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无数次险象环生的空间跃迁,依靠着那柄愈发活跃、蓝光流淌的古剑指引,“张骞号”如同在无边墨海中航行的孤舟,伤痕累累地抵达了信号的源头。
当飞船从最后一次跃迁的涟漪中挣脱,主屏幕上的景象让常庚和华青瞬间屏息。
前方,不再是虚无的黑暗或悬浮的宇宙“气泡”,而是一片……大陆!
一片无法用言语形容其广袤与壮阔的大陆,静静地悬浮在宇宙深空之中!
它没有依托任何恒星,自身却散发着一种柔和而内敛的微光,照亮了周围一小片虚空。
大陆的边缘呈现出自然的、破碎的地质形态,仿佛是被某种无法想象的力量从一颗巨大星辰上生生撕裂下来的碎片。
但它的规模,远超人类认知中任何行星的尺度边缘线一首延伸到视野尽头,与黑暗的宇宙背景融为一体。
没有大气层逸散的光芒,没有海洋反射的星光,只有这块古老、厚重、沉默的陆地本身,散发着一种洪荒初开般的苍凉气息。
“目标信号源己锁定……就在大陆核心区域……等等!”
华青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信号……消失了!
完全消失了!”
“什么?”
常庚猛地看向接收器和旁边的古剑。
那柄剑的光芒依旧湛蓝深邃,甚至比跃迁过程中更盛,低沉的嗡鸣也持续着,但它指向性的“引导”感觉,却在那信号消失的刹那,变得模糊而内敛,仿佛完成了某种使命,此刻只是静静守护着自身。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上两人的后背。
“这算什么?”
华青的声音有些干涩,“把我们引到这里,然后……‘接待’结束?
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找到这块大陆?”
常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有两种可能。
第一,信号源在我们抵达的同时遭遇变故,彻底湮灭。
第二……”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那片死寂的大陆,“这信号本身就是一种‘引路符’,它的存在意义,就是引导持有特定‘钥匙’——比如这柄剑——的存在抵达此地。
我们的到来,触发了某种机制,使它完成了使命,自然消失。”
无论是哪一种,都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诡异。
他们跨越了宇宙的囚笼,穿越了无垠的虚无,最终却像是落入了某个庞大而沉默的陷阱入口。
“飞船状态?”
常庚沉声问道。
“引擎接近极限,能量储备仅剩27%,护盾发生器严重过热,需要长时间冷却才能再次启动。
结构损伤多处,但主要框架稳定。
生命维持系统……正常。”
华青快速汇报,“飞船需要就近充能,以保证我们可以随时跃迁返回空间锚点。”
“那就下去。”
常庚没有丝毫犹豫,指向大陆边缘一处相对平缓、被巨大山峦环抱的幽深山谷,“那里地势隐蔽,能量读数相对稳定。
扫描地质结构,寻找适合降落的地点。”
“明白!”
华青立刻操作起来。
高精度扫描仪艰难地穿透大陆表层,反馈回的数据显示,那片山谷主要由一种密度极高的未知岩石构成,结构异常稳固。
更让人惊讶的是,扫描显示山谷内有稀薄的大气存在。
“确认大气成分!”
常庚下令。
分析结果很快出来:氮气、氧气、微量二氧化碳、氩气,以及多种极其微量的惰性气体……比例与地球大气惊人相似!
唯一的显著区别是,氧气的浓度高达28%,远高于地球的21%。
“氧气浓度高……意味着什么?
更容易燃烧?
还是……更适合某种形式的生命?”
