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帖子瞬间引爆了整个校园论坛。
我没有掺杂任何个人情绪,全文都是纯粹的数据分析。
「一部顶配 iPhone17,官方售价 17999 元。」
「国家一档贫困补助,每年 8000 元,分摊到 1 个月,每月 666 元。」
「这意味着,许同学需要不吃不喝,攒够近8个月的补助,才能买下这部手机。」
「我们再来计算***收入。根据学校周边家教、服务员等岗位的平均时薪,要税后挣到 18000 元,至少需要工作 900 个小时以上。」
「假设许同学真的这么努力,那她的早已远超贫困线,是否还具备领取国家补助的资格?」
帖子下面迅速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许思思的拥护者,骂我「数据怪物」、「冷血无情」,只会揪着女孩子的消费不放,并坚称她就是「勤工俭学励志典范」。
另一派则认为我的分析有理有据,一个真正的贫困生,是绝不可能有这样的消费观念的。
舆论开始发酵。
许思思很快发了一篇长文回应。
她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如何做七八份***,如何累到生病也不敢休息,如何省吃俭用才实现了自己的「手机梦」。
文章最后,她将矛头直指我这个匿名发帖者,说我就是出于「阴暗的嫉妒心理」,见不得别人好。
江川立刻在球队群和自己的朋友圈疯狂转发,公开力挺许思思,怒斥「网络喷子躲在键盘后伤人」。
看着他们的表演,我只是更新了我的原帖。
这次,我附上了一张匿名获取的全市家教时薪数据图表,用最简单的方式,戳破了她的谎言。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要达到许同学所说的收入水平,她的***时间将与满课的课表产生严重冲突。除非她会分身术。」
这张图表,比任何文字都有说服力。
江川球队里的队友们开始私下议论,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一个匿名账号给我发来了私信。
「楼主,我曾是她的室友,后来实在受不了,被她用一些手段逼走了。」
我的心跳了一下。
「她有一个从不示人的小号,专门在二手平台上卖东西。神神秘秘的。」
「前室友」给了我一些关于那个小号 ID 的模糊线索。
但这对我来说,足够了。
我打开电脑,根据这些零散的线索,开始在各大二手平台进行数据追踪和匹配。
半小时后,我成功锁定了许思思的二手平台账号。
当我看到她最新上架的商品时,我笑了。
那是一堆崭新的、还带着其他同学「爱心捐赠」标签的衣物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