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清的故事,在江南古镇临溪镇拉开帷幕。
这里,曾是林家辉煌的起点,也是后来诸多苦难的开端。
林婉清的祖父林鹤堂,是临溪镇老一辈人嘴里的传奇人物。
早年间,林家一贫如洗,林鹤堂不甘于祖祖辈辈困在这一方贫瘠天地,毅然决然背井离乡,外出闯荡。
他从码头搬运工做起,风里来雨里去,凭借着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瞅准时机投身丝绸生意。
那时候,正值洋货涌入、市场风云变幻之际,林鹤堂却能在乱局中站稳脚跟,一步步拓展商业版图。
没几年,林家的绸缎庄便开遍了江南数镇,林家大宅也在临溪镇拔地而起。
那宅子,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庭院深深,尽显大户人家的气派。
宅中的仆役穿梭忙碌,各司其职,好不热闹。
幼年的林婉清,最爱窝在祖父温暖的怀抱里。
祖父身形高大却不失儒雅,常穿着一身质地精良的长衫,手中把玩着一对温润的玉核桃,眼神深邃而睿智,仿佛藏着说不尽的故事。
闲暇时,祖父就抱着小婉清坐在庭院的回廊下,给她讲自己年轻时走南闯北的见闻。
说起在上海滩与洋商周旋,如何巧妙化解商业危机时,祖父眉飞色舞,眼神中透着得意;谈及途中遭遇土匪,却临危不惧、机智脱险,小婉清听得心惊肉跳,小手紧紧揪着祖父的衣袖,而祖父则哈哈一笑,轻抚她的头,安抚她的惊恐。
这些故事,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小婉清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之门,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悄悄种下了一颗渴望探索未知的种子。
可命运从不遂人愿,家族的繁荣昌盛在林婉清父亲林鸿远手中急转首下。
林鸿远作为林家独子,自小被家人捧在掌心,锦衣玉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家人本期望他能继承祖父衣钵,将林家生意发扬光大,可林鸿远却生性散漫,对经商毫无兴趣,唯独痴迷于那赌坊里的纸醉金迷。
起初,他只是偶尔跟着镇上的纨绔子弟去赌坊凑凑热闹,小赌几把,输了些钱财,倒也没引起家人太多警觉。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赌瘾一旦上身,便如附骨之蛆,难以摆脱。
渐渐地,他越陷越深,赌注越下越大,从最初的几两碎银,到后来动辄几百两、上千两的银票。
林婉清的母亲苏若璃,出身于邻镇的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她与林鸿远的相遇,宛如春日里一场浪漫的邂逅。
彼时,林鸿远陪友人参加诗会,苏若璃也在其中。
林鸿远被苏若璃温婉才情所吸引,展开热烈追求,苏若璃也看中他的风流倜傥、家境优渥,二人很快坠入爱河,结为连理。
可婚后不久,苏若璃便发现了丈夫的赌瘾,她震惊、痛心,苦口婆心地规劝,言辞恳切,声泪俱下。
起初,林鸿远还会在妻子的劝说下,短暂收敛,可没过几日,便又被赌坊里的诱惑勾了魂去,再次彻夜不归。
家中的积蓄如决堤的洪水,迅速流逝。
为了填补赌债窟窿,林鸿远开始变卖家中产业。
先是镇上几家生意红火的绸缎分店,接着是祖上传下来的珍贵古玩字画。
那些曾经承载着林家荣耀与历史的物件,被一箱箱抬出大宅,每一次,都像在苏若璃和小婉清心上重重割一刀。
曾经热闹非凡、充满欢声笑语的林家大宅,如今仆役们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老仆,依旧坚守在这日渐冷清的宅子里,看着往昔繁华落幕,满心凄凉。
记得一个深秋的夜晚,寒风凛冽,吹得窗棂哐哐作响。
大门突然被人砸得震天响,苏若璃匆忙起身,神色慌张地打开门,只见几个凶神恶煞的大汉闯了进来。
为首的那个名叫王麻子,满脸横肉,一道狰狞的疤痕从眼角斜至嘴角,在昏暗的灯光下愈发显得可怖。
他敞着怀,露出毛茸茸的胸膛,嘴里喷着酒气,恶狠狠地吼道:“林鸿远呢?
这狗杂种欠了老子的钱,今儿个要是不还,老子就把这宅子拆了!”
苏若璃吓得脸色惨白,身体微微颤抖,她强忍着泪水,将小婉清护在身后,声音颤抖却不失镇定地说:“各位大哥,我家相公他……他出去了,欠你们的钱,我们一定想办法还,求你们宽限几日。”
王麻子冷哼一声,上前一步,用手指戳着苏若璃的肩膀,“想办法?
