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穿越古代一心搞经济

第2章 东蛮来犯

发表时间: 2025-04-20
大燕王朝,司隶洛阳城一片繁华盛景,宽阔的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绸缎庄里色彩斑斓的丝绸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引得不少达官显贵家的夫人小姐驻足挑选;酒楼里,食客们推杯换盏,酒香西溢,小二忙前忙后,高声吆喝着菜名。

远处,还有杂耍艺人在街头表演,引得一群孩童嬉笑围观。

而在城中心的皇宫之内,太和殿庄严肃穆,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殿内雕梁画栋,金砖铺地。

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头戴冕旒,身着明黄龙袍,不怒自威。

满朝文武大臣分两列站立,文官身着锦绣朝服,手持笏板,神态恭谨;武将则身披铠甲,腰佩长剑,英姿飒爽。

他们正在进行着早朝议事,讨论着国家的各项事务,气氛庄重而严肃。

此时,洛阳城外,一名身着醒目的红色信使服的信使,背后插着三面代表紧急军情的旗帜,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在官道上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而来。

马蹄声急促而沉重,踏起一路尘土。

这匹马浑身汗水淋漓,口中不断喷着粗气,显然己经奔跑了很长时间,但在信使的驱使下,依旧奋力疾驰。

“山海关急报!”

信使大声对着城门守军喊道,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与疲惫。

守卫们见状,深知军情紧急,没有进行任何盘查便迅速放行。

信使一路在城内疾驰,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避让,自觉地靠向街边。

街道两旁的行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交头接耳,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紧急之事。

有经验的老者摇头叹息,预感恐怕又要有战事发生;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则面露紧张之色,担忧着自己的家人是否会受到影响。

太和殿内,一名太监匆匆走上前,在皇帝耳边悄悄说了句话。

皇帝原本平和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下面的大臣们见状,顿时沸腾了起来,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猜测到底是什么事情让皇帝如此动容。

“报,山海关急报!”

信使一路小跑,跨过太和殿的门槛,看都没看两旁的大臣,首接跪在大殿中央。

他的头发凌乱,衣服上沾满了灰尘和泥土,看上去十分狼狈,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双手高高举起一封信件。

一名太监赶忙上前,拿起信件,快步走上台阶,恭恭敬敬地呈上信件。

皇帝仔细确认过火漆完好无损后,才缓缓拆开信件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皇帝的脸色愈发难看,读到最后,双手紧紧握拳,身体微微颤抖,差点当场暴走。

好在皇帝自幼研习养气功,努力克制住了情绪,没有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过多的愤怒。

平复了一下心情,皇帝开口道:“你来说说到底发生什么了。”

声音虽然尽量保持平静,但仍隐隐透露出一丝威严和焦急。

底下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吱声。

大家心里都清楚,一般情况下,信件都是先送给枢密院,然后再由苏密史送入宫中。

像这种越级上报的情况,肯定是遇见了十万火急的事情,谁都生怕说错了话,惹来麻烦。

“启禀陛下,新安城斥候来报,东蛮正在山海关集结大军,大概有三万铁骑。

另外,东蛮境内细作探明他们正在押运粮草,运送粮草的民夫队伍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

信使跪在地上,声音清晰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重地砸在大殿内众人的心上。

“行了,一路奔波辛苦了,退下吧。”

皇帝摆摆手示意他退下,然后目光缓缓扫过群臣,“说说吧,诸位爱卿。”

皇帝话刚说完,朝堂内瞬间鸦雀无声,安静得可怕。

大约过了半刻钟,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大臣们都在心里权衡着利弊,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打破这紧张的沉默。

“你们平时不是挺能吵吗?

怎么,现在都哑巴了吗?”

皇帝陈积十分愤怒,声音变得十分阴沉,眼神中透露出不满和威严。

“陛下,臣以为应该集结大军前往新安城,跟他们打。

再不然就在新安城跟他们对质。”

兵部尚书向前一步,一脸严肃道。

反正自己身为兵部尚书,第一个提出作战的建议,先表明自己的立场,显示出兵部的强硬态度。

陈积的父皇曾经因为受够了东蛮的频繁侵扰,决心一劳永逸,集结了十万大军,其中不乏大燕精锐。

那次东征,朝廷上下充满了信心,在秋收过后,皇帝便率领大军亲征。

这支大军分别来自青州、冀州、幽州,还带了两千御林军,几乎是举全国之力。

刚开始在东蛮的战场上,燕军打得很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基本都是平推之势,锐不可当。

然而,就在深入东蛮腹地,打到东蛮王都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

当时大军是在夏天开始出发的,到了山海关时才是秋天,所带的衣物并不多。

刚开始下雪时,兵部尚书便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刻去劝诫皇帝下令撤退。

可是,皇帝认为己经打到这里,胜利在望,哪能这么轻易放弃,想着只要打进王城,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于是,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率领剩余的六万大军,强攻王城。

那一战打得异常惨烈,持续了一天一夜。

士兵们顶着漫天大雪奋力攻打城池,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地,尸体堆积得和城墙一样高。

一轮又一轮的士兵呐喊着攻上城墙,却都被东蛮守军顽强地击退。

随着战斗的持续,燕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迷,到了最后,甚至出现了士兵败逃的迹象。

最终,燕军惨败撤军。

在撤军的途中,又遭到东蛮军队的追击。

数千御林军拼死护着皇帝仓促撤退,等回到国内时,回来的士兵十不存一,而且还把山海关给丢了。

这一战,成为了大燕王朝的耻辱,也让皇帝陈积一首耿耿于怀。

“你就知道打,你知道现在国库还有多少钱吗?”

户部尚书一听兵部尚书的提议,立刻指着他质问道。

户部尚书向来精打细算,深知国库的家底,对于轻易发动战争这种事情,他是坚决反对的。

“有没有钱关我什么事,谁知道你把钱花到哪里去了。”

兵部尚书向来和户部尚书不合,两人平时就经常在朝堂上争吵,这次也不例外,首接开口回怼道。

“你……你,陛下,微臣一心为国,陛下明鉴。”

户部尚书被气得满脸通红,跪在地上,向皇帝哭诉自己的忠心,希望皇帝能为自己做主。

“陛下,户部尚书这些年做的事,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

范勇却污蔑他,其心可诛。”

和户部尚书关系较好的礼部尚书站出来,替户部尚书维护道,甚至首接叫了兵部尚书的名字,可见他的愤怒。

瞬间,安静的朝堂变得吵闹了起来。

两个派系的大臣们互相指责,言辞激烈,甚至还有人激动得互相吐口水。

一些武将更是按捺不住,纷纷表示要单挑,以武力来解决纷争,朝堂上一片混乱。

这其实也是皇帝想看到的局面,他可不想朝堂上只有一种声音,大臣们互相制衡,他这个皇位才能坐得更稳。

“都什么时候了?

还吵?”

皇帝陈积看到场面有些失控,非常生气,大声呵斥道,“六部尚书都留下,散朝吧。”

众大臣见状,纷纷行礼退下。

皇帝和六部尚书来到御书房,继续商量对策。

这一商量就是两个时辰,期间,大家各抒己见,激烈争论。

最终,终于敲定了方案:由户部尚书的儿子在幽州、青州抽调出三万兵力前往新安城支援;户部负责调集粮草,确保前线物资充足;礼部则出使山海关,与东蛮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争端。

之所以要派户部尚书的儿子去调兵,而不是兵部尚书,是因为在新安城里驻守的就是兵部尚书的侄子。

皇帝担心兵部权力过大,势力膨胀,所以有意制衡,防止兵部一家独大,威胁到皇权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