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符号哲学

第3章 符号先于我们而存在吗?

发表时间: 2024-12-15
其实符号还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形象,我在后面符号与文化这个章节中会更加仔细地与大家探讨,这里先给大家揭晓谜底——神。

试想一下,我们所信仰的神,主神,都是拥有着这些共同特征的:1. 拥有人类的躯体。

2.躯体形状或者形态符合人们对美学的一贯定义或者相关领域的神的符号的定义。

(例如酒神我们会认为他很能喝酒,所以就胖一点,健美之神一定是拥有完美的肌肉与肉体比例的。

)3.超越一般人的能力(这点则是区别于普通人所必须的)4.故事、经历特别具有代表性(也可以说是符号性,就例如圣经里的故事)事实上,神的存在只是我们构建出来的一个在某方面符合所有人美学预期的符号式完美人的形象而己。

神是否存在这点本书不作争论。

但是符号一定是存在的。

人们对于神的把握,只不过是懵懵懂懂的关于符号的把握而己。

前述提到,人们通过符号赋予我们的感觉,从而对符号进行把握,而感觉的极致,就是所谓“美”的概念。

引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新奇和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康德美观、美貌、美德。

美所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幸福,是进入故事,进入符号,预示顺利的希望感。

一说人是需要希望的动物,没有错,其实人更加是需要符号的动物。

引文“人之初,性本善。”

——《论语》引文“人之初,性本恶。”

——《荀子性恶》这两条看似矛盾的话其实隐藏了一个共同的推论,那就是人类不管性善还是性恶,人类是需要幸福的。

人类向往善良是希望自己身边的世界变好,从而达到让自己开心和幸福;人类向同类露出獠牙争权夺利,也是为了让自己多享受,获得更多资源,从而达到让自己开心和幸福。

所以问题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人类究竟是会通过行善还是行恶的方式来使自己获得幸福呢?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这两位思想大家从来没有拆解一个更为细致的问题,那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先天叙事符号(属于具体符号的范畴),而这种先天叙事符号,决定了这些人会通过行善还是行恶来获取幸福。

大家大致可以理解为,假如一个婴儿出生在资源匮乏的环境,获取资源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要大于行善给他带来的满足感,他在这种先天叙事符号下只能通过行恶来夺取资源获得幸福,那他自然就是倾向于行恶的。

换言之,假如一个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各种资源条件都富足的环境下,行恶获取的资源(由于享受资源所带来的感觉符合边际递减效应)不能够提供给他充足的幸福感和快乐,那他自然就会倾向于行善,来获得幸福和快乐。

说到底,这不是一个现成命题,也不是一个规律,而是一个根据符号的多样性而会充满变数的命题。

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人人都会追求符号上的“美”的感觉。

反之,我们想要进入这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就必须借助“美”的符号媒介。

而这种符号上的“美”,则是我们对“本体”隐含在具体符号中的信息所提炼出来的感觉,首观感受,甚至可以说是,符号赋予我们的原动力,因此,不难证明,符号是先于我们而存在的。

这种原动力之强大,难以掩盖,因为无论是抽象符号还是具体符号,最终在我们思维中都只会呈现为一种结果,那就是情绪和感觉。

有的人可能就会问了,难道数字最后在我们的思维中也会呈现出感觉来吗?

我觉得这个你可以不用问我,你可以问一下展博的那首《孤独的根号三》。

抽象符号本身是不包含感觉的,就其领域来说,属于理性范畴,但是注意,我没有说过人类有真正的理性,人类的理性只不过是模拟出来的,通过还原叙事结构,还原成感觉,所以最终都是通过感性的方式来对理性进行模拟,就连数字的演算也是,我们只是记住了数字与符号的关系,通过记忆,记住了数字之间进行这种演算会呈现出来的结果(加减乘除西则基本运算),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性,是通过感性模拟出来的理性,但就理性而言,并不能特殊地提供某些感觉给人们。

就连理性其精确性(理性本身不具备必然性和精确性,必然性和精确性是符号的本质特征,理性不过指的是对符号进行实打实的推演和模拟,从而具备了这种精确性),也是通过一种宗教类的叙事,从而人们需要把抽象符号神化来获得对它的敬畏感,而这种敬畏感、热情、激动、虔诚、都是属于感性领域,感性范畴,也就是最终还原成具体符号的场景(这种还原可以是幻想)从而给人提供原动力的。

因此,就其精确性而言,也不难证明符号是先于我们而存在的。

至于符号怎么影响人的情感,会在后面提到。

说到底,符号是否先于我们存在,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由于我更重视其实践意义以及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宇宙有什么帮助(从总体把握),我所思考得到的结论就没有很多,或许后面的作品会加以补充。

但是我确实在近代哲学思想大家中,听到过类似的符合我设想的表述。

还记得我前面说到黑格尔的《逻辑学》吗?

这个世界是一个程序的比喻也是我借B站上的一位UP主的说法(文七传个火,具体视频在他讲述崩坏三系列“你真的读懂终章设定了吗?”

这期视频当中,我觉得他理解黑格尔的哲学还是有点到位的。

)我们再次来引用这个比喻。

这个世界的运行本身,就是一个硕大的程序(符号实体),程序在时间维度上运行,而程序里的每个子函数就是生命,其中子函数本身也在程序当中不断迭代。

我们假设我们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有思维的,然后这个世界的思维也是一个过程,因此也作为一个子函数在不断地迭代运行,终于,这个世界的思维在迭代到人类思维的时候逐步趋向稳定(证明人类思维在目前这个阶段来说具有至高性,从其现实改造能力来看,这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的思维是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子环节,也是最高环节。

由此可见,思维是符号介入这个世界的过程,这也有了下一篇文章的问题:“符号是如何影响人的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