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动静,周父起身从碗柜里摸出个棕色玻璃瓶,瓶身"酱油"俩红字都褪色了。
周万圆接过,脆生生对着周父道:“嘿嘿,谢谢爸。”
晃了晃酱油瓶,只剩下点底了。
转身时瞥见周父碗里就着几根腌萝卜条喝粥。
经过三天的相处,知道周父是一个相当严肃的人,脸上难得见到笑容,饭桌上也不怎么说话。
但是从小传描述的,周万圆对父亲是又怕又崇拜的。
周父虽然严肃,但是他爱妻爱子,孝顺却不愚孝,当年周母连生两个女儿,没少被奶奶指桑骂槐,但是周父还是坚定站在妻女这边,但是每个月5块钱的养老钱也从来没少过。
唯一的爱好就是抽点烟,每个月留5块钱大前门,其他的都按时上交。
周万圆现实中的父母在她两岁时就离异了,各自又组建了新家庭,她是被丢给爷爷奶奶长大的。
那个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出国了,周万圆只见过他两次,在爷爷奶奶的丧礼上,爷爷奶奶走后,他将爷爷奶奶的房子过户给了她,还给一笔能让她正常上完大学的钱,就自认为仁至义尽,将她丢在了一边。
母亲更是有了一个小周万圆三岁的弟弟,一开始每年生日的时候还能见一面。
后来她又有了个女儿,每次见面就感觉是看一场他们亲昵的戏剧,周万圆感觉没意思,所以后面她拒绝了和她的见面。
她从来没叫过爸爸妈妈,这个词在她这里和叔叔阿姨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对年长者的尊称。
在这儿,她喊"爸妈"都不用打磕绊,可以毫无芥蒂的喊出来。
一出厨房就看到周母,以及她身后一脸萎靡的大弟,周万圆打了声招呼:“妈,大毛。”
周母应了声,瞧见她手里的酱油瓶:“拿酱油做啥?”
"听同学说白水蛋滴两滴酱油香得很,想试试。
"周万圆晃了晃瓶子。
其实是滴两滴生抽才是最好吃的,但是这个时候也没有生抽,勉强用酱油代替一下吧。
不过在家里,原主往常也不这么吃,怕ooc,她随便扯了个理由。
周母点头也不管她,转头看见大毛正把蛋黄拨到毛崽碗里。
"自个儿吃,今儿个每人一个,专门给你们补身子的。
"“我不爱吃。”
大毛闷声道,眼皮都没抬。
周万圆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大毛,又看了一眼喜得眯起眼的毛崽,这个年头还有不爱吃蛋黄的?
今天大毛看起来格外沉默,周母也只当大毛是昨日采茶累着了,横竖吃食都平分了,孩子们爱给谁随他们去。
“哥哥不爱吃,我爱,妈妈,二姐今天也给了我半个蛋黄,我今天吃了两个半蛋黄。”
毛崽带着小奶音脆生生地对着周母显摆。
"倒是会捡便宜。
"周母用指头抹掉他嘴角的蛋黄,"既吃了双份,那今儿可要辛苦你,就把地扫了。
""诶!
我保证扫得干干净净的。
"毛崽欢快地应着,小胸脯挺得老高。
周母闻言一乐,笑着转头对着周万圆和大毛分配着任务:“今天你们放假,待会把衣服洗了晾起来,一个洗,一个清。”
周万圆有些诧异地看向周母,没想到周母思想还挺前卫的。
在这个年代,很多家庭都把家务活全推给女儿,但周家却实行平均分配,连最小的毛崽都要负责扫地。
想到正在厨房烧火蒸饭的父亲,周万圆觉得这种家庭氛围还难得。
周母分配完当天的家务,从抽屉里取出户口本和粮本,郑重地交给周万圆:"月底了,下个月的票证还没领。
你大姐今天要回来,要是她回来得早,就让她带你们去居委会领票,你们也学着点。
要是中午还没回来,你就和大毛一起去,那你们自己摸索去。
"她顿了顿,又叮嘱道:"记住,粮票、肉票、蛋票、油票都要领齐,可别漏了。
"在这个时候,城镇居民,每月25号到次月5号都要凭户口本去居委会领取下个月的票证。
大多数人家都会赶在30号前领完,毕竟家家户户的粮食每个月都是按天精打细算着吃的,都等着月初拿着粮本去买米面。
这个月她和孩他爸忙着厂里的生产任务,大女儿又住校备考,这才拖到现在还没去领下个月的票。
自从大女儿上初中后,这些事都是交给她办的。
那孩子做事细致,周母很放心。
但这两个月大女儿要准备中考,一个月才能回来一天,周母实在不忍心让她分心。
周万圆听着周母叮嘱了又叮嘱,保证道:“妈,我知道了,都能倒背如流了,你可就放心吧。”
再说了,她虽然没领过票证,但是她每年都参与双十一大项目,有丰富的凑满减的经验,对任何券都极度敏感,能搞错票?
周母看着二女儿信心满满的样子,虽然心里还有些打鼓,但想到大女儿要是考上高中,这些事迟早要交给老二,便没再多说什么。
她又从手绢包里取出两张票证和五块钱:“这个月肉票还剩1张,这个我和你三妈(三叔的老婆)打了招呼会给我们留着,待会你们早点去,不要让你三妈为难。”
“鸡蛋票还是上个月的,再不用就过期了,还有家里的调料也用差不多了,记得去副食品买些回来,剩下的你们看着办,想吃什么就买,你们大姐备考辛苦,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买点好的给她补补。”
周母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少买那些不顶饱的糕点,一人给你们一毛零花钱,回来要报账的。
要是数目不对..."她故意板起脸,扬了扬手里的鸡毛掸子、“仔细你们的皮……”听到能有一毛钱的零花钱,毛崽高兴得从板凳上蹦起来。
他早就盘算好了,攒了两周的零花钱,加上今天这一毛,正好能买一本《游击队》的小人书,还能买两颗水果糖。
"谢谢妈妈!
妈妈最最好了!
"小家伙嘴甜得很。
周万圆听着母亲的絮叨一时出了神,首到听见弟弟的声音才回过神来,勾起唇也跟着喊了一句:“妈妈最好啦。”
听到姐姐和弟弟的声音,一首垂着头的大毛也抬起头。
周父端着蒸好的米饭从厨房出来,周母瞥了眼墙上的挂钟:"哎呀,要迟到了!
"说着麻利地收拾起桌上的碗筷,三步并作两步钻进厨房,锅铲声立刻叮当作响——她得赶在上班前把午饭的便当准备好。
——作者南方人,南方对于叔伯啥的其实没有统一的叫法。
在我这边,父亲的兄弟,都是带有(爹、爸)这样的字眼,比如父亲的哥哥,称呼大爹爹,父亲的弟弟就是三爹。
那父亲兄弟的老婆也会带有(娘、妈)这样的字眼,比如文中出现三爹(三叔)的老婆,我们一般叫:三妈。
如果你们觉得这样不习惯,可以给我留言,我们统一一下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