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十二年,西北草原蛮族与大汉战乱不断,民生凋敝。
天平十西年,蛮族部落内乱,大汉少年将军率领三千精锐,深入敌营,一举平定西北战事,自此一战成名天平十五年初春,蛮族二十西部首领有意与大汉交好,以和亲为由,出使大汉,并让首领最疼爱的长女卓玛公主随汉军一同回京,商议与汉室天子沈江离的婚事。
圣旨传到东宫内,沈江离连最爱的果子都吃不下去,拿着圣旨就愤愤地往辟芷殿走,到了辟芷殿门前,只见一女子身着素服,一玉簪挽发,莲步轻移,礼数周全的朝着沈江离行了宫礼。
“皇兄安好...”“夜娘快起,怎么又如此生分?”
“皇兄体谅,宫规森严,礼不可废”“不许跟着我了,都退下到殿门口候着”沈江离与那女子到了殿中,那女子是大汉最不受宠的三公主——沈宜夜,只因母亲是最低等的宫女出身,幼年在宫中人人可欺,母亲病逝后,养在皇后娘娘膝下,与汉室太子沈江离最是亲近,近年来,在京中最出名的传闻便是三公主倾国倾城的容貌。
沈宜夜不慌不忙地谴退了殿内宫人,沈江离终于耐不住性子,向沈宜夜诉起了苦“夜娘,你快给皇兄想想法子吧,我不要和那个蛮人和亲,我之前看到书上说了蛮族女子野蛮骄横,不通人性,还会吃人....”“皇兄从哪本典籍里读到的,夜娘也想看看”“就是扉雨给我从宫外带的那本《蛮族公主二三事》还有......”“皇兄,有多少达官权贵抢破头也要把自家女儿送进东宫,你又都不喜欢这些矜贵小姐,战事初平,和亲是如今最好的选择,既能保边疆短期内再无战事,也向父皇表明了你一心为大汉的忠心。
依我之见,和亲乃上上策”“可是我未曾见过她,她也不曾认识我......”“这也是母后的意思,望皇兄慎重”说完,沈江离悻悻地出了殿,看上去仍是不满。
沈宜夜做足了礼数,恭敬地将沈江离送走,望着他的背影,沈宜夜对身边的宫人说道,“狸奴,传信给东宫的影子让他们看好太子殿下,还有把那些话本子闲书都解决了”“明白”一夜未眠,沈江离的东宫中也并无异常,像是沈江离忍住了不满,也没闹出别的动静了。
第二天清晨,沈宜夜仍是卯时便起身梳妆,不施粉黛,不带珠钗,只是玉簪挽发,素服着身也显得娉婷袅袅“主子,准备到皇后娘娘宫中请安”“我知道了,走吧,你跟着就好”到了凤仪宫,满堂华彩,颇为奢华,沈宜夜在得到掌事姑姑许可后径首走入内殿,恭敬地朝皇后娘娘行了大礼,尊位上的娘娘在听到动静后,只是抬眼瞧了瞧,放下了手中的茶说道:“本宫受不起三公主的这大礼,穿的这样素净,外人看见还以为本宫的凤仪宫这样寒酸”沈宜夜也不恼仍是一副得体亲切的笑容,打趣着结束了这场纷争“母后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自是华贵的衣饰最与您相称,夜娘不过蒲柳之姿,不愿自取其辱。
望母后海涵”皇后娘娘嗤笑一声,道“你的这张嘴真是伶俐,哄得离儿那么听你的话,和亲一事你办的不错,注意你的身份,不要逾矩,本宫有些乏了,你退下吧。”
沈宜夜恭敬地行礼拜别,面上没有丝毫不满,让人挑不出错处来。
午后阳光洒在兰芝轩的琉璃瓦上,东宫的书房内只有看书的沈宜夜和一边执笔批写,一边心不在焉地啃着江南进贡鲜果的沈江离 。
“皇兄若是无意处理折子,夜娘一会儿帮皇兄看看......”话还没说完,沈江离便扔下了笔杆,专心啃起了果子,说道:“夜娘辛苦了,这些折子批的我头都疼了!”
“今日傍晚和亲的队伍便会来了,你切莫生事,惹得母后不快,又要训你的.....”沈宜夜说着,沈江离满不在乎地点着头,甚至打了个哈欠,“还有晚上的接风宴务必谨慎,你娶的不只是一个公主,说不定是整个西北草原的支持,满朝文武可都盯着你的错......”“好啦,好啦,你知道我不喜欢这些,我志不在朝堂,我想向阿姊一样洒脱潇洒,浪迹江湖,然后日日吃果子,作画,钓鱼.....”沈江离自顾自地说着,沈宜夜再次嘱咐道“皇兄,晚宴你可一定得记着,万不能被二皇兄他们揪出错来......”话未说完,又被沈江离打断,“行啦行啦,知道啦!
夜娘小小年纪这么操心是会变老的哦!”
沈江离塞了个果子到沈宜夜手中便笑着跑了出去,但沈宜夜仍是不放心,又让狸奴安排了影子跟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