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梦想的萌芽80年代的乡村,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稻谷的清香。
我站在村口,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与向往。
那群山仿佛是一道道高不可攀的屏障,却又似一个个神秘的宝藏,吸引着我想要去探索、去征服。
我渴望能走出这片大山,去看看外面那个更加广阔、精彩的世界,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
突然,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划破宁静,如同春雷般在山谷间回荡,震得树叶沙沙作响。
紧接着,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小山村瞬间沸腾起来。
村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前呼后拥地簇拥着一辆装饰得花里胡哨的拖拉机。
那拖拉机上,彩带飘扬,大红花鲜艳夺目,宛如一个移动的喜庆舞台。
“快看啊,那不是张大柱家的孩子吗?
考上大学了!”
一个大妈兴奋地指着拖拉机上的少年,声音里满是羡慕与自豪,仿佛那考上大学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的孩子。
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眼角的皱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却也透着一股子喜悦的生动。
“可不是嘛,听说还是重点大学呢!
咱们村多少年都没出过这样的大学生了。”
旁边的叔叔也忍不住搭腔,语气里带着一丝炫耀,仿佛这是一件足以让全村人都感到荣耀的事情。
他挺着胸膛,双手背在身后,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似乎在向周围的人宣告着这个好消息。
“哎呀,你看他那身新衣服,多精神啊!
胸前还挂了个大红花,啧啧,真让人羡慕。”
一位阿姨感叹道,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渴望。
她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略显陈旧的衣角,眼神中闪过一丝黯淡,却又很快被对少年的祝福所掩盖。
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一天,站在全村人的瞩目之下,接受着祝福与欢送。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写满了对这个孩子的敬佩与祝福。
他们的话语中,有羡慕,有自豪,也有对自己孩子的期许。
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传递着一种对知识、对未来的渴望与尊重。
我站在一旁,心中也涌起一阵强烈的羡慕之情。
那个少年,就坐在拖拉机上,接受着全村人的祝福与欢送,脸上挂着自信而骄傲的笑容。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己经看到了自己在大学校园里的美好生活。
我暗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一样,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小山村,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那该多好啊!
我紧紧地握着拳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决心。
“大梅啊,你可得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给咱家争光啊!”
父亲拍着我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期待。
他的手掌有些粗糙,却传递着一股温暖的力量。
那是一种沉甸甸的期望,也是一种默默的支持。
我知道,父亲一首希望我能有更好的未来,他愿意为我付出一切,只希望我能走出这片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嗯,我会的。”
我坚定地点点头,心里默默许下承诺。
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走出大山,去大城市里读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80年代的农村,家家户户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我家也不例外。
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收入微薄。
家里的房子是多年前建的,墙壁己经有些斑驳,屋顶的瓦片也零星地掉落。
屋内的家具陈旧,一台老式电视机是家里唯一的电器。
每到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总是坐在缝纫机前,为我缝制衣物,父亲则在一旁修补农具。
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显得格外疲惫。
“妈,这衣服还能穿,您别又熬夜缝了。”
我心疼地说道,看着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缝纫机上熟练地操作,心里一阵酸楚。
“傻孩子,你学习要紧,新衣服穿着舒服,才好专心读书。”
母亲轻声回应,眼神中满是慈爱。
她的话语简单质朴,却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房。
“大梅,你放心读书,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我和你妈再苦再累,也会供你读书的。”
父亲在一旁接过话茬,语气坚定而有力。
他的脸上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毅,仿佛在告诉我,无论多难,他都会支持我。
正是这样的家境,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也让我更加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实现破茧成蝶的蜕变。
我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努力才能让我走出这片大山,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都不会放弃,因为我知道,那是我唯一的出路,也是我对父母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