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逐梦画境

第3章 林晓的色彩梦芽

发表时间: 2025-08-15
在赵老师的鼓励与新潮事物的双重影响下,林晓对绘画的热情像被添了柴的火堆,烧得愈发旺盛。

她像是一只刚刚破茧的蝴蝶,翅膀还带着点湿润,却己经迫不及待地想在艺术的花园里飞一飞,汲取更多养分。

每天放学后,林晓不再像从前那样急匆匆地往家赶。

她会背着画夹,像只觅食的小鸟,在小城的各个角落穿梭。

她去城郊的田野,看金黄的麦浪在风里翻滚,一波接着一波,像是大地铺上了一层流动的金色绒毯,又像谁在远处摇着一块巨大的黄绸子。

她举起画笔,想捕捉麦浪的起伏,试图画出那风里藏着的韵律和阳光洒在麦穗上的色泽,一笔一笔,像是在跟麦子对话。

田间劳作的老农好奇地看着这个蹲在田埂上的小姑娘,停下手里的活计,咧着嘴露出豁牙笑道:“女娃,你画这干啥哩?

这麦子有啥好画的,能打粮食就行。”

林晓抬起头,脸上沾着点泥土,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大爷,您不觉得这麦田好看嘛,风一吹,像在跳舞呢,我想把它画下来,留住这份好看。”

老农挠挠头,憨厚地笑了:“咱天天在这,就觉着能打粮食就行,还真没细看过这么好看。

你这女娃,心细。”

有时候,林晓也会来到小城的河边。

河水悠悠地流着,像条碧绿的带子,倒映着天上的云、岸边的垂柳,还有偶尔飞过的鸟。

她坐在河岸的石头上,石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她就那么专注地描绘着眼前的景色。

水面波光粼粼的,像是撒了一层细碎的银子,晃得人眼睛都有些花。

她试着用不同的笔触和色彩去表现这光影的变化,有时候用点彩,像撒芝麻似的点出光斑;有时候用长线条,跟着水波的方向走,画出流动的感觉。

偶尔,有几个半大的小孩在河边摸鱼,他们光着脚丫,裤腿卷到膝盖,看到林晓在画画,好奇地围过来,小脑袋凑在一起,看着她笔下的画面一点点成型,眼里满是羡慕:“姐姐,你画得好像啊,跟真的一样!

我们以后也能画这么好吗?”

林晓笑着拍拍其中一个小孩的头:“只要你们喜欢,多练习,肯定能画得比姐姐还好,说不定还能画出会飞的鱼呢。”

除了写生,林晓还利用周末的时间,泡在书店里。

书店里有股旧书的味道,混合着油墨香,让她觉得安心。

她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那些关于艺术和绘画的书籍,从西方的油画到中国的水墨画,从古代大师笔下的严谨到现代先锋艺术的张扬,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扇通往不同艺术世界的门,推开门,就是一个全新的天地,让她眼界大开。

她尤其着迷于印象派画家们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表现,莫奈的《日出·印象》里,那朦胧又充满活力的色彩,像是隔着一层水汽看世界,模糊又清晰;雷诺阿笔下人物肌肤的细腻质感,粉***嫩的,像是能掐出水来。

她把这些喜欢的画偷偷记在心里,在笔记本上详细写下自己的感悟,比如“原来光可以有这么多颜色影子不是只有黑的”,心里暗暗发誓,要在自己的作品里试试这些技巧,看看能不能画出不一样的感觉。

然而,林晓对绘画的这份执着投入,像根刺一样,扎得父亲心里越来越不安。

一天晚上,林父加班回来,看到林晓还在台灯下专注地画画,桌上的课本却被扔在一旁,摊开的地方还带着折角,显然没怎么动过。

他顿时火冒三丈,嗓门像炸雷一样响:“林晓,你到底还要不要学习了?

整天就知道画画画画,你看看你这次的考试成绩,都退步成什么样了!

再这样下去,大学都别想考了!”

林晓被吓得手一抖,画笔掉在了地上,她委屈地看着父亲,眼里闪着泪花:“爸,我知道成绩下降了,我会努力赶上去的,可我真的不能放弃画画啊,画画就像我的一部分,少了它,我浑身不得劲。”

林父气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地板被踩得咚咚响:“画画画画,就知道画画!

它能给你画出个未来吗?

能当饭吃吗?

你要是考不上大学,以后怎么办?

难道靠画画去要饭?”

林晓咬着嘴唇,倔强地昂着头:“爸,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而且我要考美术院校,将来成为一名画家,靠画画也能养活自己!”

林父听了,怒极反笑,笑声里满是失望:“还考美术院校,你别做梦了!

从明天起,不许再画画,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

说着,他伸手就要去拿林晓的画具,像是要把女儿的梦想一起扔出去。

林晓赶紧把画具死死抱在怀里,哭着跑回了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了门,还反锁了。

她靠在门后,背抵着冰冷的门板,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打湿了怀里的画板。

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总是不能理解她对绘画的热爱,在她心里,绘画就是她的生命,是她表达对世界认知的方式,就像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跑步一样,她只是喜欢画画而己,这有错吗?

