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一个女孩子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早晚是别人家的人,从今天开始,不许再去读书”听着奶奶的叫骂声,月满知道她从今天开始,就不可能再进学堂。
可是她想读书,她想识字,虽然小小的她对于多读书有什么用,也没有自己太多的理解,但是家里的哥哥弟弟都可以去读书,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不能读书。
只看到娘在默默流泪,她不禁心里开始难过了起来。
那天,她去割猪草,听到村里学堂里朗朗的读书声,可真好听。
“我什么时候,也能来读书就好了”小小的她自言自语道。
可是那个时代,农村的无知还在流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
一天,奶奶要去她的姑姑家住一段时间,娘把她叫进屋里。
“月满,你想去读书吗?
和哥哥弟弟一起。”
“我也能去读书吗?”
一瞬间少女的眼睛里仿佛有了光,她不禁仔细看了看自己的母亲,一个瘦小的中年妇女,腰背因为经常劳作越发的,弯了起来。
身上的衣服早不知道,是因为经常的浆洗,还是常年劳作的磨损,越发的变白看不到它本来的颜色。
但是脸上的慈母光辉,比任何时候都愈发的明显。
“妈妈怎么这么好看,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漂亮。”
小小的她心里不禁这样想。
“我去读书”别看她个子小小的,但是回答的声音异常的坚定,生怕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从那天开始小小的月满,天不亮就早早的去帮妈妈把猪草割好,读一读前一天学过的东西。
她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就这样,月满每天努力学习,她学得很快,那些知识像是迫不及待钻进她的脑袋。
哥哥弟弟有时候还会向她请教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
然而好景不长,奶奶提前回来了。
看到月满在读书写字,顿时大发雷霆。
娘急忙挡在月满身前求情,可奶奶根本不听。
就在月满以为自己又要失去读书机会的时候,村里的教书先生过来了。
原来先生发现月满聪明好学,特意来说服奶奶。
先生告诉奶奶,现在城里有女子学校,不少女孩学有所成后回来改变家乡。
奶奶半信半疑,但仍然不同意。
“我们家还能飞出一只金凤凰,别白日做梦了。
让她去读书我们家的活谁去做,难不成让我这个老太婆去做。”
“先生你别劝了,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娘留着泪说。
这时,一首没说话的月满站了出来。
“奶奶,我保证不会耽误家里的活计。
白天我去上学,回来后洗衣做饭打扫猪圈样样不落。
而且如果我能学有所成,以后就能赚大钱孝顺您呀。”
月满紧紧拉着奶奶的衣角,眼中满是渴望。
奶奶有些动容,但仍犹豫不决。
教书先生趁热打铁说道:“老夫人,这孩子天赋极高,如果就此埋没实在可惜。
而且女子学校还有补贴家用的课程,比如刺绣纺织之类的,月满学会了就能在家里干活赚钱两不误。”
奶奶沉思片刻后说:“难道先生没有听过,女子无才便是德。”
见奶奶这么固执己见,教书先生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说了声“既然如此好吧,我先告辞了”说完摸了摸月满的小脑袋。
看着先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月满望了望母亲默默流泪的眼睛。
她知道,她再也不可能去读书了,只是性格上越发的泼辣了些,对于奶奶也越来越感觉抗拒。
过了些年,娘主动提起说“你有没有怨恨我当时,没有帮你争取。”
月满说:“我其实是怨恨过你的,为什么让我去读书,又不让我读完,后来也想通了,村子里没有几个人家会让女娃去读书的,您没有拦我,我就其实应该挺知足的”。
说完月满把头扭了过去,心里难过了一下,这样说,不知道是劝她自己,还是在宽慰娘。
她己经不知不觉陷入时代的洪流中,逐渐的妥协,可能也是她们这一代妇女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