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爸给了叶欢一个小背篓,说:“小囡,给你看看种地葛辛苦!”
昨天拔的萝卜还放在地里面,今天她们要去再拔一些,然后背回来。
叶欢知道,他爸这是想让她知难而退。
下午回家时背篓是她妈给她装的,装的并不多,装的时候他爸就在旁边看着。
叶欢回想自己以前背东西也很厉害,于是又自己抓了几个往背篓上面。
回家的路是下坡,叶欢真是咬着牙背回家的,因为实在背不动,只好一路的歇着回来,有几次歇的时候背篓位置没放对,太低,起来的时候起不来,她差点就大头朝下栽了下去。
等到了家,她放背篓的时候还被背篓坠了个四脚朝天,萝卜也全被甩在了地上。
她气喘如牛,可担心的却是被她爸看见她的狼狈样子。
不过还好他们都没看见。
等到叶欢刚刚往地上站起来,他爸也刚好往堂屋里面走出来了,见他居然也到家了,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说:“哟,我小囡厉害的嘛!”
叶欢逞强说:“我就说我能背得动。”
说完她就往灶房那边走,一离开她爸的视线,她就再也绷不住双脚打起了颤。
她感觉自己双腿都快要闪断了。
没背过重东西的人是不会懂背重物走下坡路的恐怖的。
第二天,他爸赶了小马车去地里。
叶欢想,看来他爸还是对她不忍心。
到了地里面,叶欢又在地里面到处走左看看右看看,然后眼睛盯着远处的观景楼陷入了沉思。
他们家在这里大概有20多亩的山地,如果她要种果树,当然是用他们家的地更有助于节约成本。
选择这里不止考虑到节约成本,还因为在他们家地的对面就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落霞沟。
落霞沟在一个山包包上,整体地形像一平底锅里面装一个荷包蛋,锅就是四周的山,往松岭村连下来的那条路,就是糊在锅边的一点蛋液,中间的“荷包蛋”还是七彩的。
红土地上因为农民种的庄稼不同,四时之景,亦有不同。
早上太阳往对面的山顶上爬起来,云朵像顽皮孩子手里扯着风筝,在山头飘来荡去,于是太阳就变得含羞带怯,
偶有簇簇光线从云朵缝隙里射下来,然后就在荷包蛋上面投下斑斑勃勃的影子。
这个时候总有赶早出门干活的农人。
自然的光影就是舞台上幻彩的灯光,而“荷包蛋”就成了农人的舞台。
偶有微风来吹动上面的农作物,万丈光芒之下,七彩的颜色就流动起来。
这种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赞美丁达尔效应在自然界中创造出的美景是如此的鬼斧神工。
当然,这些是叶欢去读大学之后才欣赏出来的。
以前他对这些美景的感受和这里的村民是一样的。
就是些红泥巴长了些庄稼,下点雨干活的时候就非得脱掉鞋子,否则粘在鞋底时,干起活来,两腿沉重如同灌铅,是相当的影响速度。
并且等干完一天活再回家,脱了鞋子来洗,那红土就像红颜料粘在手脚上,是一道洗衣粉,一道洗涤剂,一道肥皂都洗不干净的。
早些年落霞沟也不叫落霞沟,真名叫做陷塘地,不过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山沟沟,甚至到现在,年长一些的村民依然还叫它陷塘地。
之所以出名,据说是台湾那边来了几个摄影爱好者把夕阳下燃烧的红土地拍回去外国参加了一个什么比赛,然后还得了大奖,于是这个山沟沟就出名了,号称是上帝遗落人间的调色盘。
名字也取的诗情画意起来,从“陷塘地”变成了落霞沟。
落霞沟建了个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的人和站在他们家地里面的人,可以两两相望。
叶欢打的就是她地里面果子成熟了,游客能进园摘果子的主意。
叶欢看了一会儿,看到对面坡坡上又有导游抬着一根小旗杆引着一行人往观景台走。
没过多久,那边就有游客对着那落霞沟深处那个七彩的荷包蛋大喊大叫。
不知怎么的,叶欢看了觉得很好笑。
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就像久居大城市,一下子来到了幽渊深壑旁边的人那样,喊两声能释放内心的愁绪。
看到有游客来,她要在这里种果树的决心就越发的坚定了。
到时候他在他们家果树这边拉个大横幅,那边能看得清清楚楚。
她在这边吆喝几声,那边游客保准往这边来。
但是他们家那20亩是肯定不够的,昨天他跟他爸妈在地里面就已经讨论过了。两天时间也足够他了解周围的地形。
这一片除了他们家那20亩,还有4家人的地,如果把地都租过来,能翻两个山头。果树开启花来能吸引游客拍照,果树结出果来,还能吸引游客过来品尝。
真是横也赚钱,竖也赚钱。
叶欢越想就越是美滋滋。
目前有一个问题,就是从她家到陷塘地的这段路不行。等到真的筹备起来栽树,总不能还是用小马车拉吧?
就算真的能克服这样的困难,他日游客往这里来,要是车开不过来总之也会很影响入园体验的。
下午5:30左右,叶欢和叶母以及一车大萝卜坐在小马车上,他爸赶着马,颠来颠去。往家走。
一路上她都心事重重。
养殖和种植都要成规模才好管理,她的初步构想是前期先把果树种下来,就像她爸说的一样,不管什么树从种下去到能结果都要一定的周期,所以种下来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面她定然是没有什么收入的。
她需要在这段时间里解决生存问题。
近一个星期来,她晚上都翻来覆去的在床上烙饼,最后决定把树种下去之后,她就先弄一些鸡来养。
养鸡是有原因的。
她先想到的其实是养猪。
在沙松村传统的养殖方式,猪吃的是熟食。
这种方式她得去山上找柴,还得下地找猪草,完事还得买粮食碾碎成面,粮食掺杂猪草,煮好了才可以拿给猪吃。
这种方式,先不谈猪是否长得快,只说每天又是上山又是下地还得碾面,靠她一个人又能养得了几头猪?
稍微先进一些的方式便是给猪吃生食,这种方式不管猪是吃面还是吃猪草,都只要整碎了就可以直接拿给猪吃。
但是她家现在还养着三头猪。
猪是真的能吃,她现在手里就只有之前上班剩的2万块钱,栽树还有好多地方得要钱,等到真正把树栽起来之后,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借到钱来买。
这么算起来买猪的成本还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