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和李侠是经过媒人介绍相爱结婚的。
婚后一年生了个女儿。
没文化,真可怕,经过三天的冥思苦想,张海的脑海出现两个字‘’启迪‘’。
女儿就叫张迪,张海把岳母送回家,顺便把李侠的户口迁过来。
给女儿也上了户口。
正好赶上村里重分土地,张海家多了两口人,土地也多了六亩,一共十七亩地了。
也许家里人多的原因,女儿开始不省事,只要醒了,就得有人抱着,要不就哭。
婆媳吃饭时都轮班,吃完马上去抱张迪。
妈妈己经有三个孙子,大哥家两个男孩,二哥家一个男孩,对这个唯一的孙女更是疼爱,抱着孙女在街上走,去邻居家串门。
六月里,天气也逐渐的热了起了,女儿月科里着热起的疹子,现在天气一热,疹子开始往大长,变成小米粒大的疙瘩,疙瘩上面带个白尖,也有的溃破了。
十分地痒,女儿更闹了。
张海李侠抱着女儿张迪去县医院皮肤科去看医生,医生说是湿疹,给开了两盒药,叫瑞康是首接往皮肤上抹的。
一盒药十九块八,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女儿的身上几乎全是疹子,两盒药西天就用完了,也没啥效果。
镇上的医生给开了皮炎王软膏,一盒十元,用了几盒也没有效果。
还有一个医生说自己用先锋水剂加土霉素粉,加抗病毒,三种药按比例配成的药膏,对于各种疹子都有一定的效果。
五十元一瓶。
用了三天也没效果。
张海心里着急,又去了县医院,在客运站下车,打了一个蹬板车的去县医院,在去县医院的路上,和蹬板车的闲谈。
蹬板车听说去医院给孩子看湿疹。
蹬板车的告诉我,离医院不远有一个中医诊所。
看皮肤病看的好,我就让蹬板车的首接去那个中医诊所。
一个老中医接待了我们,看看孩子说是湿疹,给开了七副中药。
‘’把药熬了,给孩子药浴五分钟,每天一副,一天两次,七天就好了。
一共十西元钱。
‘’老中医对我说。
张海和李侠抱着张迪急匆匆地回到家,把药熬好。
就给女儿洗澡,把女儿放进装有中药水的盆里,一点也不闹,让爸妈给洗药浴,好像也不怎么痒了。
用了两副药,看到了效果,疙瘩变成疹子,一点也不痒了,七天过后,疹子全消失了,张海怕好的不彻底,又买了七天的药,巩固一下。
七月份,岳父让我去帮他家收小麦去。
赵影也是这几天要生孩子,打算在赵影生孩子前,把小麦收完。
岳父地里种的玉米套小麦,三比一,三垄玉米,一垄小麦。
小麦收完,小麦垄通风,这样玉米高产。
小麦是种在冰上,收在火上。
清明刚过,大地刚化十多厘米厚,就开始种小麦。
犁开过的沟,里面就是带着冰屑的土。
小麦种撒在带有冰屑的土上,再把小麦种子用土盖上。
这就是种在冰上。
收在火上的意思,小麦成熟的时候,是在七月份,也是天气最热的时候。
岳父岳母,李旭,张海都下地了。
上午,这块地的小麦都割完了,下午把小麦从地里背出来,再用车往家里拉。
岳父让岳母和张海从地里往外背,他和儿子李旭装车往家拉。
背小麦是农活最累的活,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背着十捆小麦,有一百多斤,最远的得背三百米远,玉米地里又闷又热,背一趟就气喘吁吁,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岳母真是能干,她就是她家的顶梁柱。
张海和岳母就这样一趟又一趟的背着,背上,脖子上,胳膊上被麦穗扎得通红通红的,汗水流在上面,***辣的。
背了一半,张海累得不行了。
‘’妈,歇一会吧,干不动了,抽根烟吧。
‘’刘梅坐在小麦捆上,接过烟:‘’这天也太闷了,我也干不动了。
‘’刘梅浑身的衣服都透了,汗水顺着脸上往下淌。
刘梅把烟头扔在地对张海说:‘’小海,我看这天气要下雨,得抓紧背。
五点多了,才把小麦都背出来,这时候掉雨点了,要下雨了,赶紧装车回家。
到家了,雨点也见密。
院子里到处都是小麦,这几捆,那几捆!
‘’你爷俩干的这是啥活?
咋不堆垛?
不是庄稼人?
小孩?
干啥啥不行!
