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虚拟坟场管理员,死者账号代骂服务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26

我盯着屏幕上那封邮件,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提前宣告终结。

尊敬的林秋先生:经核查,您在过去三个月内未能达到公司最低绩效标准。根据劳动合同第7条第3款规定,您的聘用关系将于本月底终止...

我被炒鱿鱼了。

在这个一线城市,被炒鱿鱼几乎等于被判了***缓期执行。房租每月五千,信用卡欠着两万,再加上日常开销...我瘫在办公椅上,脑子一片空白。

“林秋,总监叫你去他办公室。”同事小李探头进来,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幸灾乐祸。

我机械地起身,在全体同事若有若无的注视中走向总监办公室。这种当众被辞退的羞辱感,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林秋啊,公司这也是无奈之举。”总监假惺惺地叹了口气,“最近行业不景气,你又是团队里绩效最差的...这样,多给你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今天就把手续办了吧。”

我知道真正原因是什么——上周部门聚餐,我这个“不懂眼色”的愣头青,当众指出了总监某个数据的造假行为。职场上,实话实说的人从来活不长。

抱着装满个人物品的纸箱走出写字楼时,天空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没带伞,任由雨水打湿衣衫,仿佛这样就能掩饰脸上的泪痕。

回到十平米的出租屋,我扔下纸箱,直接瘫倒在床上。手机不断震动着,微信群里的消息一条接一条——

“听说林秋被开了?”

“是啊,当场就被赶走了,真惨。”

“绩效太差了吧,早就该走了。”

“这下他完蛋了,还欠着房租呢...”

我猛地将手机摔到墙上,世界终于清净了。

第二天,我开始了绝望的求职之路。然而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疫情后的就业市场已然饱和,比我优秀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我这个刚被“优化”出来的 loser。

一周后,房东下达最后通牒:三天内交不上房租,就卷铺盖走人。

那是周三晚上,我坐在电脑前,已经快要放弃挣扎。银行卡余额只剩下132.4元,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绝望中,我无意间点开了一个深网论坛的链接。

“高薪***,不限地点,无需露面,日结。”

这种广告一般都是骗局,但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按照提示,我发送了一份简历到指定邮箱,内容全是胡编乱造——反正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出乎意料的是,半小时后我就收到了回信:

“林先生:您的简历已通过初审,请于明日下午2点至以下地址面试:星河路44号,暗号‘虚拟扫墓人’。”

星河路44号?那不是城市墓园附近的地址吗?我心里直发毛,但穷比鬼更可怕。第二天,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那是一座老旧的办公楼,电梯摇摇晃晃地停在四楼。我顺着昏暗的走廊走到404门前,深吸一口气,敲了门。

“暗号。”门内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虚拟...虚拟扫墓人。”

门开了条缝。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打量了我一番,然后才完全打开门。房间内堆满了电脑主机,屏幕上流动着我从未见过的代码。

“我叫Zero,”他伸出手,“‘虚拟坟场’项目的创始人。”

Zero解释说,他开发了一个系统,能够获取逝者生前的社交账号权限。但由于某些“原因”,他不能亲自操作系统,需要找一个“管理员”。

“我们的业务有三类:一是代发布遗言;二是完成逝者未竟的遗愿;三是...”Zero停顿了一下,“代骂服务。”

“代骂服务?”

“就是用死者的账号,痛斥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Zero面无表情地说,“有些死者生前忍气吞声,死后应该有人替他们发声。”

这游走在法律和伦理边缘的业务让我脊背发凉。“这...合法吗?”

Zero笑了:“法律还没跟上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谈合法性,只谈需求。现在的问题是,你愿意做这个管理员吗?”

“为什么选我?”

“因为你足够绝望。”Zero直白地说,“绝望的人才会守住秘密。月薪三万,奖金另算。干不干?”

