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午夜叩门立堂后的第七天,我始终觉得浑身不对劲。
那股冷意像蛇一样盘踞在脊椎里,尤其在夜深人静时,总觉得屋梁上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
爷爷说这是"香火认主"的过程,可我总觉得那些"朋友"比想象中更...不安分。
凌晨两点,我被一阵指甲刮过玻璃的声音惊醒。
窗外月光惨淡,老槐树的影子在墙上扭曲成狰狞的形状。
我翻身下床,发现供桌上的香炉不知何时自己燃起了三炷香——这是立堂时爷爷特意叮嘱的"请神香",除非有"朋友"登门,绝不能无故点燃。
心跳骤然加快。
我摸到门边,听见院外传来断续的呜咽,像是女人在哭,又像是风穿过枯井的回声。
推门时,铜门环突然"咔"地弹起,重重砸在我手背上,青紫的淤痕瞬间浮现,仿佛有看不见的力量在抗拒我出门。
"铁子,莫逞强。
"爷爷的警告在耳畔炸响。
可那哭声越来越凄厉,混杂着铁链拖地的摩擦声。
我咬破舌尖,腥甜味在舌尖绽开,这是爷爷教的"破障血咒"。
院门应声而开,月光下,一个穿着民国时期绣花袄的女人正蜷缩在井边,湿漉漉的长发滴着黑水,脖颈上套着生锈的铁锁链。
她抬头看我,眼眶里没有眼珠,只有两团跳动的幽蓝火焰。
"救...救我..."声音像砂纸摩擦耳膜。
我下意识掏出兜里的桃木钉——这是立堂时爷爷塞给我的护身符。
可那女鬼突然扑过来,锁链"哗啦啦"缠住我的脚踝。
"李家后人,我等你十八年!
"她的声音陡然变得尖利,腐烂的手掌掐住我的喉咙。
我拼命将桃木钉戳向她眉心,鬼影却瞬间化为满地碎冰。
井口传来"咯咯"的笑声,水面倒映出一张陌生的男人面孔,他嘴唇翕动,用唇语对我说了西个字:"杀你全家"我踉跄着跑回房间,爷爷的烟斗在供桌上明灭不定。
他不知何时坐在藤椅上,浑浊的眼睛盯着我裤脚沾的井边黑泥。
"惹了不该惹的东西。
"他捻灭烟斗,火星在掌心滋滋作响,"那井里锁的是民国年间害死三任村长的水鬼,你破了她封印,现在盯上你了。
"我攥着桃木钉发抖:"可她明明说等我十八年..."爷爷突然掐住我下巴,逼我首视他瞳孔深处泛起的金芒:"你生辰八字被写了符纸,钉在井底十八年。
那鬼早就算准你今日破香立堂,故意引你上钩。
"供桌香灰突然炸起,三炷香齐刷刷断成两截。
爷爷脸色骤变:"来了。
"窗外槐树枝桠疯狂摇晃,无数黑影从树干渗出,凝成女鬼的轮廓。
她这次不再呜咽,而是发出刺耳的婴啼,每一声都让窗棂炸裂出蛛网纹。
"开坛!
"爷爷将黄铜铃铛塞到我手里。
我慌忙揭开供桌下压着的红布,露出九枚刻满咒文的铜钉。
按照他吼出的方位,我闭着眼将铜钉扎入地板,鲜血从钉孔渗出,在地面蜿蜒成八卦阵。
女鬼撞进阵中的瞬间,铜钉同时迸发金光。
她惨叫着化作黑烟,却并未消散,反而在屋顶凝结成一张覆盖整间屋子的脸。
"李三爷,你儿子当年用桃木剑捅穿我肚子时,可比你狠多了..."她的声音混杂着无数嘶哑的语调,像是无数亡魂在同时说话。
爷爷的烟斗"铛"地掉在地上。
我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颤抖的手指指向女鬼眉心:"你...你吞了西坡坟场的...""没错。
"女鬼咧开腐烂的嘴角,"七十三个枉死鬼的怨气,足够撕了你李家三代香火。
"黑烟突然分化成无数利箭,扎向我的心脏。
千钧一发之际,供桌香炉迸出一道紫光,将我罩进光茧里。
"李家香堂,岂容邪祟放肆!
"光茧中传来浑厚的男声,我恍惚看见一位身着玄袍的老者虚影。
他挥手甩出九道符咒,将女鬼击退至墙角。
"铁子,接香!
"爷爷突然将半截燃香塞进我手心。
我本能地将香插入光茧,紫光暴涨,老者虚影愈发凝实。
他手中桃木剑凌空斩下,女鬼凄厉嚎叫,黑烟中渗出七十三道惨白的影子——有溺死的孩童、吊颈的妇人、被剖腹的孕妇...每一个都死死盯着我,仿佛要将怨恨烙进魂魄。
"收阵!
"爷爷吼声如雷。
我咬破中指,将血滴在铜钉阵眼。
八卦纹路骤然活了过来,血光与紫光交织成网,将女鬼及众怨魂尽数裹住。
老者虚影高举香炉,众魂的哀嚎渐渐弱下去,最终凝成一颗暗红色的珠子。
"这是她们的冤核。
"爷爷接过珠子,用符纸裹住,"明日去西坡坟场,用桃木匣子收好。
但你要记住,水鬼虽暂时被压,可她背后还有人..."他话音未落,我忽然听见院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像是有人正抬着轿子经过。
推开窗,月光下的景象让我浑身血液凝固——八名纸扎人抬着一顶红轿,轿帘上绣着与我生辰八字一模一样的符咒。
为首的纸人转过僵硬的脖颈,眼眶里跳动着与我镇压女鬼时相同的幽蓝火焰。
"爷爷!
"我回头大喊,却发现藤椅上空无一人。
供桌香炉里,三炷香再次自燃,这次飘出的烟味腥甜刺鼻,像是掺了血。
我抓起桃木钉冲出院门,纸轿却己消失在槐树阴影中,只留下一滩黏稠的黑水。
"轿中人要取你命,替那水鬼偿怨。
"爷爷不知何时出现在我身后,手中攥着那枚冤核,"今夜只是试探,真正的杀局在三天后的月晦日。
你必须在这之前,解开西坡坟场的秘密。
"我望向坟场方向,黑暗深处仿佛有无数眼睛在眨动。
爷爷将冤核塞进我衣襟:"天亮后,去村长家借民国县志。
那水鬼不是孤魂,她身后...有个更大的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