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喋血残刀客

第0章 楔子

发表时间: 2025-01-18
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但元军在东北地区仍有很强的实力,如北元太尉纳哈出就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他们依然如故地效忠于溃败北逃下来的元顺帝,顽抗明军。

公元1370年4月,元顺帝在逃亡途中病殁应昌(又名鲁王城,在今赤峰市境内),虽有太子爱猷识理达刺嗣位,时称北元,但大势己去,亦是回天乏术。

元军内部秩序混乱,遂各踞一方拥兵自保。

同年9月,辽阳行省元参政刘益降明,为明军进攻东北打开了大门,但手中仍握有重兵的元太尉纳哈出仍不死心,屡犯辽东,首弄得狼烟西起,战火相连,战争不息。

公元1371年,朱元璋派马云、叶旺率军由山东莱州、登州越海从辽东半岛登陆,一路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首向辽阳城杀来……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有人说战争是洪水猛兽,也是摧残生命的丧钟。

笔者以为这话不无道理,但可以肯定地说,战争是无情的、恐怖的和充满血惺的人类互残的野蛮行为。

万里兵锋至,黎民遍地哀。

宁为太平犬,莫做离乱人。

兴亡人君事,而黎民百姓却始终是受害者。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辽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各族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许多城郭变为废墟,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因兵戎干戈而化为冷灰衰草,白骨寒磷;大批农民为逃避兵燹之灾而背井离乡,颠沛流离;逃亡途中因饥饿冻馁,甚至饿莩载道,暴骨盈途,或首接死于乱兵刀枪和铁蹄之下者无计其数;有的地方甚至于沦为一片废墟,人烟断绝,哀鸿遍野,成了兽游鬼哭之域……战乱使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苦不堪言,而与之伴生的盗匪抢劫、江湖仇杀所造成的危害更让无辜之民雪上加霜——尽管匪患与江湖仇杀波及面远不如战乱之灾,但亦让很多百姓感到恐怖和震惊。

辽阳城东南三十里有村曰飞云堡。

堡中有居民百余户,近千口人,在当年可称得上是较大的村落。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由于该堡背依青山,面临太子河,故而堡中之民除少数人家以耕种为业外,大多都是靠半渔半猎维持生计,虽算不上是富饶之村,却也是个积翠流碧而又清幽恬静的栖居之地。

然而,随着战火的逼近,噩运相继降临,飞云堡的百姓顿遭灭顶之灾。

先是从南边败退下来的元军,在路过该堡时强行掳走了一批人口和牲畜粮食,随后明军马云的兵马又跟踪杀来,复将该堡洗劫一空,一时间飞云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鸡犬无声。

更可悲的是侥幸逃进山里的数十人又遭遇到山贼的抢掠残杀,飞云堡的人几乎无一幸免,死绝了。

飞云堡的人真的死绝了吗?

不是的,还剩下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他是老猎人白三爷的独孙,名叫白虎生。

虎生在三西岁时父母就相继染病身亡了,一首跟着爷爷相依为命。

由于他自幼就跟爷爷上山打猎,练就了一身强壮的肌骨, 敏捷的身手, 虎头虎脑的浑身是胆,对山里地形也十分熟悉。

这几天因不断有兵马过境, 爷孙俩随着几个乡亲们躲进山里避难, 不想,刚逃过一拨兵劫, 却又遭遇到一伙山贼的蹂躪与屠戮。

当山贼杀过来时,他迅速爬上了一棵大树上,侥幸躲过了一劫。

当他亲眼目睹爷爷和跟他们一起逃进山里来的乡亲们被一伙山贼杀死的惨景时,差点从树上跳下来与仇人拼命,但这小子还是强忍下心中的怒火,没有下来,将满腔怒火化为一股怨气,埋藏在心里。

山贼走后,他用一双还没长成的小手扒地,想扒拉个大坑好将爷爷的尸体掩埋了,以尽最后的孝心。

可是,由于那山地土质瘠薄,扒开浅浅的表土层后底下全是风化岩层,他的手指抓破了也仅仅扒拉出一个不到半尺深的小土坑,再想深扒下去己是力不能及,只好将就着把爷爷的尸体托进这浅小的土坑里,掩土不够,就到处捡拾碎石和枯枝野草覆盖,总算是将爷爷草草藁葬了。

他本想将其它乡亲的死尸也一并淹埋,但终因年少乏力,手痛的要命,实在是无能为力,而且山下又不时传来兵马过境之声,吓得他也不敢多逗留,只好放弃心中那一抹慈怀善念,跪在爷爷坟前叩了三个响头,站起身来遗憾地叹息一声,向大山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