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宋府之中,隐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恩怨纠葛,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人性的善恶美丑、命运的起起落落尽皆呈现。
故事的主人公,身世颇为复杂离奇。她的母亲本是青楼女子,偶然得幸于宋府老爷,被纳为小妾。这本该是命运的转机,却不想成了悲剧的开端。成婚当晚,大夫人的嫉妒之心如熊熊烈火燃烧,一碗猛药灌下,意图让“我”娘一尸两命。可命运弄人,“我”虽被提前催生,却顽强地存活下来。
大夫人与“我”娘之间的冲突就此拉开帷幕,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大夫人,在府中养尊处优三年却无所出,其狠辣与嫉妒使她容不下“我”娘这个青楼出身的小妾先有子嗣,那不择手段的模样仿佛一只被激怒的恶兽,誓要将威胁铲除。而“我”娘,出身低微只能默默忍受,她的隐忍如同在暴风雨中飘摇的残烛,看似微弱却顽强地燃烧着。“我”娘被那碗药伤透了身子,此生再难生育,大夫人因此得意,老爷却恼羞成怒。最终大夫人不过是闭门思过,这样轻微的惩罚,更凸显出“我”娘母女在府中的艰难处境,也为后文的矛盾埋下了更深的种子。
“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内心的挣扎与不甘成了另一大看点。比宋斋星大一岁的“我”,却在她取名之后才有了名字——宋揽月。大夫人那恶意满满的取名理由,像是一把尖锐的刺,深深扎进“我”和“我”娘的心中。“我”虽年幼,却已能感受到这其中的不公,那一句“这不是最好的命”,道出了“我”内心深处对命运的抗争。而“爹”偶尔来房里时的敷衍,一块糖背后是“我”娘的痛苦与屈辱,“我”因心疼娘而从未吃下那颗糖,这些细节描写将“我”的懂事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
五岁时,大夫人又得一子,她心中的石头落下,可“我”和“我”娘在府中的日子依旧如履薄冰。“我”在宋府的每一日,都像是在悬崖边行走,随时可能坠入无尽的黑暗。然而,正是这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