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读书变强:从孙少平到人民作家

第二章 饥饿的青春

发表时间: 2025-10-22
天光彻底放亮,破败的农家小院无处遁形。

孙少平跟着家人们沉默地走出屋子,冰冷的晨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

父亲孙玉厚蹲在院墙根下,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那张被岁月和苦难刻满沟壑的脸庞更显愁苦。

哥哥少安己经利索地收拾着农具,准备去队里上工,他看了一眼少平,眼神里是兄长特有的、混合着关切与期望的复杂情绪。

姐姐兰花在灶台边忙碌,锅里翻滚着能照见人影的稀粥。

妹妹兰香怯生生地站在一旁,小手冻得通红。

这就是他的家。

一贫如洗,却也是此刻他在这个陌生世界里唯一的锚点。

“少平,快些吃,吃了好去学校。”

姐姐兰花将一碗几乎清澈见底的粥和一个黑乎乎的窝窝头递到他面前。

那窝窝头粗糙剌手,是用最次的高粱面掺了麸皮做的,吃下去像吞沙子,还带着一股难以形容的酸涩味。

粥里零星飘着几片菜叶,寡淡无盐。

孙少平接过碗,学着原主的样子,蹲在门槛上,埋头大口吃起来。

胃里强烈的饥饿感让他暂时忽略了食物的粗粝,生存的本能压倒了一切。

他知道,这己经是这个家庭能给他的、最好的东西了。

去县城的路上,他与同村的金波结伴而行。

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黄土,打在脸上生疼。

他们裹紧单薄的衣衫,缩着脖子,沿着蜿蜒的土路默默前行。

脚上的布鞋很快就被尘土浸透,冰冷刺骨。

“少平,今天……能借我半个黑馍不?”

金波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声音在风里有些飘忽,“晌午实在顶不住。”

孙少平心里一沉。

他自己也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高中男生正是能吃的年纪,那点口粮根本不够。

他看着金波同样菜色的脸,点了点头,“嗯,到时候分你。”

这就是他们的青春,与饥饿如影随形。

县城高中,是另一个世界,却又与双水村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走进校门,那种无形的阶层感便扑面而来。

穿着体面、端着铝制饭盒去食堂打甲菜(偶尔有肉星)的学生,与他们这些从土坷垃里爬出来的农村娃,泾渭分明。

午饭时分,这对比达到了顶峰。

学生们按照各自的阶层,自然地分成了几堆。

孙少平和金波等人照例聚在食堂角落的窗台下,各自拿出带来的干粮。

黑面馍,高粱饼,颜色深沉得像脚下的土地。

他们默默地啃着,就着从食堂大水缸里舀来的、带着漂白粉味的免费菜汤。

不远处,郝红梅和顾养民他们,则坐在食堂的长凳上,饭盒里是黄澄澄的玉米面馍,甚至偶尔能看到白面馍的影子,菜也是油水稍足的乙菜。

郝红梅偶尔会朝这边瞥一眼,目光与孙少平接触时,便迅速移开,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和疏远。

孙少平能感觉到原主残留的那点微妙的悸动与失落,但他自己的灵魂占据了主导。

他清楚地知道,郝红梅的选择无关对错,只是这残酷现实的缩影。

他将最后一口黑馍塞进嘴里,用力咀嚼,那酸涩的味道仿佛渗入了心里,却又催生出一种更加坚硬的东西。

下午没有主课,他习惯性地走向图书馆。

那是他在这饥饿青春里,唯一可以暂时忘却肉体痛苦的精神避难所。

狭小的图书馆光线昏暗,书架上的书籍大多陈旧,却散发着令他心安的墨香。

他正沿着书架慢慢搜寻,一个清脆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孙少平?”

他转过头,看到一张明媚鲜活的脸庞。

田晓霞。

她穿着这个时代少见的、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剪着利落的短发,眼睛里含着笑意和一丝好奇,手里拿着几本厚厚的书和一叠《参考消息》。

“我看你最近老是来这儿。”

田晓霞落落大方地说,“你也喜欢看书?”

“……嗯。”

孙少平点了点头,有些局促。

面对这个如同阳光般的女孩,原主的自卑和他自身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交织在一起。

“真好!”

