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每当秋风拂过北国大地,辽圣宗耶律隆绪会率领他的王公大臣和后妃们,来到大兴安岭南段,在溪流纵横、草木茂盛的庆云山下架起帐篷,射猎垂钓。
辽朝实行五京制,但仍保留游牧生活的习惯,另设“四时捺钵”制度。所谓“捺钵”,是皇帝外出行猎时的行营,皇帝每次驻跸的时间,长则两月,短则不满一月。
作为资深“驴友”的辽朝皇帝,经常摆脱宫墙的束缚,在大帐中处理军政事务。
庆云山笼罩在一片绿色海洋的怀抱下,是辽圣宗最喜爱的秋捺钵之地。他曾留下遗愿,要葬在这个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
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力嘎苏木驻地东北约15千米,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峡谷,当地人称之为“王坟沟”,这便是庆云山的所在地。如今,大兴安岭的护林员还会看见成群结队的野猪在此出没,依稀可见当年契丹贵族骑马游猎的英姿。
山坡南麓,三座帝陵埋葬着辽朝的三位皇帝,由东向西排列,分别是辽圣宗永庆陵、辽兴宗永兴陵与辽道宗永福陵。
祖孙三代的墓葬组成规模宏大的陵园,合称为“辽庆陵”。
很多人想起辽圣宗耶律隆绪,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个“妈宝男”的形象,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承天皇太后萧绰。
辽圣宗即位时年仅11岁,长期活在母亲的庇护之下,朝政大事由萧太后说了算,甚至成年后还要接受母亲的训斥。萧太后身处后宫,却“习知军政”,极具远见卓识,她临朝摄政期间,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韩德让等能臣名将,在危机四伏的政治环境下成功掌控局势。
在接连挫败宋朝的北伐大业后,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驾御戎车,指挥20万大军南叩宋廷,一路势如破竹。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御驾亲征,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