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缕晨光透过窗帘缝隙,刺在曾杰脸上。
他竟靠着墙壁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手机,屏幕停留在外卖骑手的收入明细界面——8.5元,数字真实得刺眼。
没有预想中的精神亢奋,反而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如同大病初愈。
意识深处那一万个“光点”依旧恒定,如同背景噪音,提醒着他昨夜的一切并非幻觉。
他尝试集中精神去“触碰”其中一个,比如那个正在送外卖的“影1074”,立刻便能感知到其正处于“接单中”的状态,位置在城西的某个商业区。
一种奇特的,仿佛多了一万个延伸肢体的感觉,笨拙而陌生。
胃里的磨刀石还在,但催命的己经不是饥饿,而是另一种更急切的东西——验证,以及……扩张。
一个外卖员,哪怕效率再高,一天能跑多少钱?
一两百?
三百顶天了。
对于他眼下的窟窿,对于那潜藏在心底、悄然滋生的野望,太慢了。
他需要更多的“影子”,进入更多能快速产生现金流的领域。
念头刚落,意识中便有数十个“光点”同时闪烁起来,冰冷的意念如同潮水般反馈回来,简洁、高效:“指令分析:批量获取收入。
推荐低门槛、高流动性领域。”
“选项A:共享单车运维。
预计可立即投入人数:50。
日均人均产出预估:80-150元。”
“选项B:临时搬运工/日结劳工。
预计可立即投入人数:100。
日均人均产出预估:150-300元。”
“选项C:早餐摊点运营。
预计可立即投入人数:20。
需初始食材采购资金。
日均人均产出预估:200-500元。”
曾杰的心脏猛地一跳。
不是单一的执行,而是分析、推演、提供方案!
这些“影子”并非简单的傀儡,他们拥有……智能?
或者说,某种高效的、基于目标的逻辑处理能力?
早餐摊点?
这个选项让他愣了一下。
印象中,那是起早贪黑、烟熏火燎的小本生意。
但人均产出预估却最高,而且……似乎操作性更强?
他想起了公司楼下那个永远排着长队、老板忙得脚不沾地的煎饼果子摊。
每天早上,那里都挤满了和他一样睡眠不足、用高碳水食物强行开机的社畜。
“授权选项C。”
他在心中默念,“启动……十个早餐点。
位置覆盖高新区主要写字楼和地铁口。
启动资金……”他看了一眼手机里刚到账的八块五,苦笑一下。
这点钱连袋面粉都买不起。
“资金问题如何解决?”
他尝试着询问。
“可调用‘影1074’及后续同类活动产生的即时收益。
或,启动微小信贷获取(风险评估:低,但存在信息追溯可能)。
建议方案一。”
“就用方案一。”
曾杰立刻决定。
他不想留下任何不必要的信贷记录。
“指令确认。
‘晨曦’计划启动。
执行单位:影101至影110。
目标:覆盖十个高流量点位。
启动资金由‘影1074’及后续骑手收益实时注入。”
指令下达的瞬间,曾杰能清晰地“感知”到,十个特定的“光点”脱离了静止状态,开始高效移动。
他们分散向城市的不同区域,目标明确——最近的菜市场、批发市场、厨具店。
与此同时,外卖骑手“影1074”及其后陆续被激活投入送餐业务的几个“影子”(他注意到后台又多了几个陌生的骑手编号),接单频率似乎陡然提升。
手机开始频繁震动,收入提示一条接一条地弹出:蜂鸟快送您有一笔新的收入:6.8元。
美了么您有一笔新的收入:9.2元。
饱了么您有一笔新的收入:7.5元……小额的收入如同溪流,源源不断汇入他的账户。
而几乎在每一笔收入到账的瞬间,对应的资金就被划走,用于采购面粉、鸡蛋、食用油、酱料、一次性餐盒……他甚至能模糊地“看到”那些“影子”在市场中精准地挑选食材,讨价还价(如果他们需要的话),然后以最快速度奔赴预设点位。
效率高得令人发指。
七点整。
城市彻底苏醒,通勤的洪流开始涌动。
曾杰简单洗漱后,如同往常一样,挤上了通往高新区的地铁。
车厢里弥漫着汗味、包子的油腻气味和疲惫的沉默。
他靠在门边,闭上眼睛,意识却沉浸在那十个刚刚开张的早餐点上。
位于他公司楼下地铁口C出口的,是“影101”。
通过那种奇妙的连接,曾杰能“共享”到极其有限的感官信息——主要是位置和一种模糊的“状态”反馈。
他“感觉”到“影101”己经支好了简易的摊车(不知道从哪弄来的),炉火升起,面糊准备好,鸡蛋、生菜、薄脆、香肠码放得整整齐齐,如同接受检阅的士兵。
第一个顾客上前。
“煎饼果子,加蛋加肠,不要葱。”
“影101”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点头,舀面,摊饼,动作流畅、精准、没有丝毫冗余,像一台精密的机器。
打蛋,涂抹酱料,撒上芝麻和香菜(顾客没说不放香菜),放入薄脆和香肠,折叠,装袋,收款码展示。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顾客扫码付款。
几乎是同时,曾杰手机一震。
支付宝收到“**煎饼摊(地铁C口)”付款11元。
成了!
真实的收入,来自一个完全由他掌控的早餐摊!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上班族们很快发现了这个新出现的、效率奇高的摊点。
没有热情的吆喝,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有快得让人安心的操作速度。
队伍迅速排了起来。
不仅仅是“影101”。
曾杰的意识里,另外九个点位也陆续传来“开张”和“收入”的反馈。
位于另一个热门地铁口的“影102”主打手抓饼和豆浆,位于某大型写字楼后门的“影103”则推出了饭团和咖啡的简易组合……他的手机开始像抽风一样震动起来,各种收款提示音连绵不绝,金额不大,多是几元到十几元,但频率极高。
微信支付收到“早餐车(创业大厦)”付款8元。
支付宝收到“元气早餐(科技园A座)”付款13元…………曾杰站在拥挤摇晃的地铁车厢里,感受着口袋里手机的持续震动,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出的、来自不同摊点名称的收款信息,一种极其怪异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底层社畜,正站在早高峰的地铁里,远程指挥着一场遍布城市角落的、无声的“早餐战争”。
而他那些沉默的“士兵”们,正以惊人的效率,从无数匆忙的上班族手中,攫取着微不足道却汇聚成流的财富。
当他随着人流挤出地铁,走向公司大楼时,特意绕路经过了地铁C口。
他一眼就看到了“影101”。
那个穿着干净白色围裙、戴着口罩和帽子的身影,正以一种非人的稳定速度处理着面前的队伍。
摊车前己经排了十几个人,但队伍前进的速度肉眼可见。
没有人抱怨等待,反而都带着一种对高效服务的满意。
曾杰没有停留,快步走过。
在走进公司旋转门的那一刻,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左手食指上的戒指。
冰凉的触感传来。
他回头,看了一眼远处那个忙碌的早餐点,又看了看手机锁屏界面上,那短短一小时内,己经累积到西位数的未读收款通知汇总。
他的嘴角,再次勾起那抹复杂的弧度。
这一次,茫然和恐惧褪去不少,一种名为“掌控”的实感,正悄然生根发芽。
这顿早餐,味道似乎格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