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第一次写这种文,灵感来源于一次想象,大晚上的,睡觉那会儿想的,脑子里还有清晰的画面,快被吓死了,签约之后在稳定更新,有好的想法可以评论区投稿,期待(๑˙ー˙๑)注意:作者不懂刑侦和法医这些,写他纯粹是个想法,作者学的和这些没有半毛钱关系,,真实细节党不喜误入。
大脑寄存处雷者慎入夏国2023年仲夏,凌晨3:17雨后的离城南湖区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老旧的铁皮屋子正在一刻不停地滴着水。
滴答、滴答——————每一次水的滴落都很常见,然而这注定不是一个安静的雨夜。
“啊!
——死人了——”一声凄厉的声音划破了周围的一片寂静......老李的手电筒一下子掉落到了地上,光束晃过了女尸的断足——刀削般的切面,血早己经流干,露出森白的骨茬。
他双腿一软,趴在墙角干呕,胆汁混着酸水糊满了下巴,呕——凌晨三点西十七分,南湖分局的警灯刺破了夜幕——警戒线外,老李瘫坐在泥泞里,指尖在烟盒里摸索了三遍才勉强抽出了一支,打火机的火苗在微风中明明灭灭,映着老李苍白的脸庞....“第三起了,”顾林戴上手套,鞋上也套了脚套,蹲在尸体旁,眉骨的一道疤痕在灯光下显得有一些狰狞。
顾林,今年二十八岁,虽然年轻,但他凭借着出色的能力,早己经成为了刑侦支队的一把手——刑侦一队队长。
他顶着寸头,眉目锋利如刀,为了方便,警服己经被他卷到了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
“足迹呢?”
他问痕检员。
痕检员小李李霖正小心地提取鞋印旁的泥渍,“凶手穿着鞋套,但这里.....”他指向一处模糊的压痕,“可能是搬运尸体时留下的痕迹。”
顾林的目光钉在了女尸的手腕上,女尸虎口的茧子发亮,指甲缝里卡着一些彩胶渣子......法医老陈陈陈许用戴着手套的拇指按压死者的下颌关节:“尸僵刚刚发展到咬肌,角膜轻度浑浊。”
他撑开紧闭的口腔,手电光照在后槽牙的褐色渍斑上,“有药物残留,等回局里鉴定一下是什么......第三起了,受害者都没有什么相同的点,”老陈边尸检边说,“头儿,你说,这凶手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老陈接着又嘀咕了一句“这孙子切人比切标本还仔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孙子真疯。”
老陈倒吸了一口冷气。
就在这时,解剖室的门被叩响了。
“进!!”
只见一个穿着防护服的男人站在逆光里。
“刑侦局傅思珩,”他递过协查函,声音带着一点病弱,“连环截肢案,即日起由省厅督办。”
顾林扫视了一眼文件,冷笑道:“南湖分局还没有无能到需要外人插手的地步。”
傅思珩听了也没有什么别的反应,只是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他的眼神,只留下唇角的笑:“顾队,你确定要在尸体的旁边讨论管辖权吗?
反正我是不介意的,就看你了....”解剖室的白炽灯在亮着,傅思珩走向了解剖台,他的动作很轻,轻得像是一只小动物顾林暗自想着。。。。。
“凶手不是随机选择受害者,”他得声音很轻,却带着对自己判断的绝对坚定,“你们看这三处切割角度。”
他拿起激光笔,红色光点精确地落在了尸体脚踝地切口上:“第一次作案,刀口有三毫米的偏差;第二次作案缩小到了两毫米;这一次....”光点停留在了近乎完美的切上,“误差很小,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强迫症患者。”
顾林抱着手臂靠在墙边:“所以你的结论是?”
“25到35男性,右利手,可能从事需要高精度的职业。”
傅思珩摘下眼镜,从衣兜里掏出来一张方形手帕轻轻地擦拭,“牙医、钟表匠....或者.....”他的目光扫视过尸体脚踝的切口,“医学院标本管理员。”
老陈突然插话:“等等,医学院标本管理员?
这个结论是不是太具体了?”
傅思珩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锐利:“三个依据。
第一,切口角度。”
他指向尸体脚踝,“普通外科医生会采用更便捷的切割方式,但这个凶手刻意保持与跟骨呈12度夹角——这是解剖学教学中展示肌腱结构的标准角度。”
“第二,防腐处理,”他轻轻抬起尸体的断肢,“断面肌肉呈现特殊收缩状态,说明使用了含有戊二醛的防腐剂,这是医学院标本室常用配方。”
“第三...”傅思珩从证物袋中取出一块透明薄片,“在死者指甲缝发现的,是人体标本封装用的聚乙烯薄膜碎片。”
顾林接过证物袋仔细观察:“所以凶手不仅杀人,还在制作标本?”
“不完全是,”傅思珩走向白板,快速画出一个思维导图,“他在进行某种‘收集’。
第一位受害者左脚第二趾比大趾长3毫米,符合古希腊审美;第二位足弓曲线接近黄金分割;这一位..."他指向最新死者,“跟骨与距骨的连接角度正好29度,是芭蕾舞者的理想比例。”
老陈倒吸一口凉气:“他在收集完美足型?”
“更准确地说,他在重建某个特定模板。”
傅思珩突然咳嗽起来,从口袋里取出药瓶吞下一片药,“每个受害者都只取走符合标准的部分。”
顾林敏锐地注意到药瓶上的标签被刻意撕去:“傅教授看起来很了解这种心理?”
“犯罪心理学案例库D***-5第287页,特定物品收集癖的极端表现。”
傅思珩平静地收起药瓶,“凶手应该有医学教育背景,但未能成为正式医生。
可能是学业中断,或是...或是心理评估不合格。”
老陈接话,“我们医学院就有这样的案例。”
技术科的小王急匆匆推门而入:“顾队!
足疗店监控有重大发现!”
监控画面显示,三位受害者都曾在遇害前光顾“悦足阁”。
在最后一位受害者到店的视频中,角落里坐着个戴棒球帽的男人,在受害者做足疗时频繁调整坐姿。
“他在观察,”傅思珩定格画面,“看这个角度,他通过镜面反射在观察受害者的脚部。”
顾林微微眯起眼睛:“能放大面部吗?”
画面放大后,男人左眼角露出一道放射状疤痕。
傅思珩突然站起身:“化学灼伤疤痕,常见于实验室事故。”
“查查周明远的档案。”
顾林命令道。
档案显示周明远是南方医科大学2012级学生,因实验室事故退学。
傅思珩仔细查看事故报告:“有意思,当年他负责的正是足部神经解剖实验。”
“动机有了。”
老陈说。
“不,太明显了。”
傅思珩摇头,“看这个事故调查报告,有涂改痕迹。
实际责任人可能是...”傅思珩看到林教授名字时指尖微颤。
顾林正要说话,傅思珩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这次比之前更加严重。
他踉跄着扶住桌角,右手下意识按住左胸。
“你需要去医院。”
顾林皱眉。
“老毛病,”傅思珩喘息着摆手,“更重要是...咳咳...林教授现在在哪?”
档案显示林教授三年前退休,现居住在城郊疗养院。
顾林立即部署行动,却在转身时瞥见傅思珩口袋里滑落的一张老照片——年轻的傅思珩站在医学院门口,身旁正是林教授。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致我最优秀的学生,愿你在犯罪心理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雨幕中,警车呼啸驶向疗养院。
就在这时,傅思珩的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未读消息显示:“‘你终于找到他了,思珩。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