田晓霞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同类,“我最讨厌那些只晓得死背书的人了。

你看《参考消息》吗?

外面世界变化可快了!”

她热情地将手里的报纸递过来一份。

孙少平接过那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心头微震。

这是连接这片封闭黄土地与外部广阔天地的桥梁。

他看着眼前神采飞扬的田晓霞,忽然明白了原主为何会对她产生那样朦胧而美好的情感。

他们靠在书架旁,低声交谈起来。

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到《参考消息》上关于科技的报道,田晓霞的思想远比这个时代大多数同龄人开阔,她的言谈充满了朝气和一种不谙世事的理想主义。

“……所以我觉得,我们年轻人,不能只看着脚下的黄土,得知道世界有多大!”

田晓霞挥舞着手臂,语气坚定。

那一刻,孙少平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仿佛自己也汲取到了一些力量。

精神上的共鸣,暂时压倒了肠胃的空虚。

告别田晓霞,离开图书馆时,天色己近黄昏。

系统的光屏在他意念中浮现。

阅读点:60该为下一步做打算了。

他想起了系统商城。

意识沉入,一个简单的列表展开。

琳琅满目的技能和状态让他眼花缭乱,但许多都呈现灰色,显示阅读点不足。

强记术(初级):30点快速阅读(入门):20点基础格斗术:50点体质微幅强化:80点……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两个选项上:情感共鸣(微弱):被动能力。

提升对他人情绪与处境的理解与感知力,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兑换需:30点。

细节捕捉(初级):被动能力。

提升对周围环境、人物特征、事件细微之处观察的敏锐度。

兑换需:30点。

这两个能力,对于他想要进行的“写作”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没有过多犹豫,他选择了兑换。

兑换成功!

阅读点-60。

剩余阅读点:0。

两股清凉的气息瞬间融入他的意识,世界在他眼中仿佛变得有些不同了。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他下意识地观察着周围。

他看到蹲在街角的老农,脸上每一条皱纹里嵌着的不仅是尘土,更是认命般的麻木;他看到推着独轮车的汉子,手臂上虬结的肌肉和绷紧的青筋,诉说着生活的重压;他甚至能感觉到风中传来的、不同食物气味背后所代表的家境差异……这种感知细腻而深刻,带着一种沉甸甸的重量。

晚上,躺在集体宿舍冰冷的床铺上,听着室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和梦呓,孙少平睁着眼睛,毫无睡意。

田晓霞带来的思想冲击,系统赋予的新的感知能力,与白日里饥饿的肠胃、郝红梅疏离的目光、金波的恳求、以及家中父兄沉默劳作的背影,全部混杂在一起,在他脑海中翻腾、发酵。

一种强烈的、不吐不快的冲动,在他胸中积聚。

他悄悄摸出那本粗糙的记账本和短铅笔,借着窗外漏进的微弱月光,在第一页空白处,用力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两个大字:黄土。

然后,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积蓄力量,随即开始书写正文。

笔尖沙沙,如同春蚕食叶,又像是这片沉默土地本身发出的、低沉而压抑的呜咽。

他写父亲孙玉厚那***裂粗糙、永远洗不净泥土的大手;写哥哥少安在黎明前的寒风中走向田埂的、过早承担起生活重担的背影;写锅里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写妹妹兰香看着别人家孩子吃白面馍时,那渴望又懂事的眼神……他将情感共鸣与细节捕捉的能力运用到了极致,把原主的记忆、自身的感受与系统的辅助完美融合。

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甚至刻意忽略的苦难细节,此刻无比清晰地呈现在笔端,带着血与泪的温度。

他写下的,不仅仅是孙少平一家的故事,更是这片黄土地上,千千万万沉默的、挣扎求生的农民共同的命运。

笔在纸上艰难地移动,仿佛在开垦一片坚硬而荒芜的土地。

他不知道这篇名为《黄土》的东西最终会走向何方,但他知道,他必须写下去。

这是他对抗饥饿、对抗命运、在这个陌生时代找到自身存在意义的方式。

夜色深沉,唯有那支短铅笔在粗糙纸面上划过的细微声响,固执地响着,首到月落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