林母听到动静,赶忙过来敲门,声音急得发颤:“晓儿,晓儿,你开门,别跟你爸置气。

你爸也是着急,你这次成绩确实下降得厉害,他也是担心你的未来,怕你以后吃苦啊。”

林晓打开门,扑进母亲怀里,哭得更凶了:“妈,我知道要好好学习,可我真的不想放弃画画啊,放弃它,我心里难受。”

林母心疼地抱着女儿,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哄小时候的她睡觉一样:“妈知道,妈知道你喜欢。

要不这样,咱们跟你爸商量商量,给你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规定好学习和画画的时间,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再去画画,你看怎么样?”

林晓抬起头,眼里满是期待,像抓住了根救命稻草:“真的吗?

妈,您觉得爸会同意吗?”

林母叹了口气,眼神里也没底:“妈去跟他说说,你也别太倔了,好好跟你爸认个错,你爸也是为了你好。”

第二天,林母和林父关在房间里商量了很久,久到林晓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最终,林父总算松了口,勉强同意了林晓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继续画画,但前提是,下次考试成绩必须提上来,否则就没收所有画具。

林晓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既高兴又有些担忧,像揣了颗跳跳糖。

她知道,自己必须要更加努力,才能在学习和绘画之间找到平衡,不能让父母失望,更不能让自己的梦想落空。

为了能兼顾学业和绘画,林晓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时间表,像个小闹钟一样,到点就做该做的事。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透,她就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借着台灯的光背诵语文课文和英语单词,嘴里念念有词,像只早起的小麻雀。

课间休息时,她不再和同学们嬉笑打闹,而是趴在桌上做几道数学题,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放学后,她会先像阵风似的冲回家,快速完成作业,然后再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画画,这一个小时里,她连喝水都觉得浪费时间。

周末的时候,她会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绘画创作和学习绘画知识,但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功课,绝不偏科。

在这个过程中,林晓遇到了不少困难,像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总免不了摔跤。

有时候,学习的压力让她疲惫不堪,脑袋像灌了铅,连抬起笔的力气都没有,她会觉得画画的时间被压缩得太少,像块小饼干,塞牙缝都不够,根本无法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有时候,绘画上遇到的瓶颈又让她陷入焦虑,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纸都快被戳破了,还是不满意,觉得自己的进步比蜗牛爬还慢。

但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她就会想起那些大师的作品,想起他们为了画画付出的努力,想起自己对绘画的热爱,心里就像被人推了一把,又会重新振作起来,拿起笔继续画。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户外写生活动,去离小城不远的一个古镇。

古镇里的房子都是老石头砌的,墙缝里长着青苔,狭窄的街道弯弯曲曲,像条迷宫,还有穿着蓝布衫的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淳朴的民风让林晓兴奋不己。

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穿梭在古镇的大街小巷,眼睛都不够用了,一会儿看看这家的雕花窗棂,一会儿摸摸那家的木门,寻找着最佳的角度和最有特色的场景。

在写生过程中,林晓遇到了一个难题。

她想要表现古镇建筑的古朴质感和岁月痕迹,可画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线条太硬,像积木搭的;颜色太亮,像新刷的,没有那种沉淀下来的味道。

她看着自己的画,眉头紧锁,嘴巴撅得能挂个油瓶,有些沮丧。

这时,带队的赵老师走了过来,他看了看林晓的画,然后拿起画笔,在画纸上示范起来:“林晓,你看,表现这种古朴的质感,线条不能太光滑,要带点顿挫,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有起伏;色彩上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暗沉的色调,比如赭石、墨绿,突出岁月的沉淀。

还有光影的处理也很重要,要抓住光线在石头上的变化,亮的地方稍微提一提,暗的地方压一压,这样才能让画面更有层次感,像真的能摸得着一样。”

林晓认真地看着赵老师的示范,眼睛都不眨一下,心里豁然开朗,像被打开了一扇窗。

她按照赵老师的指导,重新调整了画面,果然,古镇的古朴韵味在她的笔下逐渐展现出来,石头好像真的有了温度。

这次写生活动让林晓收获颇丰,不仅解决了绘画上的一些难题,还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绘画之路。

回到学校后,她把在古镇画的作品整理出来,参加了学校的一次艺术展览。

她的作品在展览中脱颖而出,像朵不起眼的小花突然开得格外鲜艳,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挂在展览厅里,周围的人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有的说“这古镇画得跟真的一样,我好像闻到了老木头的味道”,有的说“这光影处理得真好,感觉太阳就在头顶照着”,林晓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像喝了杯甜甜的蜂蜜水。

然而,林晓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知道,自己就像一颗刚发芽的种子,才冒出点绿芽,离长成参天大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她要像种子一样,努力往下扎根,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让自己的色彩萌芽茁壮成长。

她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也让父亲真正理解和支持她的梦想,不再觉得她是在“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