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徐记窑厂第一章・天工血釉正德九年四月初八,松江府龙华荡的晨雾里混着铁腥气。
徐家窑第九代传人徐秉昆立在窑神庙前,手中青铜祭刀割开公羊喉管时,血珠溅在供桌的釉料方砖上,竟泛起诡异的蓝紫色。
十六岁的徐三娘攥紧阿爹的袍角,总觉得那滩血在砖缝间游成了毒蛇的形状。
供桌右侧,琉球使节山田卫门正用折扇轻叩翡翠鼻烟壶,金线绣的蜻蜓纹随他手腕起伏,仿佛随时要扑向釉缸里那汪 "雨过天青"。
"点火 ——" 司仪拖长的调子被窑工号子淹没。
徐三娘踮脚望向窑口,父亲特制的双膛龙窑正吞吐青烟,二十八口观火孔如同瞪视的龙目。
她突然注意到窑神庙柱础的裂缝 —— 那些本该笔直的裂纹竟扭曲成浪涛状,像极了琉球使团袍角的海波纹。
"徐姑娘可闻过暹罗龙脑香?
" 山田的折扇冷不丁压住她手腕,扇骨透出寒意,"比这羊血味雅致多了。
" 徐三娘挣开时,瞥见扇坠的蜻蜓眼用螺钿镶出航路图,细如发丝的银线标注着泉州至占城的航线。
釉缸在此刻沸腾起来。
徐秉昆将最后一瓢釉水泼向祭坛,青碧色液体却在触地瞬间转为赭红。
围观人群惊呼 "窑神显灵",徐三娘却嗅到铁锈味里混着骨髓的腥咸 —— 这釉料里掺了人骨灰!
子初更梆子响过三声,徐三娘摸进釉料房。
月光透过气窗,照见墙角陶瓮里未碾碎的锁骨碎片。
她蘸了点湿釉在舌尖轻抿,咸涩中竟尝出《金刚经》梵文韵 —— 三年前龙华寺武僧慧岸左肩就有这样的刺青!
"咔嗒。
"碎骨堆里突然滚出颗舍利子。
鸽卵大的乳白骨珠在月光下泛着磷光,内里血丝状的纹路竟与父亲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如出一辙。
徐三娘忽觉后颈汗毛倒竖,那舍利子表面的凹凸,分明是缩小版的松江府海岸线。
"徐姑娘夜寻秘方,可是要为贡瓷添彩?
" 山田的声音从梁上飘下。
他倒悬的身影像只巨蝠,翡翠鼻烟壶在指尖旋转,"这枚迦叶佛指骨,混在釉料里可增七分宝光。
"徐三娘疾退两步,脚跟撞翻窑缸。
山田鬼魅般闪过溅出的釉水,折扇展开处露出幅航海图:"从暹罗阿瑜陀耶到松江府,每船运三百颗