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盛夏,洛阳城灯火辉煌,盛大的中秋灯会将夜空染成了金色。诗酒之乡的文人墨客纷纷云集于此,吟诗作对,赏月饮酒。
一个名叫李文浩的年轻书生,身着简朴的青衫,混迹在人群中。他虽家世平凡,却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词。
而在人群中,还有一位如画中走出的女子,她是高门贵族之女,名为苏琴心,今日特意易服前来,只为寻得一刻的自由。她的美不仅仅在于容貌,更在于那双洞察人心的眼眸。
当月亮升至中天,灯会达到***,李文浩登台,朗诵了一首新作,诗中描绘的意境恰似今夜的月色,引得众人赞叹。苏琴心站在人群后,目不转睛地望着他,心底的弦被轻轻拨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李文浩的声音清越,如同天籁。
苏琴心鼓起勇气,步上前去,手中执着她悄悄写下的诗句,递给李文浩:“此诗,似与我心相通。”
李文浩接过那张泛着月光的纸笺,读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他们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千言万语都融入这无声的诗篇中。夜风轻拂,带来丝竹之音,似在为他们谱写相遇的乐章。
然而,现实如一盆冷水泼下。苏琴心身份显赫,早已被家族定好了婚约,而李文浩只是一个贫寒书生,两人的未来似乎无路可走。
但在这一夜,身份、地位、未来都显得那般遥远。他们决定将今夜的记忆封存在诗中,约定在来年的中秋再相会于此,继续他们的诗篇。
一年后,中秋灯会再次点亮洛阳城。苏琴心如约而来,期待着那一份诗意的继续。然而,灯会上却不见李文浩的身影。正当她心灰意冷之际,一只信鸽飞来,信中是一首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苏琴心明白,这是李文浩在告知她,他被举荐到边疆,为国效力,或许再难相见。但他们的心,已因诗而连成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