三万元!我咽了口唾沫,内心天人交战。最后,贫穷战胜了道德感。

“***。”

Zero满意地点头,递给我一个U盘:“里面有操作手册和首批10个账号。记住三条规则:第一,永远用死者的语气发言;第二,不要接熟人的单子;第三,绝对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

回到家,我插上U盘,里面是一个名为“虚拟坟场”的软件。登录后,10个逝者的社交账号呈现在眼前,每个账号下面都有详细的生平资料和待办事项。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点开了第一个账号。

用户名叫“清风明月”,是一位因癌症去世的女教师。她的遗愿清单上只有一条:“告诉李主任,他教师评级时收受贿赂的事情,我一直都知道。”

我深吸一口气,模仿着这位老师的语气,用她的账号给那位李主任发了私信:

“李主任:我虽已离去,但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去年评级时,你收了张老师两万元才给了她优秀等级。这些钱被打包成‘茶叶’,我记得很清楚。希望我走后,你能公正待人。”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我的手在颤抖。几分钟后,对方回复了:

“你是谁??王老师已经去世两周了!”

我按照操作手册上的指导回答:“账号设置为定时消息。愿您余生清白做人。”

对方再无回应。一小时后,我的账户收到了第一笔奖金——5000元。

这么容易?我盯着银行余额,简直不敢相信。

随后几天,我陆续完成了几个简单的遗愿发布。有的只是向家人传达最后的爱意,有的是公布自己珍藏的食谱,还有的是向朋友道别。

直到我点开了第七个账号。

“往事随风”,一位因职场欺凌而***的年轻人。他的代骂清单上有一个名字:前上司赵总。

资料显示,这位赵总长期打压“往事随风”,窃取他的创意,最后还诬陷他泄露公司机密,导致他被行业封杀。在遗书中,死者明确写道:“若不是赵鹏,我不会走到这一步。”

但同时,注意事项中标注着:此目标为某大公司高管,影响力大,需谨慎处理。

我犹豫了。这已经超出了简单的遗愿范畴,更像是一种复仇。

正当我犹豫时,Zero发来消息:“接单吗?这个客户额外加价五万。”

五万元!我仿佛听到房东的敲门声和信用卡的催款通知。手指不由自主地移动到了确认键上。

“接。”

我花了整整一天研究“往事随风”的生平、语言习惯和遭遇。最后,我选择在晚上九点——通常公司高管休息前刷手机的时间——用逝者的账号发了一条@赵总的公开微博:

“赵总:我已离开这个世界,但有些事情必须公之于众。去年三月的A项目创意是我提出的,你却在汇报时把我踢出名单;去年底的客户回扣,你走了私人账户;还有你让我做的假账,全部资料我已经备份。若有必要,这些信息会自动发送给纪委。”

这条微博像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行业圈。

一小时内,转发量破万。赵总紧急回应:“账号被盗!已报警!”

但我按照手册上的指示,继续以逝者的语气回复:“账号没有被盗,这只是定时发送的消息。你知道我对技术的精通,赵总。记得吗?你总是利用我这方面的才能为你处理‘私事’。”

接着,我放出了一段音频,是赵总让“往事随风”做假账的谈话录音——这是逝者生前预留的证据。

两小时后,微博热搜第一:#某公司高管赵某被实名举报#。

三小时后,赵总所在公司发布声明:已暂停赵某所有职务,配合调查。

第二天清晨,我的账户收到了五万元奖金和一条新消息:“做得很好,客户很满意。——Zero”

看着新闻里赵总被带走调查的报道,我内心五味杂陈。有那么一刹那,我为帮助逝者发声而感到欣慰;但转瞬之间,又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笼罩——我到底在做什么?这真的是正确的吗?

这种矛盾心理很快被银行余额的上涨所冲淡。一个月后,我已经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有了不少存款。

“虚拟坟场”的业务越来越火爆,甚至开始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我按照规则仔细筛查,只接那些证据确凿、情理分明的单子。

直到那天,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

我的前总监,刘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