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关大捷的消息,如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大楚王朝的每一个角落。
百姓们欢呼雀跃,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充满了敬意。
而在京城的皇宫之中,这一消息也让朝堂上下为之一振。
皇帝楚景帝在金銮殿上,听闻燕云关守将李将军大破犬戎,辛去病立下奇功的奏报后,龙颜大悦。
他当即下令,宣李将军与辛去病即刻进京,准备论功行赏。
数日后,李将军与辛去病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踏入了京城。
京城的百姓们夹道欢迎,纷纷向他们投来敬佩的目光。
辛去病望着这繁华的京城,心中感慨万千。
他从小生长在边疆,见过的多是战乱与荒凉,如今身处这热闹的京城,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两人进宫面圣,在金銮殿上,他们向楚景帝行跪拜大礼。
楚景帝看着下方的两位将领,微笑着说道:“李将军,你镇守燕云关多年,保我大楚边疆安宁,此次又大破犬戎,实乃大功一件。
辛去病,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勇略,劫粮破敌,朕甚是欣慰。”
李将军叩首说道:“陛下圣明,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洪福,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结果,微臣不敢居功。”
辛去病也跟着说道:“陛下,末将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边疆将士们皆一心为国,末将不过是其中一员。”
楚景帝听闻,对两人的谦逊越发欣赏。
他思索片刻后,说道:“李将军,朕封你为镇北大将军,加太子太保衔,赏赐黄金千两,良田百顷。
辛去病,朕封你为明威将军,掌管三千羽林军,同时赏银五百两,宅邸一座。”
李将军与辛去病再次谢恩。
辛去病心中明白,这明威将军的职位,看似荣耀,实则是皇帝将他调入京城,有了更多的监视与约束。
但他也明白,君命不可违,而且在京城,或许能有更大的机会为边疆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效力。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对辛去病的崛起感到高兴。
丞相王仲谋,一首以来结党营私,妄图把控朝政。
他见辛去病年纪轻轻便立下大功,又深得皇帝赏识,心中暗自担忧这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退朝之后,王仲谋在府中与几位亲信幕僚商议对策。
其中一位幕僚说道:“丞相,这辛去病不过是一介武夫,虽立了些战功,但在京城,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他乖乖听话。”
王仲谋却冷哼一声,说道:“不可小觑此人,他能在燕云关想出劫粮之计,绝非等闲之辈。
我们需小心行事,先试探试探他。”
几日后,王仲谋派人给辛去病送去了一份请柬,邀请他到丞相府一叙。
辛去病收到请柬后,心中明白王仲谋定是不怀好意,但他还是决定赴约,他倒要看看这丞相究竟想玩什么把戏。
到了丞相府,辛去病被下人引入客厅。
王仲谋早己在厅中等候,看到辛去病进来,他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明威将军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啊!”
辛去病拱手行礼道:“丞相客气了,不知丞相邀末将来,所为何事?”
王仲谋请辛去病坐下,命人上茶后,缓缓说道:“将军年少有为,此次立下大功,日后前途不可***啊!
老夫今日请将军来,是想与将军交个朋友,以后在朝中,也好相互照应。”
辛去病心中冷笑,他岂会不知王仲谋的心思,但还是说道:“丞相抬爱了,末将初入京城,还望丞相多多指点。”
王仲谋见辛去病态度还算客气,便接着说道:“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将军若想站稳脚跟,有些事还是要灵活些。
比如说,有些军饷的发放,适当变通一下,下面的将士们也能过得好些,将军也能落些好处。”
辛去病一听,心中顿时明白王仲谋这是在试探他是否愿意同流合污。
他脸色一正,说道:“丞相此言差矣,军饷乃将士们卖命所得,关乎边疆安危,岂容变通?
末将虽不才,但也知忠君爱国,绝不能做此等有损国家之事。”
王仲谋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说道:“将军果然是忠义之士,是老夫失言了。
来,喝茶喝茶。”
随后,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辛去病便告辞离开了丞相府。
回到自己的宅邸,辛去病心中忧虑。
他深知得罪了王仲谋,日后在京城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
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他一心只为家国,绝不愿与这些奸臣同流合污。
而在丞相府中,王仲谋望着辛去病离去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对身边的幕僚说道:“这辛去病不识抬举,看来得想个办法除掉他,以免后患。”
幕僚们纷纷点头,开始商议起对付辛去病的阴谋诡计。
与此同时,边疆的局势并未因燕云关的胜利而彻底稳定。
犬戎虽遭受重创,但并未放弃进犯大楚的野心,他们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发动进攻。
而辛去病,在京城中,也即将面临着来自朝堂与边疆的双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