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己过数月。
长安城中的诗会向来是文人雅士云集之地,此次诗会更是备受瞩目。
苏锦璃在父亲的殷切期望下,精心装扮后前来参加。
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的罗裙,裙袂上绣着的朵朵梅花栩栩如生,仿佛在寒风中傲然绽放。
她的发髻梳得精致而典雅,一支翡翠发簪点缀其间,更显她的端庄秀丽。
踏入诗会的园林,苏锦璃的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紧张。
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如此盛大的诗会,上次与李逸风的相遇仍历历在目,不知今日是否还能见到他。
园林中布置得美轮美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水波光粼粼,岸边的垂柳依依。
诗人们三五成群,或高谈阔论,或低头沉思,空气中弥漫着诗意与墨香。
苏锦璃随着人流缓缓前行,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忽然,她的眼睛一亮,看到了不远处正与人交谈的李逸风。
他今日身着一袭深蓝色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金色的腰带,越发显得身姿挺拔,气宇轩昂。
苏锦璃的心不禁加速跳动起来,但她还是强装镇定,款步向李逸风走去。
“李公子,别来无恙。”
苏锦璃微微欠身行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李逸风看到苏锦璃,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苏小姐,真是巧啊。”
两人相视一笑,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暗淡无光,唯有彼此的眼中映照着对方的身影。
诗会开始,主持者提出了本次诗会的主题——“春景”。
诗人们纷纷挥毫泼墨,一展才华。
李逸风略作思考,提笔写下一首七言绝句:“春风拂柳绿丝绦,花朵嫣红映碧霄。
燕舞莺啼歌韵里,山川锦绣画屏娇。”
他的字体刚劲有力,诗作意境优美,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苏锦璃也不甘示弱,轻启朱唇吟道:“春日花开满苑香,蝶蜂飞舞采蜜忙。
小桥流水人家近,烟柳画桥诗意长。”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诗作充满了灵动之美,同样令人称赞。
诗会间隙,李逸风与苏锦璃走到湖边的亭子里休息。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苏小姐的诗作越发精妙了,真是令人佩服。”
李逸风微笑着说道。
苏锦璃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李公子过奖了,与公子相比,锦璃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两人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锦璃,我常常在想,若能与你时常这般交流切磋,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李逸风望着苏锦璃,眼神中充满了温柔与期待。
苏锦璃的心中一阵感动:“逸风,我又何尝不是呢?”
自诗会之后,李逸风和苏锦璃的来往更加频繁。
他们一起漫步于长安的大街小巷,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一家热闹的茶馆里,他们坐在靠窗的位置,听着说书人讲述着精彩的故事。
“这故事真是精彩绝伦。”
苏锦璃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逸风为她斟了一杯茶:“锦璃,慢慢品尝,这茶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有时,他们会去集市上挑选一些小玩意儿。
苏锦璃拿起一个精致的香囊,爱不释手。
“逸风,你看这个香囊如何?”
苏锦璃问道。
李逸风点头称赞:“很适合你,买下来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一同前往郊外踏青。
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金黄色的油菜花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
苏锦璃欢快地奔跑在花丛中,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李逸风在一旁看着,心中充满了幸福。
“锦璃,小心些。”
李逸风提醒道。
苏锦璃回过头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逸风,快来追我呀。”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
侯府中,李逸风的母亲察觉到了他与苏锦璃的关系。
“逸风,你与那苏家小姐走得太近了。
我们侯府的门第,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高攀的。”
李母语气严肃地说道。
李逸风坚定地回答:“母亲,锦璃她善良聪慧,我真心喜欢她,不在乎什么门第之分。”
李母脸色一沉:“你这孩子,怎么如此不懂事?
此事我绝不答应。”
而苏家这边,苏锦璃的父亲也对她与李逸风的交往表示担忧。
“璃儿,侯府深宅大院,规矩繁多,你若嫁过去,未必能过上舒心的日子。”
苏父语重心长地说道。
苏锦璃眼眶泛红:“父亲,女儿与逸风情投意合,相信我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尽管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李逸风和苏锦璃依然没有放弃彼此。
他们相信,只要真心相爱,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李逸风约苏锦璃来到一座偏僻的小桥边。
桥下的河水潺潺流淌,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起层层银色的涟漪。
“锦璃,不管未来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不会放开你的手。”
李逸风紧紧握住苏锦璃的手,深情地说道。
苏锦璃感动得热泪盈眶:“逸风,我也是,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他们相拥在月光下,彼此的心跳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