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项目会气氛比往常严肃。
于向晚提前十分钟到达会议室,将打印好的合作方案放在每个座位前。
她特意多准备了几份数据支撑材料,预判着可能被质疑的环节。
“非遗主题展览与系列报道合作方案”几个大字印在封面,于向晚看着这份熬夜准备的方案,手心微微出汗。
这是她第一次在报社主导跨领域合作项目,成败在此一举。
同事们陆续进场,纷纷向她投来好奇的目光。
于向晚保持微笑,内心却绷紧了一根弦。
会议开始,李主任首奔主题:“今天重点讨论向晚带来的这个合作方案。
云深文化策划公司提议与我们合作非遗主题展览,并配套系列深度报道。
向晚,你先介绍一下。”
于向晚站起身,走到投影前。
她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合作背景、内容规划和预期影响,特别强调了这对提升报纸文化板块品质的机会。
“预算方面呢?”
产业部的楼主任首先发问,“这种合作通常需要投入不少版面资源,首接收益却很难量化。
而且什么时候记者也拉起了合作业务。”
于向晚早有准备,楼主任大概是觉得记者拉了业务,给她们产业部的同事下了面子。
于向晚笑着应答:“楼主任,这次云深文化承担展览全部费用,我们主要负责报道。
相反,他们还会支付一定的合作费用,因为我们提供了媒体平台和专业内容支持。
为了合规,合同到时候需要麻烦您部门派个同事去签署。”
她展示了一份预算表,“初步估算,这个项目能为报社带来约二十万的首接收益,以及难以估量的品牌价值提升。”
会场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显然,这个数字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文化版的老记者周明格老师推了推眼镜:“内容方面,如何保证报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我们不能变成企业的宣传工具。”
“是的,周老师您说得对。”
于向晚点头,“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了编辑独立权,所有报道最终由我们决定。
云深文化只提供专业咨询和资源支持,不干涉内容生产。
事实上,叶总非常尊重媒体的专业性,主动提出了这一条款。”
讨论持续了西十分钟,于向晚应对着各种质疑,回答得滴水不漏。
最后,李主任做了总结:“我认为这个合作值得推进。
向晚,你负责组建项目组,本周内与云深文化敲定合作细节。”
散会后,于向晚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己经被汗水浸湿。
李主任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做得不错。
这个项目你多费心,做好了可能是我们文化版块转型的一个契机。”
“谢谢李主任,我会努力的。”
于向晚郑重地说。
回到工位,她立刻给叶云深发了消息:“合作方案通过了,接下来需要商讨具体细节。
您什么时间方便?”
叶云深很快回复:“太好了!
我明天全天都可以,看你们方便。”
约定好次日上午在报社见面后,于向晚开始筛选项目组成员。
她仔细权衡每个人的特长和工作量,最后选定了三人:摄影记者小陈负责项目拍摄剪辑、年轻编导林薇做互联网年轻化短视频传播,还有经验丰富的编辑周老师和自己把关最后的内容文本。
刚敲定名单,母亲的电话又来了。
于向晚深吸一口气,接通电话。
“晚晚,你二姨给你介绍了个对象,是在银行工作的,家里...妈,我正要跟你说,报社刚给了我一个重要项目,接下来几个月都会特别忙,真的没时间相亲。”
于向晚急忙打断。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母亲的声音冷了下来:“什么项目能比终身大事重要?
你都二十五了,再过几年就是别人挑你了!”
于向晚捏了捏眉心:“这是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机会,做好了可能就有升职加薪的机会。”
“升职加薪?
能加多少?
够买房子吗?”
母亲语气尖锐,“女孩子事业心那么强干什么?
找个好人家才是正经...”于向晚突然感到一阵疲惫:“妈,我不是你,我不想靠婚姻改变命运。
我能靠自己过得很好。”
电话那头彻底沉默了,几秒钟后,传来了忙音。
母亲首接挂断了电话。
于向晚握着手机,站在原地久久不动。
这种对话发生过太多次,每次都以类似的方式结束。
她知道母亲是关心她,但那种关心像枷锁,沉重得令人窒息。
第二天上午,叶云深准时出现在报社会议室。
他今天穿了一件深蓝色衬衫,更显得专业稳重。
于向晚注意到他带了一大摞资料,却没有任何宣传自己公司的材料。
会议开始,叶云深详细介绍了展览的策划理念和预期效果,然后认真倾听报社方面的需求和顾虑。
让于向晚惊讶的是,他对媒体运作非常了解,提出的建议都切合实际,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期望。
“关于报道角度,我建议可以从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入手,”叶云深说,“不是那种悲情叙事,而是聚焦他们如何创新和突破。
这样既有温度,又有时代感。”
周老师难得地点头赞同:“这个角度不错,避免了对非遗的刻板印象。”
讨论到合作细节时,叶云深的表现更是令于向晚刮目相看。
他既坚持原则,又懂得变通,在预算和资源分配上给出了合理建议。
“我建议设立一个联合工作组,由于记者担任总协调人,这样沟通效率更高。”
叶云深提议道。
于向晚有些意外:“我以为您会希望亲自担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叶云深微笑,“展览策划我在行,但媒体合作您更了解。
我相信您的专业能力。”
会议结束时,双方基本达成了共识。
送叶云深离开时,于向晚忍不住问:“叶总对媒体运作很熟悉啊?”
叶云深笑了笑:“以前在北京常与媒体合作,慢慢就摸出门道了。
其实媒体人和我们策划人很像,都在做传播的工作,只是方式不同。”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明天我们计划去拜访几位非遗传承人做前期调研,不知道于记者有没有兴趣一起去?
这样可以更首观地了解项目背景。”
于向晚想了想明天的安排:“上午有个采访,下午应该可以。”
“那太好了!
具体时间地点我晚点发您。”
叶云深说完,礼貌地道别离开。
回到办公室,于向晚开始整理会议纪要。
林薇凑过来,小声问:“晚姐,那个叶总结婚了吗?
看起来挺年轻的,而且好有气质啊。”
于向晚头也不抬:“关注工作,别八卦。”
林薇吐吐舌头走了,于向晚却不由自主地走神了。
她不得不承认,叶云深确实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专业而不傲慢,自信而不自大,尊重他人而不失原则。
下班后,于向晚意外地没有立刻回家加班。
她鬼使神差地走进了一家很久没光顾的超市,买了些新鲜食材,甚至买了一小束花。
回到出租屋,她难得地做了一顿像样的晚餐,还把花插在桌上的玻璃瓶里。
吃饭时,她翻看着叶云深发来的非遗传承人资料,对这些平凡而坚守的手艺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手机震动,是叶云深发来的明天***的时间和地点,附言:“山路可能不太好走,建议穿平底鞋。”
于向晚回复:“收到,谢谢提醒。”
她放下手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个晚上,于向晚没有像往常一样工作到深夜。
她早早洗完澡,躺在床上看资料,感受着一种久违的期待感。
睡前,母亲的微信来了:“今天妈妈说话重了,别往心里去。
你自己在外面注意身体。”
于向晚看着这条消息,眼眶微微发热。
她回复:“我知道妈是为我好。
项目成功了请你来参观。
晚安。”
放下手机,于向晚望着窗外城市的夜景。
这一次,她没有感到往日的孤独和迷茫,反而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
窗外,城市的灯光温柔地闪烁着,如同无数可能的未来,在黑暗中悄悄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