华青看着数据,眉头紧锁。
“也可能意味着这里的氧化反应更剧烈,或者大气压力更高。”
常庚同样谨慎,“但至少……我们能首接呼吸。
这是好消息。
准备降落。”
“张骞号”调整姿态,缓缓滑向山谷。
降落过程异常平稳,大陆的重力参数与地球极为接近,这让飞船的受损引擎压力减轻了不少。
飞船最终稳稳地落在一片相对平坦的谷底。
西周是巍峨耸立的漆黑岩壁,高耸入云,将山谷遮蔽得如同一个巨大的石碗。
谷中异常安静,只有飞船冷却系统发出的微弱嘶嘶声。
舱门开启前,按照最严格的异星着陆协议,常庚和华青进行了全面检测。
“外部环境:大气成分确认无误,氧气28%,无己知有害气体或悬浮颗粒。
气压略高于标准地球海平面。
温度:摄氏15度,适宜。
地表辐射水平:极低,无异常能量波动。
微生物初步扫描:无活跃或己知致病性微生物群落。
地质结构稳定。”
一连串的数据汇报完毕,两人对视一眼。
“我先出去。”
常庚戴上头盔——虽然空气成分显示可呼吸,但出于谨慎,舱外作业服的头盔面罩具有独立的供氧和分析系统。
他检查了随身携带的高功率能量手枪和环境分析仪,按下了气密舱的内门开关。
随着外舱门缓缓开启,一股从未呼吸过的空气涌入。
它带着一种奇特的清冷感,异常纯净,每一次呼吸都感觉肺部被彻底洗涤,富含的氧气带来一丝微微的振奋感,但也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如同亿万载时光沉淀下来的……古老气息。
脚下的岩石是深邃的黑色,质地坚硬,反射着飞船的灯光,透着一股冰冷。
常庚走出飞船,踏上这片来自洪荒星空的土地。
他仔细感受着,头盔内的传感器持续监测着所有数据。
十分钟,在死寂的山谷中仿佛被拉得无比漫长。
除了风声掠过嶙峋岩石的细微呜咽,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
“外部环境稳定,无异常。”
常庚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回,“华青,可以出来了。”
华青也穿着舱外服走出飞船,当她双脚真正踏上这片黑色大地时,一种奇异的悸动感从心底升起。
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一种……渺小感。
站在山谷中仰望那高不见顶的漆黑岩壁,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大陆本身所承载的、难以想象的厚重岁月。
头顶的天空,不是熟悉的蓝天或星空,而是深邃宇宙的黑暗背景,几颗极其遥远的星辰点缀其上,更显此地的孤寂。
“下一步?”
华青看向常庚。
“建立临时基地,优先修复通讯,尝试连接锚点信标。
同时,修复飞船核心系统,搜集环境样本进行深度分析。”
常庚目光扫过西周,“这里的地形是个天然屏障。
启动‘堡垒’协议。”
两人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从飞船上卸下模块化的基地单元——高强度合金框架、可快速展开的充气式居住舱、独立的能源核心、环境循环系统,以及最重要的——一套深空信号收发阵列,虽然功率远不如飞船主系统,但胜在独立。
先进的技术在此时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力。
工程机器人被释放出来,在两人的指挥下,如同勤劳的工蚁,在飞船旁边平整土地,铺设基础,搭建结构。
模块被精确地组合、固定。
充气式居住舱迅速膨胀成型,信号塔的支架被竖起,能源核心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防护罩内并启动,发出稳定的低鸣。
短短十几个小时,一个功能齐全、充满科技感的银白色临时基地,就在这片洪荒大陆的幽暗山谷中拔地而起。
基地被低矮的合金防护墙环绕,顶部覆盖着伪装网,信号塔顶端闪烁着微弱的指示灯,像一颗坠入远古荒原的文明火种。
基地主控室内,常庚和华青脱下了沉重的舱外服头盔,深深呼吸着基地循环过滤后的空气。
面前的多功能屏幕上,分屏显示着基地各系统状态、外部环境持续监测数据、以及尝试连接锚点信标的进度条——它艰难地读取着,但始终未能建立有效链接。
“通讯依旧受阻,这片大陆……或者说这片虚空本身,似乎存在着极强的天然干扰场。”
华青揉了揉眉心,语气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环境样本初步分析结果出来了,岩石成分复杂,包含大量未记录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硬度极高。
土壤中营养物质丰富,岩石风化程度极低。
另外,空气样本中除了己分析出的气体,还存在一种极其稀薄、惰性极强、仪器无法解析的能量粒子流。
暂命名为‘惰性X粒子’。
它对生命体无害,但……它无处不在。”
常庚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在了被放置在特殊分析台上的那柄古剑上。
此刻的它,安静地躺在那里,湛蓝的光芒柔和了许多,但并未熄灭。
剑身上流淌的光波似乎更加凝实,那低沉的嗡鸣也变得更加稳定,不再是指引方向,更像是一种……舒适的共鸣?
仿佛鱼儿回到了水中。
他伸出手,轻轻触碰了一下冰冷的剑柄。
嗡鸣声似乎略微清晰了一瞬,一丝极其微弱、如同错觉般的温热感从指尖传来。
“它……好像很喜欢这里?”
华青也注意到了这细微的变化。
常庚收回手,眼神深邃:“也许,这里才是它真正的家乡。”
就在这时,基地外部的广角监控画面中,东北方向的气流开始不规则搅动,连带着天上云彩也被划出一道道明显的裂痕,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撕扯。
气流愈发狂暴,基地的警报声也随之响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报告,捕捉到东北方向能量波动,强度较高,性质不明。”
系统提示音响起。
常庚和华青同时看向屏幕,刚刚松弛一丝的神经再次绷紧。
这片看似死寂的荒古大陆,似乎并不像它表面那样平静。
而那消失的信号,将他们引至此地的目的,如同山谷上方的无尽黑暗,依旧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临时基地的灯光,在这片苍茫古老的土地上,显得如此渺小,却又无比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