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不要吃红薯?”
一声清脆且爽朗的问询骤然打破了车内的沉闷。
陈知秋闻声抬起头,只见对面坐着一位年纪相仿的少年,那麦色的皮肤散发着浓浓的阳光气息,嘴角残留的红薯渣让他看起来带着些许俏皮,正笑意盈盈地望着自己。
陈知秋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并未给予更多的回应。
“我是邻村的,我叫许阳,你呢?”
许阳边说着,边把红薯塞到陈知秋的手中。
陈知秋望着怀中的红薯,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
眼前这个陌生人如此热情的模样,使他内心产生了些许抵触情绪。
他本就不善言辞,此刻眉头微微皱起,紧张得连话语都说得结结巴巴,“陈……陈知秋。”
许阳瞧着陈知秋局促不安的样子觉得有趣,笑道:“哈哈,一看就知你也是初次离家。
我跟你说,你这次走大运了!”
说罢,许阳顺势挪身,坐到了陈知秋的身旁,眉飞色舞地继续说道:“咱们现在要去的地方可是天罡门!”
陈知秋听到这言语,瞬间呆住,心中满是讶异。
他虽知晓陈伯昔日身为镖师走南闯北,在江湖中闯荡多年,结交了形形***的人物,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陈伯的老友竟会来自赫赫有名的天罡门。
要知道,在岭城周边的各个村庄里,天罡门威望极高,可谓家喻户晓。
他静静看着车窗外飞掠的景色,心中无法平静。
他一个小山村的平凡小子,过往生活平淡无奇,没想到竟与在岭城附近无人不晓、江湖中响当当的天罡门有了关联,如今能走向天罡门,心中难免激动,就像井底蛙突然看到广阔天空。
许阳在旁不停地说着,一会儿讲路途趣事,一会儿谈天罡门,兴奋异常。
而陈知秋像被一层纱隔开,对许阳的话仿若未闻,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他的沉默与许阳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在车厢内弥漫开来。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车帘一掀,一个体态微丰的小胖子上了马车。
他瞅着陈知秋与许阳,嘿嘿一笑,腮帮鼓起。
随后挪动几步,找了个空位坐下,坐下时车身轻轻一晃,他忙伸手抓住扶手。
马车继续前行,车轮辘辘作响。
许阳笑眯眯地自报家门:“我叫许阳。”
然后指向默默无言的陈知秋说:“他叫陈知秋,你叫啥?”
“俺叫赵小乐。”
赵小乐呵呵笑道。
许阳也是非常自来熟,很快就把刚刚跟陈知秋讲的话,原原本本的又对着赵小乐重复了一番。
哪怕陈知秋不搭理他们,许阳二人依旧不时找话题与陈知秋交谈。
陈知秋并非冷言之人,在两人热言热语之下,也融入进了队伍里 。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马车行入了岭镇内。
街道由青石板铺就,马车前行,马蹄声在石板路上清脆作响。
街道两旁行人众多,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扁担两头的货物随着步伐晃动。
有挽着菜篮的妇人,正与街边的小贩讨价还价。
两边店铺林立,酒馆里传出阵阵喧闹,茶坊中坐满了歇脚聊天的人,铁匠铺里火星飞溅,木匠坊中木屑满地。
卖糖画的老人专注地制作糖画,一勺糖液下去,很快就勾勒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药材铺的伙计则在熟练地摆弄草药,阵阵药香飘来。
车厢内,陈知秋三人紧盯着岭镇街景。
许阳先忍不住了,兴奋地喊道:“这岭镇可真热闹啊!”
赵小乐也凑到窗边,傻笑着点头。
陈知秋默默留意着周围,心里暗自琢磨,这岭镇如此繁华,那天罡门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马车不停,在人群和店铺间快速掠过,车轮声和外面的嘈杂声交织一片。
没过多久,马车便行出了岭镇,一片青山映入眼帘。
马车沿着蜿蜒山路又走了一段,最终在一座山前停住。
“到地儿啦,你们仨都麻溜儿地下车吧。”
马夫扯着嗓子,粗声粗气地高喊了一嗓子。
陈知秋三人步下马车,抬眸处,一条石梯蜿蜒而上,仿若巨蟒静卧山间。
石梯两侧,佳木葱茏,翠影摇曳,繁花似锦,竞相生发,好一派天然野趣之景。
于那石梯之畔,静立一石碑,其上刻有“妙手谷”三字,简洁平实,一目了然。
几人瞧见那石碑之时,皆不禁一怔。
陈知秋心底满是疑惑,许阳提及的分明是天罡门,怎料此处石碑上却刻着“妙手谷”三字,着实令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三人对视片刻后,便沿着石梯缓缓移步前行。
不多时,一座三丈来高的朱红石门映入眼帘,其傲然矗立,两侧石狮雕像威风凛凛,双目圆睁,恰似忠诚守护此地的卫士一般;那围墙修筑得颇高且厚实,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整个场面显得颇为恢宏大气。
门卫见着几张陌生脸孔,赶忙加快脚步上前阻拦,开口询问道:“尔等自何方而至?”
陈知秋赶忙上前,恭敬地说道:“我叫陈知秋,这里有交付给李元前辈的凭信,劳烦您帮忙通传一下。”
说话间,他不自觉地将手中信件攥得更紧了些。
许阳与赵小乐也赶忙取出各自的信物,递到门卫手中。
门卫接过信件后说道:“你们先在这儿候着吧。”
言罢,便转身快步走进门内。
陈知秋、许阳和赵小乐三人站在原地,心中都难免有些忐忑。
过了好一阵子,门卫迈着小碎步跑了出来,神色间满是敬重,说道:“三位,随我来吧。”
陈知秋三人跟随门卫跨入门后,只见满眼皆翠。
一条碎石小道蜿蜒于前,道旁奇花异草繁多,色彩斑斓。
行出数丈,几座木屋分布在苍松翠柏间,木屋墙身爬满藤蔓,古朴且宁静,透着股自然的绿意。
屋前几株银杏高大挺拔,金黄扇叶不时飘落。
不远处,有清泉从山岩淌出,于谷底聚成一湾清池。
池水呈墨绿色,深幽难测,水面雾气氤氲。
池畔几块巨石横卧,石上青苔遍布,仿佛铭刻着悠悠岁月。
在那南方之处,另有一木门框静立。
其右下方,一块石碑悄然矗立。
与此相伴的,是一条宽阔的青石路,它蜿蜒向前,隐没于远方,令人无从知晓其究竟通向何方。
因所处角度之故,陈知秋竭力张望,却也无法看清那石碑之上是否刻有字迹。
再往谷内深入,一片幽林现于眼前,林间飞鸟频繁穿梭,啼叫声清脆悦耳。
林中空地,晾晒着不少珍稀药草,药香浓烈,与周围草木香混杂,气味丝丝缕缕,闻之令人心醉,仿佛此地己超脱尘世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