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王大海就来叫我了。
"姑娘,走吧,我带你去看竹林。
"我跟着他往岛中央走,路上遇到了两个人一个老者和一个年轻小伙子。
想必就是他提到的李三和李石头父子。
"老李头,这是昨天来的韩姑娘。
"王大海介绍道。
"她说懂捕鱼的法子。
"李三上下打量着我,皱着眉,额头露出千层皮,眼中满是质疑。
"一个姑娘家能懂什么捕鱼?
我在海上漂了三十年,什么法子没试过?
"他儿子李石头倒是比较客气。
"不好意思,韩姑娘,我爹就是这个脾气,你别介意啊。
""没关系。
"我笑了笑。
"等过几天做出来,李大叔就知道了。
"李三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竹林不大,但竹子长得还算茂密。
我挑选了一些粗细合适的竹子,让王大海帮我砍下来。
除了竹子,我还找了一些藤条和干草。
"姑娘,这些够了吗?
"王大海问道。
"够了。
"我点点头。
"咱们先回去,我画个图给你们看看。
"回到住处,我用炭条在地上画出了鱼笱的简图。
这是一个漏斗形的捕鱼装置,鱼能游进去,但很难游出来。
"你看,"我指着图说道。
"这里是入口,鱼顺着水流游进来,到了这里就转不回去了。
"王大海蹲在旁边仔细看着,慢慢点头。
"有道理,有道理!
这法子确实比撒网强。
"李石头也围过来看,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这个好,比我们现在的法子省力多了!
"就连一首怀疑的李三也走了过来,虽然嘴上不说,但眼神己经出卖了他的好奇。
制作鱼笱比我想象的要费时间。
竹片要削细,还要编织成篮子的形状,入口处的设计最为关键。
要根据想要捕捉的鱼的大小来确定我一边做,一边教王大海和李石头。
父亲在母亲的搀扶下走了出来,看到我们在编竹篮,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潮儿从小就心灵手巧。
"父亲对王大海说道。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本事。
"听到父亲夸奖,我心里暖暖的。
这是他被流放以来第一次主动说话,看起来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爹,您身体怎么样?
"我停下手中的活,转头看着父亲,关切地问道。
"好多了。
"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
"昨天吃了那些肉,胃里舒服了些。
""等这个做好了,咱们就能吃到新鲜的鱼了。
"我说道。
弟弟韩书也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我们的制作过程。
"姐,这真的能捕到鱼吗?
""当然能。
"我摸摸他的头。
"你的咳嗽好些了吗?
""好多了。
"韩书点点头。
"海风很舒服。
"看着弟弟恢复了一些生气,我心里松了口气。
这个虚弱多病的弟弟让我一首很担心,现在看来海岛的环境对他的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下午,鱼笱终于做好了。
虽然样子不太漂亮,但该有的功能都有。
"走,试试去!
"王大海兴奋地说道。
我们几个人抬着鱼笱来到昨天发现的海湾。
趁着退潮,我选了个合适的位置,把鱼笱固定在礁石之间。
"现在等涨潮就行了。
"我擦了擦额头的汗。
"等明天退潮的时候,咱们来看结果。
"李三一首在旁边冷眼看着,这时终于开口了。
"姑娘,如果这个真的能捕到鱼,老头子我就服你。
""李大叔,您就等着看吧。
"我自信地说道。
回去的路上,我又在海边捡了一些贝类和海螺。
前世的经验告诉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海产品,营养价值其实很高。
刘婆看到我带回来这么多东西,忙着清洗准备。
她虽然年纪大了,但手脚还算利落,是个很好的帮手。
"小姐,这些螺要怎么弄?
""用火烤一下,或者放在锅里煮。
"我教她简单的处理方法。
"记住一定要煮熟,不然吃了容易坏肚子。
"晚饭时,秀娘拿出了她自己储存的一点小米,跟我们带来的米一起煮了粥。
虽然很稀,但配上贝肉和烤海螺,倒也算得上一顿丰盛的晚餐。
妹妹韩画吃得很香,小脸上也有了些血色。
她拉着我的手说。
"姐姐,这里的东西比家里的还好吃呢。
"听到妹妹这话,我鼻子有些酸。
这个天真的孩子,居然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乐观。
"画儿乖,"我摸摸她的头。
"以后我们天天都有好吃的。
"夜里,我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计划。
如果鱼笱真的能捕到鱼,就说明这个方法可行。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的就是住所问题了。
王大海一家己经很照顾我们了,但我们不能一首麻烦人家。
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地方,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住所。
我记得来的路上见过几个海边的洞穴,如果稍加改造,应该能成为不错的居住地。
而且洞穴冬暖夏凉,比茅草屋要好得多。
还有工具的问题。
现在我们基本上是赤手空拳,做什么都很费劲。
需要想办法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刀具、锄头、绳索等等。
前世学到的那些野外生存技能,现在派上大用场了。
虽然时代不同,但人类求生的本能和智慧是相通的。
远处传来夜鸟的叫声,海浪依然在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岸边。
明天,就能知道鱼笱的效果如何了。
如果成功,这就是我们在岛上站稳脚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