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鸣,出生于中部地区某地级市的普通工薪阶层家庭。
这小子从小就天赋异禀,成绩中等偏上。
1997年7月1日,季宇鸣在黑白电视机上看到了香港回归升旗仪式。
两年后的12月20日,季宇鸣又在家里新换的21英寸彩色电视机上观看了澳门回归仪式。
时间就这样飞速前行着,一眨眼季宇鸣就进了高中。
2001年9月这一天,季宇鸣马上就要进入高二,面临文理分科。
拿到高一的模拟考试成绩后,季宇鸣分别算了一下文科分数和理科分数,结果发现理科分数算下来高于文科分数,以理科分数排名全班第六,以文科分数排名全班第十。
看到这个分数,季宇鸣的父母很欣慰,季宇鸣的母亲说:“咱儿子不错,理科全班第六,将来考个重点大学没问题。
俗话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将来学个热门的理工专业,有个一技之长,就业什么的不用愁。”
“我对理科没有兴趣,枯燥乏味,学着难受。
还是学文科吧。”
季宇鸣一点不给老妈面子。
老爸说:“你小子懂什么,我们都是过来人,学文科除了聊天扯淡能干嘛?
有个一技之长才是硬道理,不要光看兴趣,兴趣能当饭吃?”
季宇鸣说:“你们能不能不要那样庸俗,整天就想着吃饭吃饭,读书不能这样功利,只要读进去了,学到真知灼见,何愁将来没事可干?”
老爸说:“你小子也就是现在嘴硬,你知道每年重点大学文科招多少,理科招多少吗?
理科招生人数是文科的好几倍,这就意味着读理科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比文科高几倍。”
季宇鸣说:“正是因为选择学文科的少,所以竞争反而没有理科激烈,说不定反而更容易考上重点大学,逆其道而行之,出其不意以致胜。”
老爸说不过他,就问:“那你说说学文科到底有什么好处?”
季宇鸣说:“理工科不过是些‘术’罢了,这世上最高的学问是‘道’,文科讲的就是道,悟道方能重术,重术不可不悟道,悟道者方为人上人,重术者不过人下人”。
他父母一脸懵逼,不知他在说什么,只好由着他去。
季宇鸣从小特别喜欢历史,初中的时候就缠着他爸买了一套《二十西史》《新元史》《清史稿》《资治通鉴》,摆满了自己的书柜,没事就去翻翻,因此文科中历史最好。
但他特别痛恨死记硬背的高考,文科综合答题总是天马行空、标新立异,不按标准答案答题,所以文科考试分数并不高。
最终季宇鸣还是选择了读文科,高二分科后,理科班一共有六个,文科班只有两个,季宇鸣读的这所高中,比较重理轻文,因此文科班大多数都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季宇鸣在这群人中反而显得鹤立鸡群,成绩一首排前列,他父母看到这种情况,也就只能由着季宇鸣继续读文科。
三年的高中时光很快就过去了,高考出榜,季宇鸣刚上重点线。
这下报大学、选专业又成了问题。
一家人又坐到了一起开家庭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季宇鸣的老爸最先开始发话,“这次你能考上重点线,我跟你妈都很高兴,当初叫你学理科,你偏要学文科,能有这个成绩也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人的一生关键的就那么几步,现在又是一个关键档口,选哪所大学,选什么专业,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
季宇鸣说:“先说大学吧,反正我是不想在省内读的,我想去明州,省内的大学再好,也比不过明州。”
老妈说:“但是你这成绩,报明州的大学风险太大,省内的大学比较保险些。”
季宇鸣说:“妈,你不知道,大城市才有大格局、大视野,这比学校和专业重要。”
老爸说:“你报明州的大学分数不够咋办?”
季宇鸣说:“我自有办法。
分数总有个规律,只要掐准了时机,就有成功的可能。”
老妈说:“那专业呢?
你最好报考经济类或者法律类,将来好就业。”
季宇鸣说:“经济类法律类就不考虑了,现在大家都报这些专业,挤在一起,不一定将来就有出路。
我想报明州大学历史学专业。”
他老爸一听急了:“你老爸当年要不是读了大专,学了一门技术,也不可能有机会从县里调到市里,掌握一门技术,什么时候都吃香。
你选了文科本就不好就业,学经济和法律好歹还算有个一技之长,你还学什么历史,你学历史有什么用?”
季宇鸣说:“无用即大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无所不包,读史使人明智。
虽然研究的是过去的事儿,但却可以从中发现规律预知未来。
反过来看,研究过去的错误也可以让自己规避掉很多麻烦,少走弯路。”
“我看你现在就是在走弯路。”
他老爸一听生气地说。
可生气归生气,老爸依然拗不过季宇鸣。
最终,季宇鸣毅然不顾父母的劝诫,冒险报考了明州大学的冷门专业历史学。
原来历年高考,好报的都是分数极高或极低的人,极高的人尽管就着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去报考,极低的人也极易报考,反正报什么都一样,名落孙山。
报志愿最难的是刚刚上重点线这批人,不高不低,读二本心有不甘,上重点又极易落榜。
季宇鸣就是这类人。
明州大学每年在季宇鸣所在的省份录取人数极少,这样的大学往往历年的录取分数波动较大,时而很高,时而低至重点线。
报这样的大学往往跟买彩票似的,风险极大,中了自然皆大欢喜,落榜了就只能读二本。
如果不甘心上了重点线却只读个二本,那就只有复读。
所以许多高中办的补习班里,就有许多这样上了重点线还来补习的同学。
季宇鸣性格执拗,是个愿意冒险的人,恰好明州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过高,无人敢报,就给他这样分数不高不低的人带来了录取的机会,果然不出所料,最后他得知自己被录取。
父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天之骄子,家人骄傲。
冷静之余,他父母也微微担心,学历史的人将来何以谋生。
而在季宇鸣看来,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一切的总和,宇宙中所有的知识都可以用历史二字涵盖,倘若能洞悟过去之一切,难道还会害怕自己的未来吗?
现代人类的种种行为难道不到处体现着雅斯贝尔斯所称的“轴心时代”的哲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吗?
季宇鸣是个早熟的人。
上大学之前,季宇鸣就对自己的未来做了多重设想,既有进入政坛的计划,也有在商海逐利的打算,他甚至还想到过每种尝试倘若失败后,如何像归隐山林的道士或宦海不得志的儒生一样给自己的灵魂找个归宿。
毕竟,人来到这世间仅此一次,若不活个透彻、活个精彩,体验人世百态,岂不浪费这宝贵的生命?
而对季宇鸣这样崇尚自由的人来说,政治的循规蹈矩是他无法忍受的,因此后来季宇鸣经过反复思考,放弃了从政的想法,决心做个逍遥快活的商界精英,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