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如今的我比在沈府时快乐许多。
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不必担心沈景翊的态度,不必忍受宋惜惜的嘲讽。
更重要的是,有陆砚文的陪伴。
他尊重我,信任我,让我找回了自信。
如意在北境住了几日,对陆砚文的评价很高。
"他对你很好,"如意说,"看得出是真心的。"
我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如意临走前,给了我一封信。
"这是给沈景翊的回信,你看看,若无不妥,我帮你带回京城。"
我打开信,是如意代我写的。
信中简明扼要,只说我已与沈景翊和离,两人再无瓜葛,请他不要再打扰我的生活。
最后还特意强调,我与陆砚文相敬如宾,请沈景翊不要造谣生事。
我看完,满意地点点头:"好,就这样。"
如意叹了口气:"幼兰,你真的不后悔吗?"
我摇头:"不后悔。"
如意抱了抱我,在我耳边轻声道:"陆砚文是个好人,你要好好把握。"
我笑着点头,送她离开。
如意走后,陆砚文问我:"你的朋友,只来看你?"
我实话实说:"她是来看看我过得好不好,顺便帮我给沈景翊带个话。"
陆砚文挑眉:"什么话?"
我将如意代写的信内容告诉他。
他笑了笑:"相敬如宾?"
我面上一热:"这……这不是事实吗?"
陆砚文走近一步,握住我的手:"幼兰,我已等了两年,可以再等下去。"
"但我希望你明白,我对你的心意,从未改变。"
我低头不语,心跳如鼓。
他轻声道:"不急,等你准备好了,再告诉我。"
说完,他松开我的手,转身离去。
陆砚文的踏实真诚让我心动。
这个男人是值得我托付终身的。
北境的秋天到来得比京城早。
九月初,树叶便开始泛黄。
陆砚文近日忙于军务,很少回府。
这一日傍晚,他却提前回来了,神色喜悦。
"幼兰,有个好消息。"他对我说。
我放下手中的书卷:"什么好消息?"
"朝廷下旨,让我回京述职。"
我心中一喜:"什么时候动身?"
陆砚文笑道:"一个月后。你……愿意与我一同回京吗?"
我没有犹豫,点头道:"愿意。"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有些担忧:"回京后,难免会遇到沈景翊。"
"你不会觉得尴尬吗?"
我摇头:"不会。我与他早已缘尽。"
他笑着拍了拍我的手:"好,那我便安排军中事务,准备回京。"
我想了想,问道:"回京后,我住在哪里?"
陆砚文神色认真:"若你不嫌弃,可住在我府中。"
见我有些犹豫,他又道:"我会请母亲从祖宅过来,做你的长辈。"
我这才放心,点头道:"好。"
陆砚文眼中满是柔情:"幼兰,等回京后,我想带你去见见我的家人。"
我心中一跳:"你的家人?"
他点头:"我父母早逝,府中只有几位长辈。我想请他们做个见证……"
我明白他的意思,脸上一热:"好。"
陆砚文欣喜道:"那就这么定了。回京后,我便向家中长辈提亲。"
我低头不语,心中却是甜蜜的。
陆砚文了解我的性格,尊重我的选择,给了我足够的空间。
这样的感情,是我想要的。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很快过去。
临行前一日,陆砚文带我去了城外的一处山崖。
那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北境。
"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他说,"每次心情烦闷,都会来这里***。"
我看着远处连绵的山脉,心旷神怡。
陆砚文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我。
"送给你的。"
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玉制的印章,上面刻着"幼兰"二字。
"这......"
"我亲手刻的,不太精细,但花了不少心思。"
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紧紧握住印章。
陆砚文又道:"幼兰,回京后,我会正式向你提亲。"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事相求。"
我抬头看他:"什么事?"
"我想带你去看看我的祖宅,那里住着对我很重要的人。"
我点头:"好。"
陆砚文笑了,眼中满是期待:"她……与你有些相似。"
我好奇道:"是谁?"
陆砚文摇摇头:"到时你便知道了。"
他神秘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