节拍是45秒,人工装配需要60秒,这里的缓冲库存设计...""应该设为3个在制品!

"张伟突然拍大腿,这才想起昨晚调试程序时,把林晓燕提出的"动态缓冲系数"误写成了固定值。

车间里,KUKA机器人仍在不知疲倦地重复着抓取动作,抓手末端的传感器闪着红光,像只等待指令的机械眼。

上午的紧急会议上,车间主任王强把保温杯重重墩在会议桌上:"花了三百万买的机器人,现在倒成了摆设!

"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生产数据,"你们看看,比人工效率还低15%!

"林晓燕默默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她连夜做的仿真动画——蓝色代表机器人,黄色代表人工,两种色块在屏幕上流动成两条交织的河流。

"王主任,我们设计了人机协作岛方案。

"她拖动鼠标,将一个黄***块拖到机器人工作站旁,"让人工处理复杂装配,机器人负责重复性工作,通过动态调度算法...""又是算法!

"王强打断她,"我看你们就是读书读傻了!

"他的目光扫过张伟胸前的工牌,"张质量检验员,你不好好查你的轴承,跑来掺和什么编程?

"张伟的脸瞬间涨红。

这时,林晓燕突然把他的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是张伟编写的调度算法流程图,每个节点旁都贴着她画的小图标——选择算子是只蝴蝶,交叉算子是两只交叠的翅膀,变异算子则画成了破茧的形状。

"这不是普通的算法,"她轻声说,"这是我们的蝴蝶计划V2.0。

"那天下午,当张伟修改完最后一行代码时,夕阳正透过车间天窗斜照进来。

林晓燕不知何时搬了把椅子坐在他身后,手里攥着一支粉色马克笔。

"你知道吗,"她突然开口,"我爸以前开火车时总说,再好的调度也要给司机留3秒反应时间。

"张伟的手指顿在键盘上。

他看着屏幕上重新流动的数据——机器人焊接节拍45秒,人工装配60秒,缓冲库存随着两者的节奏自动调整,像两只互相追逐的蝴蝶。

"动态缓冲系数..."他喃喃自语,突然明白林晓燕一首强调的"人机协同"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信任问题。

夜幕降临时,车间终于恢复了平静。

张伟和林晓燕并肩坐在AGV轨道旁,看着机器人按照新算法有条不紊地运转。

"你说,我们能做出自己的工业软件吗?

"林晓燕突然问,眼睛在月光下亮得像星星,"不用再依赖MATLAB的那种。

"张伟从口袋里掏出个U盘递给她,外壳上刻着只简笔画蝴蝶。

"这是我用Python写的核心算法,没有用任何商业库。

"他看着她惊讶的表情,补充道,"蝴蝶计划,总得有自己的翅膀。

"远处,生产线的指示灯次第亮起,勾勒出威灵公司新的轮廓。

张伟想起林晓燕在他算法文档最后一页写的话:"技术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而是让人和机器像两只蝴蝶,在同一片花海中起舞。

"他掏出手机,给这个认识刚满一周的女孩发了条信息:"明天试试把交叉算子的权重调到0.7?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车间的LED大屏突然亮起——生产效率:120%,较基准提升20%。

林晓燕的欢呼声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张伟看着她蹦跳着去给每台机器人贴"蝴蝶计划"标签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智能制造的秋天,比他想象的要温暖许多。

当最后一台机器人的标签贴完时,林晓燕突然转身问:"张伟,你说我们给这个算法起个什么名字好?

"月光从天窗洒进来,在她周围织成一圈光晕,像舞台追光灯。

张伟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指着屏幕上那两只交织飞舞的色块,轻声说:"叫燕尾蝶怎么样?

"——那是他童年在乡下见过最美的蝴蝶,总是成对出现,一只飞累了,另一只就停下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