你们林家都快被这败家子败光了,还拿什么还!
老子可没那么多耐心。”
屋内的小婉清,透过母亲身后的缝隙,惊恐地看着这一切,她的小手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指甲都泛了白,眼中满是无助与恐惧。
那一刻,她心中那个高大伟岸、无所不能的父亲形象轰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眼前这个让家庭陷入深渊的“恶魔”。
生活的艰辛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家中的饭菜从精致佳肴沦为粗茶淡饭。
冬日里,没有足够的炭火取暖,房间里冷得像冰窖,小婉清和母亲只能相互依偎在单薄破旧的棉被里,瑟瑟发抖。
而林鸿远依旧沉迷赌博,彻夜不归,任由妻儿在寒夜中受冻挨饿。
林婉清的哥哥林逸尘,比她年长五岁,原本是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少年。
他身形矫健,浓眉大眼,笑起来还有两个深深的酒窝。
在家庭变故之前,他每日最开心的事,便是带着小婉清在大宅的花园里奔跑嬉戏,给她讲学堂里先生传授的知识,吟诵刚学会的诗词。
他的梦想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让林家重回往日辉煌。
可随着父亲赌博败家,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看着母亲日益憔悴的面容,家中日益窘迫的生活,他心中满是酸楚与无奈。
终于,在一个天色微明的清晨,他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决定——辍学,去码头扛大包,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
那天清晨,天还未亮透,林逸尘悄悄起床,简单收拾了几件破旧衣物,打成一个包袱。
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小婉清的床边,看着妹妹熟睡的小脸,眼中满是不舍与疼爱。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婉清的头发,喃喃自语:“婉清,哥哥要出去赚钱了,你在家要乖乖的,照顾好娘。”
婉清在睡梦中似有所感,眼皮动了动,缓缓醒来。
看到哥哥背着包袱,一脸决绝的模样,她瞬间睡意全无,瞪大了眼睛,眼眶里瞬间蓄满了泪水,“哥哥,你不要走,不要丢下我……”她伸手死死拉住哥哥的衣角,仿佛那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
林逸尘心中一痛,眼眶泛红,他强忍着泪水,掰开婉清的手,声音哽咽却坚定地说:“婉清,听话,哥哥必须出去,不然咱们这个家就完了。”
说完,他转身快步走出家门,不敢回头,怕一回头就再也迈不开脚步。
林婉清追到门口,望着哥哥远去的背影在晨雾中越来越小,首至消失不见,泪水夺眶而出,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助、迷茫与不舍。
小小的她,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残酷与无奈。
回到家中,母亲正坐在床边默默流泪,看到婉清回来,她抬手擦了擦眼泪,努力挤出一丝微笑,把婉清拉到身边,紧紧抱住。
“婉清,咱们家以后就靠你和哥哥了,你要争气,好好读书,别像你父亲……”母亲的声音哽咽着,后面的话再也说不下去。
婉清靠在母亲怀里,用力地点点头,虽然她还不太明白未来等待着她的是什么,但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必须要坚强起来。
在这样艰难的家庭环境中,林婉清的童年过早地结束了。
她开始学着帮母亲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打扫院子,小小的身影在清冷孤寂的宅子里忙碌穿梭。
即便生活如此困苦,她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却如同一颗顽强的火种,从未熄灭。
有一次,母亲带着她去集市卖刺绣换钱。
集市上人头攒动,喧闹非凡,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独特的市井交响曲。
在集市的一个角落里,婉清发现了一个旧书摊,摊主是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者,名叫陈书翁,正戴着一副老花镜,聚精会神地翻看着一本古籍。
婉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仿若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她挣脱母亲的手,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般奔向书摊。
书摊上的书大多破旧不堪,纸张泛黄,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但在婉清看来,却仿佛是藏着无尽宝藏的神秘匣子。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翻开书页,那些优美的诗句映入眼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她轻声诵读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光芒,沉浸在诗词的美妙世界里,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
母亲见状,心中一阵酸楚,她知道女儿喜欢读书,可眼下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买书。
陈书翁似乎看出了母女俩的窘迫,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小姑娘,你这么喜欢这本书,就拿去吧,算是我送给你的。”
婉清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抬起头,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谢谢您,老爷爷!”
从那以后,这本书便成了婉清最珍贵的宝贝,她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诵读。
那些优美的诗句,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让她在困苦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也为她日后踏上文学之路,悄然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婉清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唯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深陷泥沼的命运。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刻苦读书,走出困境,让母亲和哥哥过上好日子。
在昏暗的灯光下,她常常捧着那本《唐诗三百首》,一读就是深夜,书中的诗意与远方,支撑着她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