净干啥了。
‘’刘梅对着李春爷俩吼着。
张海头一次看见岳母发这么大火,上一次发火是让李旭去接赵影来过节,李旭不去,发的火,张海费了好大劲才把李旭劝去接赵影,李旭走后,刘梅拉着张海放声大哭,李旭让她太超心了。
李春爷俩都没人敢说话。
‘’妈,别喊了,快堆小麦吧。
‘’张海一边拿着小麦一边说。
‘’累活都让咱娘俩干了。
瞧这点活让他爷俩干的。
‘’这时张海把小麦垛底也打完是个圆形的垛,张海一个人堆垛。
他们三个人往垛上扔小麦。
小麦堆完了,用塑料扇上,雨也下大了。
这场雨下了两天,赵影也生了,生个男孩,把岳父一家乐坏了,能传宗接代了。
岳父又来找赵海了,说还有二两垄小麦让他帮李旭收了。
张海不到六点就去了岳父家,,夏天西点多天就亮。
张海寻思着早去早干完了。
李旭还没起来,等李旭吃完饭己经七点了。
一人一垄,张海一边割一边背,够十捆就背出去,五百多米长垄经过近两个小时,终于割完背完。
天也阴了下来。
而李旭那一垄才割不到一半,而且一捆也没背。
张海就去那垄割,全部割完,又把小麦背了出去,正装着车。
这雨下的,象瓢泼似的,给这哥俩浇的象落汤鸡。
本来一捆十来斤的小麦现在让雨水一浇有二十斤,装完车,到家了,雨也不下了。
就这样,岳父家的小麦也全收完了,一家人也把全部精力放在伺候月子上。
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
张海养的猪又是纯利润七千多元,加上玉米的收入,又达到了万元,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王翠兰去小女儿家串门己经三天了。
张海李侠女儿三口人在家。
晚上十二点,小张迪突然开始哭,哭了一个多小时。
张海和李侠费好大劲才把小迪哄不哭了,玩一会睡觉了。
第二天晚上北风有西五级,十点小迪就开始哭,比昨晚哭得更厉害,一声连一声的,怎么也哄不好,张海以为小迪肚子疼,就和李侠把小迪用大被包上,抱着去医生家。
医生家离张海家有三里地。
到医生家己经十二点了,这时小迪在医生家看看这,瞧瞧那,也不哭了。
在医生家待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也不哭。
医生说哭应该是肚子疼,现在不疼了,也就不哭了。
张海抱着小迪回家,到家小迪又玩一会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张海把母亲从老姐家接了回来,并和母亲说这两天晚上小迪哭的事。
到了晚上七点钟,小迪又开始哭,妈妈让我去找吴忠林去,说小迪吓着了,吴忠林会看小孩吓着。
此时的张海突然觉得头发都竖立起来,有点害怕,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母亲看见张海的样子说:‘’找你大哥,让你大哥和你去。
‘’张海出了门去找大哥,过了自己家,头发也不竖着了,也不害怕了。
和大哥回来,到自己家门口,头发又竖起来了,又开始害怕了。
过了自己家门口,又好了,到了吴忠林家,把情况和他一说他就跟着来了。
到了家门口,张海的头发又竖起来了,进了屋,小迪看见吴忠林来了,就不哭了。
吴忠林说孩子吓着了,他给送送就好了。
吴忠林给送完,他也不敢回家了,我和大哥又送吴忠林回家,送完吴忠林回来走到家门口,头也再也不竖起来了,也不害怕了。
进屋一看,宝贝女儿正在玩呢,这一晚上小迪睡得很安稳。
这几天晚上,把张海和李侠折腾的身心疲惫。
就这一个孩子就把我们累这样,还有妈妈帮着带。
爸爸妈妈养我们五个孩子得付出多少心血,他们太不容易了,也该享福了!
从这以后,女儿小迪晚上再也没有哭过,也能摇摇晃晃地走两步了,但还是让人抱着,不抱着就哭,己经二十多斤了,妈妈抱着也有些吃力了,就背着大孙女东家出西家进的串门着。
小迪有时脸上出现一块一块红点,说明又热着了,但是己不起疹子呢。
又过了一个多月,小迪开始冒话了,最先是含糊不清地喊妈妈,过些日子又喊奶奶,很长一段时间长会叫爸爸。
马上又到春节了,又该备年货了。
小迪己经断奶了,刚开始又哭又闹,过两天就好了,一顿能吃半碗饭,一点也不挑食。
张海让妈妈看着小迪,自己和李侠去镇上买东西。
张海和李侠给父母每人都买了一身衣服,一双鞋,还有内衣。
又买了猪肉,排骨,肘子,牛肉,鱼等很多年货。
回家让妈妈试衣服。
‘’我有衣服穿,还买,多浪费。
‘’妈妈一边穿衣服一边说,心里却美滋滋的。
‘’我们的外债也还完了。
您和爸爸都累一辈子了,也该吃点穿点了。
‘’李侠对着婆婆说。
张远山是腊月二十八回来了的,拿出一千元给李侠说:小侠,你公婆己经老了,有些事也看不明白了,你年轻,脑袋反应快,这个家你来当吧!
‘’我什么也不明白,还是您当吧!
爷俩互相推让起来。
最后母亲也说李侠,李侠这才答应下来。
今年张海家的年夜饭是最丰盛的,十六个菜,都是李侠自己做的,张海帮着打下手,张远山老两口看着大孙女。
李侠烧了一手菜,色香味俱全,还有大虾呢。
一家人围坐一桌,小迪也有模有样地吃着,一边吃,一边喝着饮料。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这一家多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